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建筑

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087 浏览:128503

摘 要:本文首先明确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涵义,并通过河南禹州钧台钧窑遗址博物馆的设计简要概述了新古典主义建筑的设计手法,最后指出了中国现阶段研究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意义.

关 键 词:新古典主义,古典美学,符号

中图分类号:TU24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5-0015-05

1前言

当代建筑审美价值观多元纷繁,怎样的建筑是好的建筑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建筑师面对这种状况不应当迷茫,应该兼收并蓄,不应当鄙薄某种风格.开放的思维和宽广的胸怀是做好的建筑师必备的.建筑不论怎样变化,始终是为人怎么写作的,只要它合理的满足了人的需求,它就有存在的理由.不论选择怎样的方式,都会形成好的作品.世界几千年历史,建筑文化遗产丰富,了解和吸取前人的建筑经验总结,对传统建筑的探求,也是创新的过程.

2 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涵义

2.1 新古典主义建筑与古典主义建筑

新古典主义建筑是相对于古典主义建筑而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古典主义建筑是对古典主义建筑的现代诠释.“古典”(Classic)一词源自拉丁文,原是典范,即奉古希腊(或罗马)为典范而加以模仿的意思.古典主义建筑狭义上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建筑风格.广义上就是指将历史时期和风格全然撇开,因此原本属于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建筑作品都算作古典主义建筑.古典主义建筑十分重视古典构图原理,比例尺度、对比微差、韵律序列、统一协调、虚实高低、线脚石缝的细部处理等.

2.2 建筑史上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现象

在西方建筑史上,曾出现了两次新古典主义建筑现象,一次是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期(1750-1900年),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建筑上的新形式来宣扬他们的政治理想.基于考古研究的成就,他们选择了古典建筑语言.另一次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基于大工业生产的现代建筑过于强调理性与功能,对于古典美学和形式的忽视引发了公众的不满,基于手工业生产的富有情感的古典建筑被重新重视起来.一些建筑师开始从古典建筑中寻求解决之道,形成了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事实上,古典主义建筑的复兴思潮从16~17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就曾经出现过,时衰时盛.直到今天,这种复古思潮作为一种非主流的设计风格仍在延续.刘先觉先生在《现代建筑理论》一书中将战后的新古典主义归纳为吸取古典建筑传统构图为其特点,比例工整严谨,造型简洁轻快,偶有花饰,但不用柱式,以传神代替形似.由于这种风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庄重精神,因此颇受赏识.它是战后美国建筑的主要思潮.在中国建筑史上,同样经历了两次新古典主义建筑现象,一次是1840年开始,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在租界区内出现,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这期间,留学归来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是推动这股思潮的中坚力量.另一次是上世纪90年始至今,由于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大幅度增长,单一呆板的国际式风格无法满足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的精神需求,典雅、豪华、贵气的欧陆式建筑开始风靡起来.欧式建筑在大众的眼成一种高贵生活的象征.然而,中国这时期涌现的欧式建筑大部分设计质量不高.

2.3 新古典主义建筑的现代涵义

由于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出现,建筑不可能复古.新古典主义建筑就是对古典主义建筑的现代诠释.新古典主义建筑可以是对古典建筑美学的追求.古典建筑美学与依托于大工业生产的现代建筑美学不同.它是对自然的总结,推崇真善美,强调理性,追求和谐统一.是对建筑静态和平面的思考.建筑要符合形式美的法则,以至作为“美”的建筑形象“既不能增加什么也不能减少或变动什么,除非有意破坏它”.新古典主义建筑将高雅的古典情趣用现代的手法演绎,用现代的简洁去体现传统的美学价值.如同路易斯康所说,“我学会了不去做他们做过的,不去模仿,而是去感知他们的精神”.新古典主义建筑也可以不体现古典建筑美学甚至于反古典建筑美学.将古典的装饰细部,语汇符号拼凑在一起,或者夸张扭曲变形,将它们融入建筑之中,用来隐喻古典建筑原型.由于工业发展、大机器生产带来的巨大变革,人们再不能象手工业时代那样生产建筑.然而,长久以来在建筑中积累的建筑美的认识,却成为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延续下来.新古典主义建筑就是要表现一种历史感,一种对形式美的追求.下文也主要从建筑造型的角度讨论.

3新古典主义建筑的设计手法漫谈(以钧台钧窑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为例)

古典建筑语言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新古典主义的建筑手法可以很好的协调地方特色并产生历史认同感.2006年1月,建筑研究所接到了河南禹州市文物保护局的委托,设计钧台钧窑遗址博物馆,形成了第一次方案设计.2006年3月,经过了沟通交流,形成了最终方案设计.

3.1 项目介绍

钧台钧窑遗址博物馆位于河南省禹州市钧官窑路北段,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钧官窑遗址保护区内.禹州市是著名的钧瓷原产地,历史源远流长.宋钧官窑遗址即钧台钧窑遗址,1964年发现,1974年河南省文物部门进行了全面钻探和重点发掘.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一号窑“双火膛窑炉”和七号窑“倒焰窑炉”,是国内外陶瓷专家研究考察的热点.现有钧瓷研究所建筑面积3000m2,建筑均为仿宋风格,青砖灰瓦,雕梁画柱,八角风铃,十分壮观,门楼、厢房、展厅、迎壁和钧官窑保护房与院内的草木山石、鸟语花香交相呼应.构成了庄严、肃穆、完整的仿宋建筑群,再现了北宋皇家钧窑的建筑风貌.禹州市钧台钧窑遗址博物馆的建设位置在现有的钧瓷研究所以东,北临颖河,向东不远有阳翟古城墙,基地南部和东部紧邻居民区.除九户居民影响博物馆整体布局需要拆迁,不必征地,节省了建设资金.整个基地地势平坦,主要道路位于基地的北面.

3.2 总体构思与设计理念

在对基地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分析后认为现有的宋钧官窑遗址没有得到完善的保护,由于建筑物是直接建在遗址之上的,实际是对遗址的破坏.然而,建筑物已经存在,而且历经了岁月的洗礼,拆除它又是~种破坏.因此考虑在建筑物的造一个玻璃的罩子,将遗址整体的保护起来.再有钧瓷研究所有很完整的中轴对称布局,院落关系清晰明确,整个建筑群本身是不可多得地仿宋建筑群,应当予以保留.在钧瓷研究所以东的空地上新建博物馆,博物馆主体位置向南退后,留出较大面积作为广场用地,这一方面有利于营造禹州市对外的文化形象,另一方面也为禹州市民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教育休闲场所.博物馆主体与现有的钧瓷研究所大片建筑群成垂直关系,使新建的博物馆建筑与原有建筑间关系十分协调融洽,场地的空间认知清晰明确.此外,将现有用地整合,统筹安排,整体规划,预留发展用地.在设计构思上选择了新古典主义建筑形式,使得造型上可以完美的体现典雅、古朴、端庄、大方、朴而不俗、雅而不娇、自然天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视觉上给人以凝重深沉之感.含蓄的体现了禹州市的文化以及钧瓷的特色.

3.3 设计手法

两次的方案设计都表现为理性的建构逻辑,即将结构的秩序作为处理建筑造型的首要因素,在柱与柱之间的中间位置开窗,整个建筑比例控制与细部装饰浑然一体.建筑形体明确.造型体现和谐统一的单纯美,第一次方案设计是用均衡来达到和谐统一的,建筑的主人口在建筑的右侧,建筑重心自然偏在右边,因此在左边设计了两座高起的塔楼,平衡构图,使整个造型看上去稳定平静.最终的方案设计是用对称来达到统一的.建筑有明确的中轴线,主人口位于轴线上,整个构图分为上中下三段,左到右五部分,中间跟两翼有大屋顶,中间的最大,两翼次之.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建筑因此达到了统一.在立面上,采用了几何母题及母题重复,形成了节奏感.细部处理值得玩味,简洁的装饰,取自当地的文化符号和钧瓷文化符号,使建筑在近处观赏时也耐看,第一次方案设计中,入口出挑的雨棚原型为现代窑炉形式,抽屉的形式.塔楼的形式缘自钧瓷制作的烟囱形象.立面上的拱券形式,也是经过实地考察后抽象出来的.最终的方案设计,烟囱的形式转化为立面上的有收分的柱垛,底层突出的半球体是对于馒头窑形式的解读.当然,这种纯形式化的抽象和提炼是经过推敲的,从文化象征性上,给人直观地感受.也有比较含蓄的表达,比如人口的亭子形象.在宋代时,钧瓷只为皇家生产,普通百姓不可能有这种,钧瓷因此而价值连城.在钧官窑处都设有专门的官员监督处,即小亭子.亭子形象就是这一事件的暗示.无论如何,建筑是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情感,是属于形而下的范畴,它并不高深莫测,但再简单的提取和概括也需要整体的把握.我反对建筑师用虚无缥缈的理论去附会建筑形式上的变异.建筑应当切切实实的考虑人的需要,这个人是抽象的人,他应当包含社会各个阶层.考虑到他们最核心的需要,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中国的国情呼唤建筑师去研究基本的建筑问题并跟社会问题相结合,这才是我们要做的.


4研究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意义

建筑之所以难做,是因为它所涵盖的范围太广,文化、经济、政治等等.传统建筑中众多经典的形式是从前无数代建筑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不断认识的结果,如果今天的建筑师不去研究传统,那么做出来的建筑必然是割裂历史,没有文脉的建筑.研究和实践新古典主义建筑,肯定传统建筑的文化和美学价值,尊重传统建筑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如同我们研究和学习历史是一样的.历史是延续着的,建筑师应该为这种延续做点什么.研究新古典主义建筑对于创造中国本土的建筑形式也有积极的作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西方设计方法相结合,创造有新意的建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