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教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847 浏览:79698

摘 要:依法治教是振兴我国教育的主要手段,首先分析了依法治教的内涵;然后提出实施依法治教的必要性;最后指出有效的实施依法治教必须采取的措施.

关 键 词:教育法;依法治教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280-01

1 依法治教的内涵

所谓依法治教,是指依据法律来管理教育,即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通过教育法制建设,使教育工作按照党和人民的意志全面依法进行,使之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

2 依法治教的必要性

2.1 依法治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市场经济所遵守的诚实信用平等竞争原则.依靠的不是经济个体的自觉,而是法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制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市场经济遵循法制秩序,只有依法治教才能为法制秩序的市场经济培养出具有高度法制意识的人才来,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2.2 依法治教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发扬社会主义的需要

培养满足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四有新人,涉及教育思想、观念、体制、内容等多方面的革新.良好的法制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依法保护自身权利、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世界各国的学校教育都是国民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程度又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质量,影响国民的整体素质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教育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领域.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和参与管理教育事业,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教育领域发扬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

2.3 依法治教是教育活动领域不断扩大的需要

教育领域越来越大,教育的形式多样化;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受教育的人的年龄范围扩大.完全靠行政命令和国家政策不能有效解决诸多繁杂的问题,也不利于依法治国.只有建立完善的教育法制法规才能有效维护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保障教育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

2.4 依法治教是规范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的需要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学校的法制建设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各类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违法行为.如利用学生进行违法营利的行为;巧立名目乱收费等.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执行者,而一些教师违反了教育法律法规.如随意停课;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现代学校教育要求依法治教,规范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 依法治教的实施措施

3.1 转变观念

把教育主要依靠政策、行政命令的观念转变为主要依靠法律、法规,通过教育立法、执法、司法等将国家的教育政策落到实处,但要防止实践中以政策代替法律的做法.法律是稳定的,修改程序比较复杂,在最大限度上排除了人为干扰.法律是严格的,有强烈规范性,稳定性.法律法规虽然会带来一定的不便,但最终利大于弊.

3.2 加强教育执法制度和执法队伍的建设

教育是为整个社会培养人的活动,具有特殊性.因此,由教育引发的法律问题,除社会已有的法律部门解决之外,还需专门的法律部门机构予以调解处理,建立相应的教育仲裁委员会成为必要.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教育执法一定要严格,切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3 加强师生的法制教育

做好法律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使广大师生员工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将法律法规教育融入师生日常生活中,寓管理于教育和活动之中,让教师依法执教,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不断地增强自我法律保护意识.

3.4 提高全民的教育法律意识

教育法律的实施,不仅靠执法队伍来执行,更重要的是靠全体公民自觉去遵守.不仅仅提高学校师生的法律意识,更要增长社会公民的法律知识,只有提高全体公民的教育法律意识,形成社会尊法、重法的良好氛围,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全面依法治教.

3.5 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

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鼓励学校创收.但要在合法的前提下创收,不得以赢利为目的.学校经费的盈余只能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用于学校的继续发展.经费的盈余可以用于适当提高教师的待遇,但是不能主要用于提高教师的待遇.

3.6 依法与依德相结合

法治和德治在本质上都反映了广大民众在教育方面的根本利益.但是,法治和德治的表现形式,作用范围和调整对象不同,实现方式和约束力不同.法律与道德是治理学校的两种不可缺少的手段,法律对师生外在行为进行约束,而道德对师生的内在信念进行纠正.所以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将法治与德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