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和雕塑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62 浏览:10551

“福禄寿”三星一直是我们中国人喜欢的题材,被画成年画贴在家里,被做成陶瓷工艺品摆放在家里,制成大型雕塑放在广场上、庙会上,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但是有一个“福禄寿”却从它一出世就一直处于争议之中,这就是北京燕郊的天子庄园,请看看一个建筑记者对它的描述:

“等终于,写有‘天子庄园’的大门楼出现在眼前,听说如果在白天,应该能望见那座‘象形建筑’了驱车拐了几个弯儿,穿过一大片别墅区,三个高大的人形赫然矗立在百米外的空旷处――真的很害怕.到了跟前仰视,隐约看清三位大仙的笑脸,心里劝说自己:他们都是给人间带来大福大寿的好神仙,不怕,先进去再说吧.

等单面走廊,单面客房,标准间除了比一般酒店的小几平方米外,其余设施一应俱全.因为好奇,所以跟着怎么写作人员把上上下下的各种标准的房间看了一遍.酒店共十层,全部都在三位星爷身体里,靠电梯和背部的走廊相连接,十层是还泰装修完毕的办公会议室,九层是一套总统套,八层以下是标准间,还有分布其间的普通套和寿星手里的‘寿桃套’,挺全.怎么写作人员说,一般周末客人较多,大部分是北京的和河北的.

等住在‘肚子’里,不知采光如何,拉开窗帘发现,常规尺寸的窗没什么特别,但是由于窗外又包裹了一层壳儿,只能从花纹镂空的部分看见天光,想必在白天也射不进多少阳光.

等清晨看见福禄寿三星,恐怖的感觉一扫而光,望着沐浴在阳光下的披着彩色面砖的巨大建筑,只觉得好笑和不理解――开发商竟有如此魄力,建筑师竞配合得天衣无缝,审批部门竟欣然接受.

为什么在一片欧式别墅区建如此俱像的一个房子据介绍,此地是昔日皇帝东巡时的御驾行宫,为创造目前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致,‘发思古之幽情’,故建福禄寿三星像.对于是否御驾行宫无从考证,私下里忐忑不安的是,住进三位老神仙肚中会不会不敬”

这个建筑的图片被放到网上后,喧嚣一片,有的称之为“最牛的建筑”,有的称之为“中华一绝”,更有人称之为“最变态的建筑”、.最雷人的建筑”.但是客观说,如果不管这个建筑的尺度,只是从造型上看,福禄寿的大致比例关系、色彩关系、形式还是说得过去的.

其实怎么称呼他没有关系,都是每个人的个人观点,但是从中可以引出一个问题.就是同样一个题材,为什么作为雕塑和工艺品时受到大家喜欢,可是当把它建成一个巨大的建筑时就有了问题了?

那么是不是由于这个形式过于具象了或者是尺度太大了从实践经验上看,确实有很多的形式当其尺度变化时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可是现在许多地方建成了很多的大佛,其造型更为具象,其尺度也远远大于这个建筑,像溪口雪窦山露天弥勒大佛,总高56.74m,其中坐姿佛身净高33m,莲花座高9m,天坛形圆丘高14.74m,佛像由500多t锡青铜铸造.福禄寿这个小楼比它可是差远了.

那么是不是和人能否进到其中有关系呢美国的自由女神也是一个巨大的构筑物,自由女神像高46m,加基座为93m,重200多t,形式更具象,而且人们也可以进入其中,通过电梯上到女神的头顶,望曼哈顿的城市景观.

为什么同样是巨大的构筑物、同样给人祈福的题材、同样可以让人进入内部,可是待遇却完全不同究其原因,恐怕还是人们对于建筑和雕塑有着不同的观念认识的原因吧.

在古代,建筑和雕塑曾经是分不开的艺术.从艺术的起源讲,无论是说艺术起源于劳动,还是说艺术起源于巫术,建筑和绘画、雕塑几乎都是混杂和捆绑在一起的,希腊的帕提侬神庙、古埃及的卡纳克神庙、金字塔,无论在建筑史领域是雕塑领域都是到达了高峰,而柬埔寨的吴哥窟,我们简直分不出到底是应该称之为建筑还是雕塑.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建筑设计师还是没有区分的,米开朗基罗、贝尼尼这些艺术史上的巨匠,很多艺术成就都是美丽的建筑物.

工业革命后,由于力学和计算技术的进步,建筑建造和设计技术的分工越来越细致,建筑师的培养也从艺术院校中转换到工科院校中去了,经过10O多年的演变,建筑和雕塑终于分开了.尤其是到了现代主义建筑时期,建筑和雕塑更是泾渭分明,在城市中,可以看见方正挺拔的现代建筑和充满曲线的雕塑,最典型的就是密斯式的玻璃盒子,前面放着巨大的颜色鲜艳的卡尔德尔式的抽象雕塑,这几乎就是标准的二十世纪后叶现代化国际城市.

在我们的认识中,雕塑和建筑是不一样的,主要区别是二者的功能、尺度、意义表达、材料和制作.

简单地说,雕塑主要的功能是通过视觉和触觉带给人们以精神上的感受,而建筑主要的目的是为人们的生活创造环境、空间和背景,是生活的容器,当然这种“容器”也要给人们带来美感,但是在现代建筑,这种美感的创造要服从于使用的要求,所谓“形式服从功能”.

对于雕塑,人们也在关注主题,关注意义,即使是抽象的雕塑,人们也会在对它的凝视中需求图像传递的意义,至于具象的雕塑,像与不像恐怕也是很多普通观众评价的标准.而建筑的意义,就不是那么容易能够被接受的,或者说建筑传达的意义和雕塑不是同一个层次上的,更抽象更接近审美的深层次.很难用浅层的“符号――意义”这个公式来表达.而且这种意义传达的不同也是大家共同的认识,所以一旦建筑也如同雕塑那样将具体的形象放大来表达浅层的.主题”.就会被大家认为“雷人”.但是,也是由于建筑的很多意义的难以传达,于是人们也会通过浅层的“形象标注”来理解建筑,比如“鸟巢”、“水煮蛋”就是这种有意的意义误读, “水立方”的设计人就是利用这种误读,主动将自己设计的国家游泳中心称为.水立方”,来引导人们记忆和理解这个建筑.

再有,就是尺度问题.一般认为,雕塑无论多大,也是“小”的,而建筑无论多小,也是“大”的.或者说,建筑是我们在其内部使用的,雕塑是我们从外部观看的.当然现在的很多雕塑都在追求“建筑感”,把人们的视角引入雕塑体的内部,而很多建筑也是不能进入的.但是从我们内心对雕塑的审视态度是即使我们能够进入其内部,我们也是通过主观把它当作客体从其“外面”观察它的,而对于建筑,会有一种参与的认识,试图“进入”它,来寻求一种安全感、依靠感.所以在这种态度下,对于雕塑,我们总把它当作中心,希望从各个角度环视它,就是像自由女神那样巨大的雕像,我们也会乘船从各个角度去欣赏它.而对于建筑,我们总怀有进入的冲动,像罗马的万神庙,我想很多人没有去它的背面看过,但是一定会充满希望地在第一时间进入它神圣的内部,去体会那静寂崇高的氛围.

雕塑和建筑的材料自古以来就很接近,当建筑是石头的时候,雕塑也多选用石材.中国的建筑是木材和砖瓦,雕塑也多是木头、泥、陶瓷和砖,现代的建筑材料多选用钢材、水泥、玻璃、聚合物,那么雕塑也多是采用金属、聚合物、玻璃,近期的装置艺术也扩展到光线、电子产品等等材料上.虽然两者的材料接近,但是工艺和技术的区别,也随着其目的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建筑的大规模需求,使得它要采用相对廉价的材料和简单的技术,便于高效地生产出结果.而雕塑,则需要通过细致的工艺和高超的技巧,来把材料的价值提升起来,追求的是精神价值的凝聚,而不是数量的提高.


这些都使得建筑和雕塑在人们的认识上有着巨大的差异.

现在,由于建筑技术的发展和设计的数字化,两者开始有了深刻的融合,建筑雕塑化、雕塑建筑化.更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已经将景观、建筑和艺术品的概念扩展了,减小了它们之间的“语言”差异.像FOA事务所的作品,AMP事务所的作品,扎哈迪德的作品都在做这个探索,我们已经很难分清他们的作品是建筑还是雕塑.

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建筑不仅可以用来使,也可以用来表达,是生活的容器也是艺术.雕塑能抒发、激荡想象,建筑则可以让想象变成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