影响食品安全因素防止措施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97 浏览:7168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要求吃得营养、安全;但从近年来媒体所披露的食品中毒事件却屡见不鲜.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微生物、化学性污染等对食品安全构成影响.如何防止“病从口入”,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提高食品安全检验科学水平;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立法;加大市场监督力度等.

关 键 词:食品安全;影响因素;防止措施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之一,食品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安全问题便成了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论文论文参考网食品污染事件及群体食物中毒如蔬菜农药超标、豆奶中毒、高含量肉类中毒以及农药加工火腿等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发生,引起了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造成食品污染或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工业化生产和新技术、新原料、新产品的应用,导致食品污染的因素日趋复杂化;高速发展的工农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直接影响农产品和食品原料的卫生并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食品污染事故.由于部分食品生产经营条件落后、操作人员卫生意识差和卫生管理水平低,致使食品受到交叉污染而引发事物中毒.更有甚者,部分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出于赢利的目的,在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直接的威胁.

一、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因素

(一)微生物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1.真菌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有些真菌被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如酿酒、制酱、面包发酵等,但有些真菌也通过食品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由真菌引起的食品中毒种类主要有:黄曲霉素致毒、赤霉病麦中毒、食物中毒性白细胞减少症毒变甘蔗中毒等,人类食用了由这些霉菌污染的食品可损坏肝脏,导致癌变等.

2.细菌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细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食品如食醋、味精及多种氨基酸都是应用细菌制造的.但有些细菌也给人类带来危害.根据国内外统计,在各种食物中毒中,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引起中毒的有沙门氏菌属、致病性大肠杆菌、肉毒梭菌二副溶血性弧菌、金葡萄球菌、检测单胞菌属等.

3.病毒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毒主要有猪水庖病毒、狂犬病病毒、口蹄疫病毒、慢性病毒等.

4.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十分突出.据统计,近年来卫生部每年接到食品中毒报告100~200起,导致数千人发病,百余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由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2001年在江苏、安徽等地爆发的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Q157:H7食物中毒,造成177人死亡,中毒人数超过2万人.

(二)化学性污染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化学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以下仅就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1.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近年以来,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在大量使用,特别是有磷杀虫剂农药,是农作物中残留最为严重的农药,根据浙江杭州、温州、云和三地上市蔬菜中甲胺磷残留分析表明,检查出甲胺磷的比率为40.8%,最高检出浓度为1.85MG/KG,以叶菜和豇豆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1.7%~61.5%和44.4%~100%.长期摄入有磷农药可出现肝功能下降、血糖升高,白细胞吞噬功能减退等病理变化,并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为了降低食品中农药残留量,就必须建立健全农药法规标准,加强对原料作物的生产管理.

2.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可使食品色、香、味更佳,保质期更长.食品添加剂主要有:着色剂、防腐剂、甜味剂、酸味剂、发色剂、漂白剂、保鲜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一定限量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做了明确的规定.但长期(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会致癌,产生遗传毒性在人体内的残留,破坏新陈代谢等.在实际生活中,过量添加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还是违法添加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化学品.例如:为了使面粉更白,在面粉中添加过量氧化苯甲酰(增白剂).在熟食品、卤制品中添加过量人工合成色素、亚硝酸盐等,使食品色泽鲜艳诱人;为延长食品货架期,添加过量苯甲酸(钠)等防腐剂;更有甚者,将甲醛加入到米粉中,使之更劲道、鲜亮.要确保食品添加剂食用安全,必须加强食品添加剂管理,包括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评价,食品添加剂食用量标准的制定和审批,生产或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审批手续、食品添加剂法规等.论文论文参考网3.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制作的过程中,由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针对动植物的生产过程.在这一生产过程中,由于呼吸、吸收、饮水,环境污染物质进入或积累在动植物中,从而影响食品安全性.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放射性物质污染.据1998年中国质量公报,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和近岸海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污染水体中生长的生物:水藻、鱼虾、贝、蟹等被污染后,引起人类的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祸害子孙.据农业环境保护科研检测所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国24省市污染区中,农畜产品污染物残留超标率已达18.5%,总超标产量约650万吨,蛋类和蔬菜产品受污染程度最为严重,其污染物卫生标准的比例分别为33.1%和22.15%.

二、我国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措施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以及广大的消费者.为了提高食品安全性,保证人体健康,

促进社会发展,我国采取了大量的有效措施.

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学水平

不断探求新的分析检验方法,开拓新的分析检验领域,并在食品危险性评估技术、关键控制技术和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进行努力研究;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创新能力,逐步达到与发达国家平等对话的水平.

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管理经验,将监督管理的重点从最终产品的检验过渡到生产经营的全程控制,学习并逐步采用HACCP控制体系.

(三)加强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认真研究、修订、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增强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应对WTO的挑战.

(四)加大食品市场监督力度

行政执法与和司法等部门联合起来,从源头、生产、加工、贮运、销售等各个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惩罚和打击力度,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菜篮子”工程的安全.

(五)加强各个行业间的配合

农业、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卫生等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加强配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从而净化食品环境,使污染远离我们的餐桌.

我们既要开展食品安全方面的基础研究,又要加强生产和消费环节的监督管理.相信在管理部门、生产者、科研机构、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随着以上工作的不断开展,我国的食品安全,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一定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