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建筑的形式语言与“表皮”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259 浏览:35311

【摘 要】文章从语言和图像的角度,对类比建筑和表皮的形式来源作分析和比较,揭示二者的关联性和差异性

【关 键 词】类比建筑;表皮;形式语言逻辑结构

类比建筑,首先是罗西提出来的概念,他在文章《类比建筑》中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作为类型学的方法论,在罗西的建筑和城市实践中,类比的思想贯穿始终:不仅是建筑的形式得以产生的手段,而且是历史性城市得以延续的方式.

表皮,是20世纪晚期以欧洲建筑为带动的国际范围内的新的潮流.看起来似乎是明星建筑师们表达形式的新手段,实际上,表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的建筑甚至更早.19世纪著名的德国学者散普尔第一个对表皮作过系统的研究,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表皮不被建筑师们所重视,直到在20世纪末才重新得到了发展.

在对现代主义的反思过程中,罗西的类比建筑和当代的“表皮”建筑都提出了各自的解决办法.二者以不同的方法论为基础,引导着不同的设计观念.如果说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的话,还要深入到形式背后,探求形式产生的逻辑以及形式如何表达.

1语言和逻辑

语言是一套由词汇、句法、语音等成分组织起来的系统,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语言隶属于符号,既有能指与所指的特征;也有作为个体的词汇和作为个体组织法则的语法.同样建筑的形式,有其自身的符号系统,也有其自身的组织逻辑和法则.西方建筑的语言,是从古典建筑的柱式以及柱式的组合开始,通过对比例、构图的完美追求而建立的.现代建筑语言,一开始就是对古典建筑语言的彻底颠覆.布鲁诺塞维在《现代建筑语言》中列举了七条现代建筑的原则,都是以反古典为基础的.

严格说来,古典建筑语言是一套严格的图构系统,而形式语言是从现代主义才开始具有的特征,而且充分的关注体量和空间.既然现代建筑形式的审美标准脱离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等),那么它是如何表达自身逻辑的,又如何被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师所发展的?

理解罗西的类比建筑的形式语言,首先要理解“类比”的含义.类比,在英汉词典上的解释:一为相似的,强调类似不同事物的某些方面具有的近似性;二为类推的,表明事物演化的方式.两种解释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暗示了一个共同点即事物之间的类似性.罗西在《类比建筑》中借用了心理学家荣格的解释,“类比的思想能被感知但是不真实的,可以想象但是无法言传的;是对过去主题的沉思而非论述性的,它只是内心的独白.”①在罗西的哲学观念中,类比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只能在实践中获得传递.

研究类比建筑的形式语言,必须回到对建筑本身的类型学研究上.罗西的类型学就是从建筑本身去加以研究的,他认为类型是历史和空间的产物,是暗示性的并且无法被复制.他指出,“类型是可以从历史的建筑中抽取,因为历史的建筑不光是物质,而且带有生活记忆的客体”.罗西选择的历史建筑是住宅和城市中的纪念物,因为住宅可以作为人类居住生活的建筑学的抽象,而纪念物是具有象征功能的场所,这二者均带有过去的记忆.从目标对象中选取片断后,罗西对方形、圆形和三角等几何形进行抽象,将建筑形式简化为单纯的几何抽象物,产生新的形式――这便是类比的手法的具体运用.

被抽象的几何形是类比建筑的形式语言的关键.在的里亚斯特地区事务局的竞赛方案里,罗西采用了横向五段竖向三段的古典构图,为了暗示与威尼斯穹隆的联系,设计了一个巨大的鞍状屋顶覆盖三个大厅.穹隆向鞍状屋顶可转换的基础在于垂直向上的集中空间,穹隆的原型发生着演绎,利用抽象的几何形发挥了其所指的功能――由鞍状屋顶指向了穹隆.形式的转换并不是孤立的,转换的逻辑首先是承认原型的可识别性和结构的可变换性.

仔细分析由类比的方法生成的建筑形式,可以发现这种形式仍然停留在体量上.由体量我们切入对表皮的讨论.表皮关注的是表面,准确的说是外部维护.散普尔在著作《形式》中最早谈及了建筑的覆盖及空间艺术的起源问题,他把建筑划分为承重结构和维护的思想对现代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的材料和技术完全实现了承重结构和维护的脱离,使表皮的充分表达成为了可能.然而早期现代建筑过分关注体量和空间,忽视了表皮的发展.勒.柯布西耶早在《走向新建筑》中将建筑划分为体量、表皮和平面这三个基本要素,却认为表皮“充其量只是为体量怎么写作的”当代的一大批建筑师包括赫佐格和德默隆、切浦菲尔德等挖掘了表皮的潜力,到这个时候,表皮作为一种新的形式来源站到了与体量和空间相同的位置,它没有了形式的转换,而与具体的物质发生着紧密的联系.

表皮引起的转换是建筑的内与外,同时建筑和城市空间也发生了转换.表皮的材料变的越来越丰富,多层系统也越来越复杂,然而它始终表达着建筑的“外”,掩饰着建筑的“内”.在这一点上,表皮与现代主义要求的“形式反映内容”是大相径庭的.在表皮的内部,也许是现代建筑,也许古典建筑,你在建筑的外部――城市空间中难以做出准确判断.

2图像和视觉

形式语言是符号系统,与视觉紧密相关.人的感官所获得的感知形象,会引发大脑的思维活动――包括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当感官所获得的对建筑形式的感知形象,在大脑中与记忆中的历史形象产生某些联系时,类比的建筑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是,表皮给人脑的感知形象,却是纯粹的物质符号,是不可捉摸的形象,人脑的理解需要借助理性的分析.

如果从视觉的角度来比较类比建筑和表皮,可以发现两者都是对“面”的表达.只不过,表皮运用的是真实的物质性的面;而类比建筑中拼贴了不同的几何形,或者说类似性城市是由不同的类比建筑拼贴而成.也许,我们可以将他们归入“图像文化”.

在类比建筑的形式中,能指表达抽象的几何形本身,所指与被引用的建筑或片断之间找到了一种联系.这种联系是依靠图像类推产生的,但是对于“人”这个审美主体而言,要认识或承认这种联系,必须依靠人的心理活动.首先是几何形体的意义.在欧洲,自从欧基里德奠定几何学以来,建筑师借助几何形体界定、表达空间的同时,挖掘几何形体象征性的价值,逐渐形成了传统.18世纪法国建筑师勒杜认为基本几何形传递着神圣的诗意,不仅表达自然与宇宙的价值,同时也表达人性本身的价值.其次是类型学的指代.由建筑的本身指代另一种建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类型学上的联系――新的类型与记忆中的类型有共同的原型.罗西设计威尼斯世界剧场用八角锥顶来指代威尼斯的穹隆.因为在意大利众多的教堂里,穹隆已经成为了城市的印象之一,八角锥顶是穹隆的几何抽象形,不知不觉将旧的形式向新的形式过渡.因此,承认并理解类比建筑的指代,是人们读懂罗西的建筑并与记忆中的建筑取得共鸣的前提.

表皮全然没有了所指的含义,它的全部含义都在物质本身.表皮叫人关注的是表皮本身.斯特拉有一句名言,“你所看到的即是你所看到的”.这句话从某种程度上道出了表皮受到极少主义青睐的真谛.


3结语

类比建筑和表皮的形式产生的逻辑不同,表达的方式不同,首先是因为建筑师对建筑的理解不尽相同.过分关注外部而忽视内部,可以说是它们共同的特征.类比建筑有其地域的局限性,表皮易于导致建筑停留在表面的危险倾向,二者都有继续发展和丰富的可能.

注释

[1]AldoRossiAnAnalogicalArchitecture

[2]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312页

[3]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311页

[4]王群空间,构造,表皮与极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