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初步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818 浏览:143486

会计信息是现代会计理论中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指会计主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所提供的一种标准语言文字和数字信息,是人们通过会计实践获得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其变动和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是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事项的货币反映.

一、会计失真的涵义

会计信息包括两个方面: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是企业对外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管理会计信息是怎么写作于企业内部管理的、不需要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失真一般是指对外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信息没有反映客观经济事实.会计信息失真根据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三类:规则性失真,是指因会计规则不健全和不完善而导致的失真;违规性失真,指企业故意反法律规章制度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性失真,指会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会计工作的需要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本文主要讨论违规性失真.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当前企业做检测账的现象比较普遍,且形式花样不断翻新.会计信息失真具体表现形式分为原始凭证失真、会计账簿失真、会计报表失真等三种.

(1)原始凭证失真.原始凭证是会计信息处理的起点和基础,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它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原始凭证不合规包括缺经手人、验收人、用途,以白条入账或使用检测,使非法的支出以合法的形式出现.这种来源上的不真实性影响较大,它涉及至生成会计信息的全过程,使会计信息质量先天不足.

(2)会计账簿过程失真.这是指会计人员在对会计信息来源资料(大多是原始凭证)进行记录、计算、分析、分解、综合等会计处理过程中,违背国家法规、财会制度的规定,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包括一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账务混乱,如乱设、滥用会计科目,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一些单位内部管理十分薄弱,财务收支严重失控,“小金库”数不胜数,账外账屡见不鲜,国家资金在体外循环中大量流失,而掌握实权的领导人则毫无顾忌地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也有的企业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随意采用不同的会计技术、方法,而致使会计信息失实.

(3)会计报表失真.包括编制报表和编写报告的虚检测.会计报表是用来综合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性文件,目前不少单位的会计报表不能提供完整、规范、真实和有价值的会计信息.亏损企业千方百计地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效益好的企业为预防今后市场不测,遮遮掩掩、隐瞒收入、截留利润.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

当前经济生活中会计查重主体的地位不同,层次各异,动机复杂,受益不等.主要原因除会计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不正外,不外乎法律制度缺失,执法不力.会计查重实质上是会计人员的舞弊行为,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扰乱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秩序,削弱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损害会计机构及有关会计人员客观、公正、中立的形象;破坏市场机制的形成,有损财经法纪威严;引发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和蔓延;弱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四、会计失真的原因

会计失真的原因很多,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内部经济利益的驱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试行了各种方式,其基本思路是将企业的绩效与生产经营者的个人收入挂钩,以隶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企业的生产经营者为了实现个人的高收入,自然会努力工作,但在某些主客观原因不能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时,为了保护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不致减少或丧失,自然会将目标转到篡改其经营业绩的财务资料上,通过作检测帐来达到预先确定的利润分配方式和比例的目的.这种内部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带有普遍性.

2、外部监督机制的弱化,企业查重成本太低.在计划经济年代,尽管我国没有实行国家对企业的审计制度,但由于当时的企业经营者、国家政府经营部门、工商税务、财政部门或机构都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监督机制.改革开放以来,不仅企业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有了独立的经济利益,国家机构甚至包括地方政府,也有了自身的利益.这样以来,原有体制的怎么写作功能就相应地弱化.为弥补监督机制不足,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垒面恢复了国家的审计制度,并辅以每年一度的财税大检查.国家审计机关对企、事业单位和财政部门的大检查所取得的成绩必须予以肯定,但也应当看到仅靠这些手段是不足以遏制和纠正会计信息不实和由其造成的危害的.

五、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加强会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培训

会计信息是会计从业人员的产品,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品,而是被赋予了道德意义的特殊的公共产品.通过培训,加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责任感,增强敬业爱岗精神,使会计从业人员有一种高度的危机感和历史责任感,使其自觉地把诚信原则放在首要位置,压缩会计查重的生存、发展空间.

加强会计法制建设

在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进行严格规范,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程序和方法,以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尽量减少对同类或相似业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明确各种处理方法的场合和弹性区间,从而减少会计人员人为估计判断的范围,使其估计判断也有章可循.

3.完善公司治理机构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一种发展着的机制,无论其自身调整的理性空间和历史空间如何演变,作为一种核心结构,其地位和作用都是不容置疑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既是一种治理形式,也是一种组织形式,还节约了公司、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起到促进社会投资的作用.应当加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等外部市场建设;培育机构投资者,发挥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保护股东权益的立法工作等.

4.在国有企、事业单位推行会计委派制,并进行配套制度改革

会计委派制是国家凭借其管理职能成立专门的会计人员管理机构,向企事业单位委派会计人员的一种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实行这种制度能使会计人员独立于被监督者之外,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发挥监督职能.当前,要使会计委派制能顺利地得以实施,还应对其配套制度进行改革,如委派会计职务任免制度,委派会计考核轮流制度,委派会计的工资、福利待遇及奖惩制度,委派会计保障制度等.

5.加强内部审计的建设

内部审计制度本质上说也是公司治理机制的一种措施,但鉴于其在信息质量控制方面的突出作用.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制度是控制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手段.

企业内部审计具有评价、监督、鉴证和防范功能,其中尤以监督和防范职能最为重要,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对会计信息质量能发挥以下几个作用:通过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信息以及经济活动进行的审查,可以发现内部人查重的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合理、合法的披露;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对企业内部潜在的舞弊人员具有威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舞弊的发生;内部审计对发现的错弊情况予以纠正和查处,能防止类似行为的再次发生.


6.提高外部监督的质量

首先,严格处罚所发现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

其次,改善监督方式,确定合理的复核范围.由于目前社会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够,社会审计规范不够健全等因素的存在,社会审计人员不公正行为的发生概率较高.这便要求加强对社会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监督,抽查其审计结果,并对所发现的不公正者进行严厉的处罚,降低不公正行为的额外收益,才能提高其行为的公正性,保证监督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