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事故的处理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654 浏览:134537

【摘 要】钻孔灌注桩质量取决于勘察、设计、施工等多个阶段的许多因素,因工程隐蔽性强,尤其施工阶段质量事故时有发生,故对质量事故的预防及处理至关重要.文章对笔者多年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管理中遇到的钻孔灌注桩质量事故进行总结,并参考有关文献,提出自己对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质量事故预防及处理的一点体会.

【关 键 词】钻孔灌注桩;质量事故;预防处理

钻孔灌注桩在许多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应用,但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环节较多,技术要求高,工艺较复杂,且地下施工不可预计因素多,工程质量较难控制,因而它的施工技术性要求较高.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其施工技术,就可能发生严重质量缺陷难以弥补,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上部结构的稳定及围护结构的安全.


1坍孔事故的处理

孔口坍塌容易发现,而孔内坍塌则需要仔细观察现象,如孔内水位突然下降;孔口水面冒细密的水泡;出土量显著增加,没有进尺或进尺甚小;孔深突然变浅,钻头达不到原来的孔深;钻机负荷显著增加等,均表明孔内已有坍塌.坍孔的预防和处理:在松散粉砂土、淤泥层或流砂中钻进时,应控制进尺,选用较大比重、黏度、胶体率的优质泥浆(或投入黏土、片石,低锤冲击,使黏土膏、片石等挤入孔壁).如孔口坍塌,可回填重新埋设护筒再钻,或下钢护筒至未坍处以下至少1m.孔内坍塌不严重者,可加大泥浆比重继续钻进;较严重者,可回填砂石或黏土混合物到坍塌位置以上1~2m,甚至全部回填再钻;若坍塌埋住钻头,应先清孔,后提起钻头.

2钻孔漏浆事故的处理

在透水性强或有地下水流动的地层中,稀泥浆会向孔外漏失,一般有护筒底漏浆和护筒接缝漏浆两种,严重漏浆为坍孔的先兆,应及时处理.漏浆的主要原因有:护筒埋设太浅;回填土不密实或护筒接缝不严密;或水头过高;护筒内有掉落物等.补救的办法是:加稠泥浆或导入黏土慢速转动;或回填土掺卵、片石反复冲击增加护壁;护筒本身漏浆则可用棉絮堵塞.

3弯孔事故的处理

在钻孔时,由于钻孔方向偏斜产生弯孔,严重者影响钢筋笼的安装和桩的质量.弯孔原因.①钻杆弯曲或钻杆接头不直,钻头摆动偏向一边;②钻孔时遇到较大的孤石、探头石或倾斜的岩层;③在有倾斜度的软硬地层交界处,岩面倾斜处钻进;或在粒径大小悬殊的砂卵石层中钻进,钻头所受阻力不均.预防方法.①由于钻杆较长,转动时上部摆动较大,必须在钻架上增添导向架,使其沿导向架向下钻进;②钻杆接头应逐个检查及时调整.钻杆弯曲要用千斤顶调直;③在有倾斜的软、硬地层钻进时,应吊住钻杆控制进尺,低速钻进.处理方法.弯孔不严重时,可重新调整钻机继续钻进.严重时,应回填黏土,待沉积密实后再钻进.不得用冲击钻头直接修孔,以免卡钻.

4缩孔事故的处理

地层中夹有塑性土壤(俗称橡皮土),遇水膨胀后使孔径缩小;或钻头磨耗严重未及时补焊,钻出小于设计桩径的孔.遇到这种情况时,可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方法扩大,或回填砂黏土,待密实后重钻.

5断桩事故的处理

5.1断桩是严重的质量事故.对于诱发断桩的因素,必须在施工初期就彻底清除其隐患,同时又必须准备相应的对策,预防事故的发生或一旦发生事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断桩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5.1.1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高程出现错误,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出现拔脱提漏现象形成夹层断桩.特别是钻孔灌注桩后期,超压力不大或探测仪器不精确时,易将泥浆中混合的坍土层误为混凝土表面.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程用规定的测深锤测量孔内混凝土表面高度,并认真核对,保证提升导管不出现失误.

5.1.2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导管埋深过大,以及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大混凝土与导管间的摩擦力,加上导管采用已很落后而且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的导管,在提升时连接螺栓拉断或导管破裂而产生断桩.

5.1.3卡管现象也是诱发断桩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人工配料(有的机械配料不及时核准)随意性大,责任心差,造成混凝土配合比在执行过程中的误差大,使坍落度波动大,拌出的混合料时稀时干.坍落度过大时会产生离析现象,使粗骨料相互挤压阻塞导管;坍落度过小或灌注时间过长,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加大混凝土下落阻力而阻塞导管,都会导致卡管事故,造成断桩.所以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缩短灌注时间,是减少和避免此类断桩的重要措施.

5.1.4坍塌.因工程地质情况较差,施工单位组织施工时重视不够,有甚者分包或转包,施工者谈不上有什么经验,在灌注过程中,井壁坍塌严重或出现流砂、软塑状质等造成类泥砂性断桩.

5.1.5导管漏水、机械故障和停电等造成施工不能连续进行,突然井中水位下降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断桩.因此应认真对待灌注前的准备工作,这对保证桩基的质量很重要.这类现象在断桩事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较为严重,而且位置深、难处理,是导致工期延长及经济上大量浪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5.2断桩处理的几种方法

5.2.1原位复桩法.对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超声波检测出的断桩,采用彻底清理后,在原位重新浇筑一根新桩,做到彻底处理.此种方法效果好、难度大、周期长、费用高,可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地质条件、缺陷数量等因素选择采用.

5.2.2接桩法.确定接桩方案后,首先人工清理孔里面的泥浆并将钢筋笼用水冲洗干净.然后,挖至合格处利用人工进行凿毛,按挖孔桩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混凝土的浇注.

5.2.3补桩法.如群桩基础中,某一根灌注桩出现断桩事故,可以经过设计验算,增补一根或数根桩来补强.

5.2.4桩芯凿井法(钻孔补强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即边降水边采用风镐在缺陷桩中心凿一直径为0.8m的井,深度至少超过缺陷部位,然后封闭清洗泥沙,放置钢筋笼,用挖孔桩混凝土施工方法浇筑膨胀混凝土.此方法日进度0.6m,如果遇到个别桩水处理不好、降不下去,更是困难重重,导致质量、工期和经济上的重大损失.成孔后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发生坍孔现象,若坍孔不止,应将导管拔出,以黏土回填重新成孔;轻微坍落在施工中不易察觉,声测时发现局部有裹泥或夹砂现象,为避免发生此现象,应注意灌注中保持孔内水头压力,保证混凝土连续灌注,提高混凝土每次的灌注量,尽快完成整个作业过程.

6结语

在灌注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并且供应及时,同时做好紧急事故的应对和处理,如突遇降雨应及时准备好遮盖物,防止雨水过多地进入导管造成混凝土离析,导致导管堵住而断桩.灌注至设计高程拔除剩余导管时,应轻轻拔出,防止拔的过快造成桩头夹泥.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必要的防范是保证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确保基础工程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