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区域战略专家

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806 浏览:55918

一、个人简介

李福华,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常务副院长、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监理师.200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兼任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院校研究会理事、青岛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青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委.

二、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区域发展战略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了八项国家与省部级课题以及多项其他课题,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等学校绩效工资的激励效应与制度设计研究”(71073089);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高等学校人才柔性流动研究”(DIA090243)和“大学治理的理论基础与组织架构”(DIA070115);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教师薪酬标准与分配模式研究”(09YJA880071)和“中美高等学校发展规划制订与实施的比较研究”(05JD880063);国家软科学项目“生态关系视角下的高新区与科技新城互动发展战略研究”(2009GXS1D026)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007GXQ3D146);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力资本投资的国际比较研究”(07JDB019)等.


三、主要学术观点和贡献

系统分析了大学治理与大学管理的区别和边界.认为大学治理与大学管理存在着三个时空边界即时间边界、规模边界和制度边界,正确认识和确定大学治理与大学管理的边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如果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推行大学治理、忽视大学管理,就会事倍功半.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委托写作技巧理论、管家理论、大学理念、法人理论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大学治理的理论基础.认为任何一种大学治理理念和治理结构的形成都是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根据大学理念理论,大学治理应强调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大学治理应实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根据委托写作技巧理论,大学治理要重视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根据管家理论,大学治理应当创设一种授权和参与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者的潜能.在大学治理实践中,应当汲取各理论中的合理成分.李福华教授还对我国大学治理的组织架构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对大学管理中的资源利用效率、薪酬分配模式、绩效工资、人才柔性流动、人力资本产权、战略管理、办学特色等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多个重要学术观点.首次建立了高等学校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机制、制度与技术等层面分析论述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

对区域创新资源整合和区域发展战略开展了相关研究,归纳分析了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模式与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并对高新区向科技新城的演进路径与互动发展战略进行了科学论证与系统分析,部分观点与建议被科技部等部门采纳.

四、主要论著

出版《高等学校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大学治理与大学管理》等学术著作多部.在《教育研究》、《经济体制改革》、《中国软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10余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