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建筑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243 浏览:70465

【摘 要】从建筑的总体布局、功能组织、细部设计三个方面出发,分析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设计过程及对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概括介绍了T3航站楼的设计要点并加以研究.

【关 键 词】T3航站楼;人性化考虑;高完成度;性能化设计

T3航站楼的设计由著名的Foster公司主笔创意,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协同完成.到目前为止,T3航站楼是世界一次建成的最大的航站楼.T3航站楼从南到北3公里,长于奥运中心区2.4公里的长度,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单一个交通中心停车楼就比鸟巢大2倍,工程量和施工难度十分罕见.工程的开工日期是2004年3月28日,如此庞大的工程,仅用3年7个月时间建设完成建筑主体,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罕见的.

1因地制宜的建筑布局

根据首都机场扩建规划,新的航站楼被布置在新的东部航站区,在现有的东跑道和新建第三跑道之间.两条跑道之间的距离为1525米,也是建设航站楼必要的最小间距.它也成为制约T3航站楼总体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催生出现有航站楼的总体方案和空侧布局.T3航站楼是一个具有空气动力学造型的建筑,整个建筑沿南北方向线性展开,南北各有两个人字型格局,即T3A和T3B,对应组合在一起.T3A楼前是椭圆形的停车场,上面有轨道车站.从空中俯视,T3A和T3B像两架巨大的喷气式飞机,机头遥遥相接,而T3C则立于其中,呈一字形排列.T3航站楼之所以被布置成三截,主要是考虑到楼过长会影响飞机的调配.虽然分成三截,但地下是连成一体的长廊,地下室的自动捷运系统(APM系统)和行李机房都是一个整体.APM系统不仅将这几幢楼串起来,将来还要延续到T2航站楼,实现不同航站区的接驳.


2人性化的功能组织

T3航站楼功能上由共用的一个处理单元和两个空侧航站楼单元组成,其国内候机单元与处理单元共同组织T3A楼,国际候机单元构成T3B楼,国内和国际航站楼有所分离,同时又有联系,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将国内候机单元与处理单元相连,是考虑到国内航线飞机时间较短,两者相连,便于短途出行的旅客可以节约乘机的时间.而对于国际出行的旅客,一般要花费更多的飞行时间,增加一些搭乘捷运车的时间是可以接受的.简单概括的讲,如果不算地下室,T3A有五层,为国内进出港;T3B有三层,是国际进出港;T3C则是国际进出港的补充,在奥运期间承担专机楼的功能.

清晰的导向在机场中十分重要,T3航站楼的设计出发点就是,旅客进入机场航站楼后就应该立刻知道他们该往哪里去,并且总是能明确的获知前进的路线,不必频繁地上下楼和改变行进方向.为了创造这样的效果,设计理念是通过一个清晰的结构形成秩序,减少对标识系统和彩色符号牌的依赖.在T3中一直在努力追求有计划的简单化,就是为了这一目标.旅客在重要的公共空间都可以看到楼外的飞机与跑道,并通过主屋面天花具有导向的隔栅与颜色,轻松地辨识前进的方向.

与清晰性的导向系统设计一样,T3在楼层转换和流线安排上具有很强的人性化考虑,减少令旅客烦恼的转换楼层的次数是设计宗旨之一.

国内航站单元T3A的出港大厅和到港大厅选择了通常的方式分层,既出发层在到达层之上,这样能够为出港旅客提供全方位引导怎么写作.同时,国内航站单元能够直接与处理单元相连,保证了服的便利和效率.

而对于国际航站单元T3B,则将到达层位于出发层之上,这种解决方案使国际到达旅客下飞机经登机桥进入到达走廊后,立刻置身于一个共享的宽大宏伟的候机大厅之上的两侧回廊,俯视景色宜人的出发层零售和休息区时,会激发愉悦的“到达感”.这种处理避免了旅客走在“封闭”到达走廊所产生的单调感.在T3中,所有旅客前进的主流线均按由上向下的原则来安排,不可避免的转换均依靠机动方式解决,如在地下运行的捷运系统,终端车站被设在二层,十几米的高差的转换被消化在列车的行进之中.

3高完成度的细部设计

在T3航站楼设计中采用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方法,对于正在向国际水准迈进的本土设计师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首先高完成度的概念.T3航站楼达到的设计深度是前所未有的.比如说在以往的建筑设计中,画卫生间,1:50的图纸就已经很细了,在T3中画1:30的,画1:10的大样,有可能局部的节点是1:5的,实际上Foster的图纸有的是1:1的,对于特殊的节点画1:1的,只有通过对原大小的认真推敲才能够达到这种理想状态.高完成度是全方位的,如系统化分工,设计必须分工,不能一个人什么都干,做卫生间就是做卫生间,做什么就是做什么,通过专业化分工每个人才能把事情做好.T3在这些细部设计上都已经很系统化,所以在细部处理上都是经过设计的,从而达到了很好的完成效果.

还有一个是在关注设计效果时,不仅要看图纸,还要大量的看模型、看实样.T3航站楼在设计时作了大量的模型来推敲细节.

最后就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数字技术控制体型,T3里有比较复杂的空间形式,不能简单的用一个圆或一个方来表达,必须有一些公式还有函数模型,才会把形状定位的很完美,在图纸上不好表达,直接进行模型制作也有一定的困难,而通过数字化控制,通过一些数学模型公式来表达,是很理性的、可调整的.另外一点是利用数字技术协同工作.对于T3这样大的工程如果基于原来的模式,大家用手或电脑来画图已经无法掌控,因为设计内容太多,每个人只能抓住一部分.而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协同工作,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在同一张图纸上进行复合设计,这样保证信息是共享的,而且是及时更新的.T3航站楼工程完全是按照这种模式操作,进度和深度都得到很好的控制.

4结语

航站楼是在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筑,她是中国第一个已经建成的真正意义上的枢纽机场航站楼,实现了旅客高效率换乘的需求.同时涵盖了当今航空领域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代表了未来航站楼的发展方向.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