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统计学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386 浏览:22124

【摘 要】文章分析了目前国内高校统计学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教材的建议.

【关 键 词】统计学;教材建设

一、我国统计学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于重视数学公式和推导,轻视对统计思维的培养.由于统计发展历史中的数学背景,上个世纪中期基本定型的数理统计教材充满了数学味极强的定义、引理、定理、推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纯粹数学推导和证明.但是,和确定性的数学不同,以归纳为主要思维方式的统计是描述现实世界的,统计的结论不可能是确定性的.数学是不能证伪的,而统计科学和其他科学的理论一样,必须是可以证伪的.在不断证伪的过程中,统计科学才得以发展.因此,这样的统计教材往往对于背后的基于数据的统计思想介绍得不很充分,也不强调这些充满检测定的数学模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不同程度的简化.大多数教材仅仅指出这些模型在什么检测定下可用,而很少指出违背这些检测定的后果.(2)教材层次方向不清,教育目的不明确.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本科生、研究生不同层次和不同统计教育方向的教材,内容区隔不明、层次不清、存在大量的重复.在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中,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时间与统计学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学时间也有很大的差别.目前,统计专业教材过于注重理论体系完整,严格的数学推理,忽视了本科统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的具有实际统计能力及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统计人才;非统计专业的教材偏少,现存的几个版本的教材知识性较强,应用性欠缺.(3)教材内容重复、联系松散,缺乏系统性.例如,最小平方法在《统计学原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预测》、《计量经济学》中相继出现等,门门课都讲,却每门课都未能讲深讲透,学生无法深入领会.(4)教材数量多,缺少精品教材.目前统计学类教材有多种版本,但是,有些教材的编辑出版目的是职称评定、学科评估等,拼凑写作班子,造成教材粗制滥造,辗转抄袭和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


二、加强统计学教材建设的一些思考

(1)教材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学习我们教材的学生在统计学专业上多是一张白纸,我们教材上所说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会被全盘接受,通常我们编写教材的老师并未意识到教材对学生一生可能产生的影响.特别是由于我们本身知识体系的欠缺以及我们工作中的粗心和不慎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强调慎编新教材的另一考虑.教材应该展示统计科学的体系,至少应该体现科学性和规范性.很多教材都会讲到均值,它是常用的集中趋势度量.但是很少有教材说明,当数据呈显著的偏态分布时,均值不是一个合适的概括性指标,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在应用中常常误用均值.均值误用的典型例子是近年来工资被增长的问题,因为收入分布不是正态分布,而是右偏型分布.在国际上收入分布主要用中位数,而不是均值.(2)教材内容的应用性和与时俱进.统计是数据的科学,因此,统计学教材要体现出应用性,紧密联系社会实践,强调统计思想的内涵与应用.教材里每一种统计方法的介绍都联系着许多例子和案例,并在每章配有大量的例题和练习,不仅可以避开深奥的数学理论推导,而且为学生深入领会统计思想与方法提供了最有效的工具.教材要适应应用统计的需要,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界面越来越方便友好的统计软件的使用,已经使旧的学习方法,特别是记忆并运用统计公式不再适用于大部分学生.与20年前甚至10年前相比,非统计专业统计学原理的内容还应该有较大的调整.如果对照国外同类教材,就不难看到这方面的差异.最典型的是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已经十分方便,教材中传统的利用手算的一些简捷公式和方法已经过时,如:均值检测设检验的t统计量、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的计算等.(3)教材编写应有趣味性.很多人以为保证教材的科学性、严谨性就足够,往往忽略教材面对的学生的阅读需求,即学生希望作为应用科学的统计教材可读性强,语言轻松活泼,通俗易懂.行文中间可以穿插大量丰富、鲜活、生动的扩展阅读,使得统计技术不再枯燥,方便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比如每章安排“专栏或扩展阅读”,给出一些与统计知识有关的历史故事或注意事项,帮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践性.还可以在适当的地方给出一些著名的统计学家的人物小传.通过对他们成就的了解,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统计学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以及学科发展历史事件,学生会更加全面地了解统计这个学科.

编一本好的统计学教材,不仅应该展示统计科学的体系,至少应该体现科学性和规范性,而且要适应应用统计的需要,大量使用不同领域数据,使得学生深刻理解统计的应用性,最好能注意趣味性,要编排新颖,讲解清晰.教材最好能借助于统计软件的使用,帮助学生深入领会统计思想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