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台肥体育中心总体规划

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529 浏览:118085

安徽合肥体育中心建造在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南部.用地在习友路以南、潜山路以西,是政务文化新区绿化带的南端点.该中心占地面积32.63ha,总建筑面积1835万m2,是一个拥有6万坐席主体育场、8000坐席综合体育馆、3000坐席游泳跳水馆,运动员中心(宾馆)、训练场地和相关商业娱乐设施的文化体育公园.该中心3个比赛场馆均符合大型甲级体育场馆的标准,达到承办全国性综合运动会和国际单项赛事的要求.

2003年4月~2006年10月间,由业主委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内部方案征集,经业主方组织专家评审,最终确定的实施方案综合了各方案的精华,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整体规划,深入细化调整,总体协调各设计方,全过程完成了安徽合肥体育中心的设计和建设工作.项目建成后建筑群落和谐统一、气势雄伟、造型独特,成为合肥市重要的标志性建筑.投入使用后已经顺利承接了2006年安徽省运动会开闭幕式和部分比赛、2007年10月奥运会中国国内跳水选拔赛,以及多次几万人的大型商业演出,各方面反应良好;宾馆等怎么写作设施已经进入正常的商业运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布局集约,离效利用土地

该体育中心的总图规划首先要考虑适应比赛的需要,同时考虑平时经营使用的需要,城市规划的要求,节约用地的要求.另外建筑群体的形象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通过总图规划来体现.

我们将该体育中心担负主要使用功能的6万坐席主体育场,8000坐席综合体育馆,3000坐席游泳跳水馆布置在用地的中部和东部,靠近通往市区的主要道路:潜山和习友路,方便社会公众来此活动.其中体育场布置在,长轴正对政务文化新区绿化带主轴线,成为轴线底景.体育馆布置在用地东北角,游泳跳水馆布置在用地东南角.三场馆周边有各自的环形道路,专用停车场和绿化设施,可以独立使用,同时通过2层的大交通平台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竞赛区域.

利用大交通平台下面的空间布置部分商业用房和机电设备用房,既为赛后开发利用提供了空间上的准备,又将必备的附属设施巧妙地与交通设施和景观设施结合在一起.西部布置训练场地等室外体育设施,一方面满足体育场的使用需求,另方面,方便平时对附近市民开放.南面布置大面积绿地,在比赛场馆与用地南面的建筑之间建立起绿色的缓冲地带.

该中心建设场地属于江淮丘陵,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建设前场区内最高标高约为43.30m,最低标高约为34.20m.体育中心的场地竖向布置采用了台阶式与平坡式相结合的方式.车行道采用平坡贯通,步行场地和绿化从南到北,自西向东各分台地,在从南到北的方向上形成南入口绿地,体育场,体育中心王广场,政务文化新区中心绿地这样逐级下降的空间序列.与政务文化新区绿化带主轴线序列联系在一起.在主要广场利用高差组织阶梯式的绿化,形成立体的城市景观.

通过目的明确的有效规划实现体育中心的整体秩序,使各个单体建筑处于受控状态,更重要的是通过功能的整合将用地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达到节约土地资源的效果.通过集约化设计,将中心主要的疏散广场布置在3个比赛场馆之间,便于3个场馆共同使用避免3个场馆重复设置的浪费,又如将比赛场馆的训练设施与比赛设施综合建馆等,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在满足各方面使用需求和空间环境效果的情况下,体育中心的建设用地由最初的37.96ha降到了最终的32.63ha.将用地西侧的5.33ha土地节省出来,留做未来的发展用地.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连续多年保持经济快速增长,随之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空前巨大的规模,当前,我国正处在加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加大,而我国地少人多,无法长期承受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因而在建设活动中,必需考虑如何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我们采取的集约化设计正是以提升效率,维持紧凑度和多样化的设计模式.可见,功能规划尤其是体育中心这类用地面积大的建设项目中的集约化设计具有深远的意义,

立体化的交通组织

体育建筑在赛时使用人员多,人流量大且集中,因此交通系统的设计尤为重要.规划目标是以赛时交通利用为重点,满足赛时各种不同使用人员的通行流畅、互不干扰,疏散便捷.

安徽合肥体育中心以“人车分流”的原则组织交通.结合考虑地形和城市规划的因素,最终设计了高架平台式的立体交通系统.

该中心地面层为车行系统,场区在东西南北四面各有一个车行入口,通向各个场馆及停车场地.2层高架平台为通往3个场馆的步行系统.在北、东、南三面的车行入口旁设步行广场,观众由此上平台层,场区内车行道路宽9m,为双机动车道,并考虑平时利用中的机动车和自行车共用.车行道两侧各设宽2.5m的人行道.

根据各功能区的特点,采用人行和车行分层组织、区分时段和人员使用等手法,在中心的规划中充分体现“人车分流”的概念.

赛事时期,体育场和游泳跳水馆的运动员、裁判、贵宾,管理人员从南车行口,体育馆的人员从北车行口进入中心,通过道路到达各场馆的相应入口和停车场.体育场的观众从西车行口,综合体育馆和游泳跳水馆的观众从东车行口进入中心,到达附近的观众停车场后,通过楼梯至交通平台,进入各个场馆.乘坐公共交通的观众则由三面的步行广场进入中心,上至交通平台,到达各个场馆的观众入口.从而有效保证赛事时期的交通流畅和人员安全.而比赛结束,观众散场时,遵循各自的线路疏散.

在平时使用中,人数远远少于举办赛事的时候,各入口、道路和停车场可以不做限制,方便使用者就近到达各个场馆和商业娱乐设施.

和谐的建筑群体形象

在总图规划中我们首先确定了3个比赛场馆造型方面的设计概念和深化设计的主要原则,然后在建筑单体的设计中来实现.并在配套设施的规划方面通过有意识的安排进行群体上的整合.使该中心展现在市民面前的不是3个独立的建筑,而是1个建筑共同体.它包括3个主要的比赛场馆,还有大量的配套建筑和构筑物,它们共同构成建筑群的视觉印象.

体现在建筑造型上:3个比赛场馆采用了共同的立面划分模式,选用了共同的颜色和材料种类,设计了共同的构造做法.立面自上而下分为3部分.下段是指在体育中心交通平台以下部分,即各个场馆的1层,采用干挂花岗石,体现稳重厚实的感觉,成为建筑的基座.上段是指屋顶,3个场馆的屋顶形态独特且各不相同,但都采用银灰色金属屋面.中段是指交通平台以上,屋盖以下的部分,以淡蓝灰色玻璃幕墙为主,局部采用铝合金复合帷幕墙板.3个场馆通过体育中心的大交通平台连成一体,大平台与3个场馆的1层同样采用干挂花岗石.石材分格均采用横向长方形的方式,3个场馆及大平台水平缝连贯,竖向分格采用近似的模数,构造上均使用密封处理.玻璃幕墙的分格,也是采用横向长方形的分格方式,水平方向明框,竖直方向隐框,在造型上,体育场的罩棚像一轮自南向北从平台上缓缓升起的弯月,体育馆和游泳跳水馆则像两只伏在基座上等待起飞的飞行器,虽然具体形象不同,但都有飞翔的寓意.两个馆的屋顶高处朝向体育场,“飞行器”的“头部”与弯月遥相呼应.也突出了体育场的中心地位.建筑群都从一个大的平台基座上生长起来,寓意腾飞.此时,原始功能是作为交通设施使用的大平台成为了建筑群体造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通过它将中心的主要建筑都整合到一起,向城市展现出和谐一致的表情.


宜人的环境

绿化景观是安徽合肥体育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中心除必要的场地和道路广场,将大片用地留做绿化,各个场馆周围都有一定的绿地形式多样,有形态自然的大片绿地,有建筑周边精心布置的小块草坪,有连续的行道树,有整齐的树阵,还有顺应地形的立体绿化坡地.对于行道树突出其连续性、对于3个场馆之间交通平台两侧的块状绿地突出重复的韵律,对于室外的路灯和景观照明突出其引导作用.增加3个场馆之间的空间联系.

在每个场馆周围都形成了多种形态绿化的有序组合,

正是通过上述的整体布局,功能规划,交通系统规划、绿化景观规划以及确定单体建筑的共同设计方向将整个体育中心协调起来,使各单体建筑处于受控状态,使整个建筑群落体现出较强的整体感.这种整体感并不是形式上的单一,而是内在的统一.

指导:马国馨

方案设计人;徐聪艺 唐 东

工程主持人:张振远 徐聪艺 唐 东

建筑专业负责人:张振远 唐 东

结构专业负责人:陈继英

设备专业负责人:诸 秦 韩 露

电气专业负责人:粱国刚 张文北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