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与青少年教育

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49 浏览:14032

摘 要:思想道德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协调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促进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不断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素养是博物馆的崇高任务.

关 键 词:博物馆青少年教育

博物馆是人类记忆和传承文明的重要方式,通过展示藏品和实物,博物馆体现了一种文化财产属于全社会的概念.它对于人的精神享受以及视野的扩大和修养的提高,人文与科学的传承等方面,都有区别于其他教育方式的独特作用.近三、四十年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现代经济和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人类文明的进步出现了新的趋势.现代知识总量急剧增长,知识老化的周期也越来越短,知识更新从未像今天这样成为紧迫的任务,传统教育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逐渐认识到,要满足当代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接受再教育和专业培训的需要,不仅要加强正规学校教育,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正因如此,博物馆自诞生之日起,就强调了它的公众教育性.在“终身教育”成为时尚的今天,博物馆无疑成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教育场所.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怎么写作是以宣传教育的形式为社会怎么写作的基本内容,博物馆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努力挖掘和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活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博物馆对社会公众的教育职能作用,将会对社会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起到特殊的作用.

一、博物馆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独特性

教育是要增强正面宣传的吸引力,增强吸引力,关键在于教育形式.以往我们进行的许多传统思想教育往往形式单一,用单一的行政渠道、单一的讲学模式,强制性的灌输,学习效果不够好.吸取这些教训,改革和完善思想教育方式,应是博物馆人在新时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关心未成年人,就是关心我们祖国的未来,就是关心我们民族的未来,因为他们是祖国的希望,他们今日的思想、文化素养将决定着祖国明日的命运.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未成年人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关系上亿家庭切身利益的最大民心工程.作为社会教育的基地,博物馆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应承担其相应的责任.博物馆的教育形式是自由的,它与学校教育的手段不同,它是不同类型的体验,它具有直观性、启蒙性、社会性的特点,在这里,博物馆可以营造一个健康的、充满活力与挑战的休闲、所.青少年观众学习知识是一种主动行为,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进行学习,同时具有参与性和娱乐性.博物馆具有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优质资源.博物馆的实物资料、形象资料、音像资料,通过展览形象设计与观众近距离接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感染力.对于青少年的知识积累、道德养成、人格塑造,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发挥很好的作用.

教育学家认为,人们最关键的是掌握知识,掌握知识的途径是学习,因而学校教育最重要.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懂得知识的运用,才能产生效果.而博物馆正式除学校教育外,为青少年提供社会教育的理想场所.对于青少年来说,博物馆是一部大百科全书,无论大学生、中学生、“、学生,他们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都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而得到解决或部分解决,所以它又是第二课堂.尽管博物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深化,二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但二者又有一定的区别.学校教育主要是运用教材,以听觉为主要手段认知事物,有程序、有组织、有时间限制的通过上课教育.而博物馆教育则偏重于感性教育,调动视、听、触等多种知觉手段认知,便于理解记忆i博物馆教育不受程序、组织、时间的限制,不带有强制性,是在自由选择内容、时间、姿态、方式的轻松环境下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应很好的配合起来,利用它独特的教育特点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去,这将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二、博物馆应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不断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博物馆欲发挥自己的教育功能,让青少年接受博物馆的这种教育形式,首要的工作就是,根据青少年观众不同年龄层次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区别对待.增进博物馆与青少年之间的相互了解,主动与青少年交朋友,让他们认识博物馆,从博物馆获取各种有益于自身发展的信息.对小学生要着重向他们讲解与文物遗迹有关的历史事件、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从小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对中学生和城乡青年,要着重向他们介绍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和优良的革命传统,不断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培养高尚情操对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要着重引导他们认清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自觉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当代青少年极易接受新生事物,计算机网络以它覆盖全球的信息量、令人目不暇接的各种形式,深深地吸引着青少年,其影响可谓喜忧参半,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以至自毁前程,其中案例不胜枚举,这一现象已成为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大有”谈网色变”之势.在这种社会问题面前,博物馆应利用自身优势,契合青少年的成长实际、知识实际、思想实际,努力挖掘一些符合青少年性格特征的活动.举办吸引他们的展览内容,改变基本陈列“数年一面孔”的局面.在讲解时应加强生动性、趣味性.多举办一些选题新、内容丰富多彩、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的临时展览,结合寓教于观、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激发他们的求知,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青少年朋友愿意来,主动来,在实践中不断培养人文精神,学会科学的思想方法,养成良好的道德操守,另一方面,博物馆应主动与学校加强沟通与互动,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主动走到他们中间了解他们的需要,而不再是学校只把博物馆当成一个参观场地,学生们来参观也只是排着长长的队伍围着博物馆的展厅转一圈,便匆匆离开,最后连所看展览的名字都说不出来.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国外的博物馆与学校的关系中得到一些启示在美国,学生在学习一些课程的时候往往被要求参观相应的博物馆,以获得比书本更为直观的感受.美国政府历来就积极鼓励博物馆增强其教育功能,为适应这一形势,以博物馆之长补学校之不足,众多美国博物馆相继加强了面向学生的教育项目.在一次调查中,93%的被调查者认同“博物馆是教育的活跃参与者,为儿童提供动手学习和校外游览的经历,博物馆已成为公共学校教师们课堂教育、课后节目和职业发展的好伙伴”.现在有88%的美国博物馆提供从幼儿到青少年的教育项目,70%的博物馆在过去几年中增加了面向学生、教师的怎么写作,按保守估计,全美博物馆每年共为学生提供390万小时的怎么写作.美国博物馆已经成为从小学生到研究生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在我国,博物馆如何与学校沟通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功能这一问题上.博物馆最普通的做法就是与馆址所在的教育机关、周边地区的大专院校等教育机构建立了共建教育基地、实践基地等,基地建立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只是一个形式、一纸协议,如果只是为了应付差事、走个形式,那么建立基地的意义不大,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利用基地真正地发挥它的教育作用才是我们建立它的真正的目的.2004年4月,国家、国家文物局向全国博物馆下发了“关于博物馆向未成年人提供免费参观的通知”,并于5月1日在全国推广开来.政府的宏观调控促进了博物馆对未成年人教育作用的发挥,来博物馆参观的青少年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和优势正在蓬勃地发挥出来.


博物馆所蕴含的知识量是巨大的,如何充分利用这一知识宝库向广大观众传授知识是我们博物馆工作者的一项艰巨任务.从青少年抓起,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总的看,我国青少年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成为当代中国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主流,他们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富于创新的一代,是大有希望的一代.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必须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各负其责且密切配合的教育网络.教育基地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面向青少年、怎么写作青少年的宗旨,积极开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