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经济现状与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548 浏览:104974

摘 要: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绝对重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的基础.建国后随着农业改革,中国农业制度有了巨大改变;改革开放后农业制度更加完善.伴随着农业制度的完善,中国粮食制度也一次次进步,这对于中国粮食的生产和流通意义更大.不过,虽然粮食产量不断增长,现在已达到建国后粮食产量最高纪录,但产量增加的数量仍不稳定.因此,不仅农业技术需进行完善,且粮食生产、储备、购销及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也需要完善.

关 键 词:中国粮食产业;粮食产业制度;粮食产业的问题;国家政策

一、中国粮食产量的分析

在中国,粮食产量不单单只包含国有的、集体的以及农民的粮食产量,还包括了工矿企业创办的农场经营的粮食产量和其他生产单位的粮食产量.粮食的种类也不是单指小麦、玉米、稻谷,除了还包含高粱、谷子和其他的杂粮外,连薯类和豆类也被算入其中.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具体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粮食产量大致可划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之前的28年,虽这时期中国粮食产量一直增加,但发展速度十分缓慢,并且每年的粮食总产量未达30000万吨.这一阶段,可以说中国粮食产量是“五起五落”:从建国第一年的11320万吨,随着1950年开始的农业改革,中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粮食产量也有所增加.但1954年粮食产量增长率出现下降.1956年虽然出现了恢复性增产,1957-1961年却第二次出现下降.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粮食产量可想而知.五年连续增产是从1962年开始,但随后粮食生产出现第三次波动,平均粮食增长率直跌至负值.1970-1971年粮食又持续增产,接着,1972年粮食产量又较大幅度减产.1973年-1975年又不断增产,1976年、1977年粮食生产出现第五次波动.

第二阶段: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对粮食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取消了统购统销的制度,并实施了一些优惠于种粮的策略,不仅提高粮食收购,还减少定购数量,使粮食产量快速增加,突破了30000万吨,增长率一路高升.不过,改革开放来,虽然中国粮食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波动也更加频繁复杂,粮食产量也是起起落落.1978年中国农村开始改革并且粮食也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因此在1978年中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30000万吨.但是1981年却粮食减产,年均粮食增长率再次为负.1984年中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离了土地的使用权、所有权,农民生产自主了,有了支配剩余产品的权利,粮食总产量自然上升了.然而1985年粮食收购比例价实行“倒三七”,使实际降价幅度接近10%,农资却涨了4.8%,又出现了第二次的减产.到1989年、1990年才恢复,以致1991-1994年四年粮食的产量不是很高.更糟糕的是1990-1992年农产品出现全面“卖难”.1995年、1996年粮食生产快速发展.1997年却减产了.1998年虽然增加了,但1999年再次下降.2000-2003年接着出现粮食大减产,这是改革开放后最严重的一次.不过,2004-2009年,中国粮食产量持续增加,实现了6年连续增产.2010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54641万吨,比2009年增长1559万吨,增幅2.9%.2011年高达57121万吨,比2010年增长2473万吨,增幅4.5%,又一次创造了历史新纪录.


二、中国粮食经济中的问题

(一)粮食储备体系的分析

粮食储备是一项物资储备制度,其作用是保证非农业人口的粮食消费需求得以满足,使省内粮食供求得以平衡、粮食的市场得到稳定,并且能够应对重大的自然灾害或其他的突发性事件,中国在1990年已正式建立了这一体系.中国自从建立了专项储备制度,第一次粮食储备体系中包括了后备储备,专业地调节市场供求,平抑年际间粮食波动,增强了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现在中国已经把粮食储备体系分为四个部分:战略储备;备荒储备;后备储备;周转储备.

虽然中国现有的粮食储备系统已获得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储备粮体系中的承储主体单调,现在中国只有国家创建的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和地方政府创办的储备粮承储企业,以致于只有、地方政府对粮食储备进行投资,于是储备的成本十分高.然而由社会企业、农民储备组成的社会储备粮少之甚少,甚至可以说还未曾被列入国家储备的计划之中,于是作为国家储备组成部分的社会投资在国家储备中所占比例十分少.到现在为止,中国的粮食储备体系只仅仅有国家、省、市、县四级.因此中国的粮食储备系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二)粮食物流体系的分析

物流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对传统产业进行整合的新兴产业,如今物流产业正快速发展,甚至将其发展程度作为一个重要标志,衡量这个国家是否达到现代化、产业化.粮食物流是物流的重要组成.粮食是大宗商品,不仅数量多、范围广,并且流通花销也很多,于是在整个物流中,始终占着重要位置.然而中国人口众多,平均耕地极少的问题决定了中国进行粮食物流的必要性,并且中国也需要运用粮食物流这一制度来调控中国粮食产量.因此,粮食物流制度对中国的粮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1953年,中国建立粮食流通体制,但当时实行统购统销.2004年,中国政府宣布在粮食流通领域全面市场化.随着粮食流通制度改革和创新被不断的推进,中国粮食流通制度中的问题也暴露出来.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何提高粮食流通的效率,如何降低粮食流通成本.除了这些问题外,还存在其他问题,例如,形成了不合理的粮食机制、没有好的支持粮食信贷的政策、没有稳定的购销协作关系、政府未能灵活的管理粮食储备和建立灵活的机制.所以,中国粮食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三、中国已采取的措施及成就

中国是一个农业占基础地位的国家,人口众多,所以解决好粮食经济的问题十分重要.粮食安全问题不单是保障粮食产量、满足供给,粮食流通市场化也很重要,它是联系粮食消费与粮食生产的桥梁,而且对保障粮食安全发挥着直接作用并且这个作用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解决粮食流通的一系列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调整好中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流通的体制问题.

首先,中国改革了粮食购销的体制.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实行粮食流通制度,不过统购统销的粮食流通制度,仍然对粮食流通有很大的限制.于是中国在2004年废除了统购统销的粮食流通体制,全面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实现粮食流通的全面化、市场化.

其次,中国在农业税方面给予了农业发展很大的帮助,中国在2004年就已经取消了农业税,这不仅使农民减轻了种粮开销,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中国的粮食产量的增加开拓了更宽广的道路.

最后,就是在粮食收购方面、信贷方面,中国政府采取最大程度的支持政策.不仅提高了粮食的收购,还减少了粮食的定购数量,从而间接地使粮食产量快速增加了.

四、中国粮食经济的未来与发展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但耕地比例很少,如今中国人口已超过13亿,自然形成人多耕地少,人均匮乏的状况.再加上中国的农业基础本来就不雄厚,所以怎样保持粮食的平稳增长,使之与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对中国来说的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1994年国外的一篇名为《谁来养活中国》引起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引起中国对能否养活自己这个问题有了极大关注.同时国外的一些研究人员也对中国的粮食问题做出建议:对于中国的粮食问题中国人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来解决;中国要重视在农业方面的科技投入;在发展农业时要着重绿色农业的发展.将农业资源的利用更高效,减少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加大科技研究,使农业发展可持续化.

中国人可以养活自己

对于国外一些专业人士对中国粮食问题提出的疑问,在此我有绝对的把握说中国未来的粮食生产量绝对能满足国民的需求,并且中国未来的粮食经济将会更好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的人口大国,自然而然就拥有十分雄厚的劳动力资源,尤其是农村劳动力.中国人完全能够做到粮食自给;中国的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处于第三位置,所以中国的国土资源相比较来说也是丰富的,并且还有很多国土资源尚未开发.中国只需高效的开发并使用,使其功能得以发挥,将会为中国带来充足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全民小康,并且实现全民富裕.

中国人养活自己不是易事

不过,周全地考虑中国国民凭借自己的力量发展粮食经济,养活以13亿为基数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确有一定困难.根据中国当前粮食的生产趋势,中国粮食要想进行更深的发展,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中国农业的投入减少,致使中国农民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减小,又加上当前农业的生产条件的欠缺,中国的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没有那么大.如果不采取措施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发展农业科技从而提高中国农业生产条件,中国的粮食生产就会出现很大危险.二是粮食种植所获得的利益较低,因此农民对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减小了.除此之外,中国的粮食生产还承受着人口这更为严峻的压力.所以中国必须采取一定高效率的措施.例如,推广优良品种.优良品种可以提高中国粮食的产量,从而提高中国粮食的单产;还有就是应用高效的化肥,并且还要不断地提高中国农业机械水平,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压力,从而使中国农业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所以中国农业还是需要进行完善.

(三)中国人如何才能养活自己

从外国一些专业人士的建议、中国在粮食经济方面已经取得成就以及中国在粮食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这三个方面考虑,再加上中国现有的自然资源、技术和人力资源方面,总结出几点方式、政策,从而使中国的粮食经济更好的发展.

第一,在已有的耕地面积的基础上,增加单位产量,并且还要不断地开发有耕地能力的未开垦地.在保护已有耕地的同时,快速开垦可耕地和修复荒废的土地,稳定中国耕地面积.

第二,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中国已经确立了科教兴农战略并且正大力实施.只有发展科技,提高中国的科技水平,才能使中国粮食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

第三,大力倡导爱粮节粮.据专家测算得出,中国的粮食在种植、存储、运输、加工、销售、餐饮及家庭消费等环节都有很大的损失,浪费的粮食占粮食总产量的17%-18%.所以节约粮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政策,从而提高中国粮食经济水平.

第四,创建长期有效的避险机制.企业不仅要创造利润,也要有规避风险的能力,这是在当今经济现代化、国际化的形势下一定要具有的能力.

五、结束语

中国拥有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并且中国的历史决定了农业在中国的基础性地位.从建国以来中国农业在曲折中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随着国家的方针政策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粮食产量也持续增长.当前全国粮食总产量远远超出五亿吨,相对于七十年代初整整翻了一番,并且中国粮食供应大于需求,使中国的粮食问题得到了解决,进而使中国的经济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虽然受到国际粮食剧烈波动和部分地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但是因为中国政府已建立了较完善的粮食储备制度,国家、企业,还有农民基本上都储存了定量的粮食,所以至今为止中国粮食的供应和需求并没有出现很大的浮动,中国市场的粮食也比较稳定.如今,中国政府对粮食生产已经有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涉及到对种粮农民采取直接补贴的政策,并增加农业资本的综合补贴,补贴了良种和农械、农具的购置.这些政府的措施都展现出国家对粮食经济发展的重视,平稳了中国粮食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