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区域经济市场化与经济增长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073 浏览:69926

[提要] 本文提供了一个关于区域经济市场化大小的经验评估,并考察了区域经济市场化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2002~2012年我国31个省市的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区域经济市场化进行测度,并具体考察湖北省在31个省市中的排名情况,找出湖北省与前四的省市间的差别.应用湖北省2002~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全国31个省市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找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主变量,并具体考察这些变量在湖北省与其他前四的省市间的差别.并对经济增长与各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以找出哪些变量是真正引起经济增长的原因.

关 键 词 :市场化;经济增长;因子分析;因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2月5日

一、引言

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之后,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国经济已经从计划经济的轨道转向了市场经济轨道.市场改革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持续的高速增长,GDP平均年增长率接近7.8%,尽管最近几年出现一定的下滑,但GDP增长率依然维持在7.6%以上.同时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人均GDP平均年增长率超过8%,中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和地区之一.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强的省份,湖北省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同样得到了较快发展.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81~2013年湖北生产总值年均增幅高达15%左右,2013年湖北省经济总量达到了24,668.49亿元,增速为10.32%.

尽管湖北省的经济增长迅速,而且在全国31个省市中GDP的排名在逐渐上升,从2004年仅排名14位上升到排名第9位,但湖北省的市场化进程却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推进.根据樊纲、王小鲁1997~2011年中国市场化指数的数据,对湖北省历年的市场化指数进行排序可以发现,湖北省的市场化指数始终维持在14~15名左右,而且2010年下滑到第17位,至2012年时才恢复到第15位.尽管市场机制已经在多数经济领域起着主导作用,但是从另一方面,与其他省份相比,湖北省的市场化进程却并没有像大众预期的那样得到了很好的推进,而是一直停滞不前甚至有些年份还出现倒退.因此,如何有效地测度湖北省的市场活力,找出湖北省市场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测度出市场化改革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对于正确评价已进行的市场化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湖北省下一步改革方向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该部分的目的就是测度湖北省的市场活力,并测度湖北省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以及两者间的因果关系,为市场化改革效果提供专业评价,为更进一步推进改革提供实证方面的支持.

二、区域经济市场化的度量

市场经济被解释为市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化改革就是使资源配置从计划调节转化为市场调节.一个经济的市场活力越高,则能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率,带来社会财富的更快增长.本文关于市场化测度的指标体系是一个三类框架,即将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载体三因素作为该框架的类指标为一级;类指标下设一级细部指标,为二级.二级指标较多体现区域经济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中微观特征;二级指标下设若干子指标,为.指标更多反映区域经济运行中的微观市场活动.

由于我国市场化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是属于由政府推动的,依靠法令及政策规范的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这种制度变迁的不平衡性既产生于政府的策略性考虑,也来源于地方各级政府改革推进努力程度的不同,也由于古典经济学以来经济理论界对政府理性干预的普遍认同,更由于我国非平衡转轨中政府主导的路径选择与运行经验支持,本文在类指标市场主体中,将政府作为与企业、个人平等的市场主体加以分析.本指标体系设计时,更多考虑类指标选取所具有的全面性和代表性,试图以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载体的类指标三分法涵盖市场活动的全部过程,并在此类指标下设计相关分项指标和子指标.应用因子分析计算出2002~2012年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市场化指数值,得到的结果显示:湖北省2002~2012年间的市场化排名维持在16~20名之间波动,2003年排名最低为第25名,2011年排名最高为第14名,尽管有些波动,波动幅度不大,而且最近几年略有上扬.从湖北省综合得分来看,其分数维持在2~3.5之间,最大得分为2002年的3.34分,最低得分为2007年的1.26分,与第一名的10分相比,湖北省的综合得分非常低.从其他省份的排名来看,在2006年之后,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包揽前四,而且北京和上海稳居前两位.作为我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国际化都市,北京和上海的市场化程度同样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而且从综合得分来看,北京和上海的得分基本上维持在9分以上,而第三名的得分一直维持在7分左右,北京和上海的综合得分值要高出第三名2分左右,这个分值差是巨大的.从排名情况来看,与湖北省GDP排名相比,湖北省的市场化排名要远远落后于GDP排名,与樊纲和王小鲁给出的综合市场化排名相比,市场化排名同样处于落后地位.这说明湖北省的市场化程度并未与其经济发展状况相匹配.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湖北省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落后,未能与其经济发展状况相匹配,这可能是阻碍湖北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市场化的角度看,处于中下游地区的湖北省有需要借鉴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等省市的经验,努力改善市场环境,使经济市场化水平尽量赶上其他较为发达的省份.


三、区域经济市场化与经济增长

为了探究实体市场化指标中具体哪些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显著且其影响程度到底有多大,需要对市场化的各指标与GDP之间进行回归分析.本部分回归使用的是2002~2012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将各指标标准化处理之后进行静态和动态面板回归.得到的回归结果显示,各种回归的回归系数的符号差别并不大,但在数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并没有改变各变量回归值的相对大小.总体上看,大多数变量的回归系数值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因此回归结果与实际情况的拟合程度较好. 从固定效应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政府财政负担、政府财政收入规模、政府转移支付规模、非国有经济规模对人均GDP的影响较大,且政府财政负担的影响最大,系数值为0.323.这表明,政府向企业的转移支付和补贴越大,从而对经济的干预程度也越大,表现出与人均GDP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企业缴纳的营业税的增加、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以及非国有经济规模的增加都会对人均GDP的增加产生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尽管其他变量对人均GDP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与这些变量相比,其影响相对较小,且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显著.对于湖北省来说,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增加非国有经济的规模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湖北省市场化进程,而且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为了深入探究究竟是市场化引起了经济的增长,还是经济的增长带来了市场化的改革,需要对市场化与经济增长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以探究其Granger因果关系.应用湖北省2002~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显示经济增长仅作为Granger原因的有政府的财政负担和企业融资自由度,即经济增长会引起企业营业税的增加并使企业的存款增加;经济增长仅作为Granger结果的有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非国有单位的从业人数、短期贷款/GDP,即政府部门从业人员的增加、非国有部门从业人员的增加以及企业融资的增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互为Granger因果的有财政支出/GDP、政府投资/GDP、(转移支付+补贴)/GDP、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有企业的亏损补贴/GDP,即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以及对国有企业的亏损补贴的减少会带来经济的增长,反过来经济的增长又会带来这些变量的变化;与经济增长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的有自筹资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国有经济进出口/总进出口、外商投资额/GDP.因此,经济的增加会带来企业利润、营业税收和其在银行存款的增加.而政府部门从业人员的增加、非国有部门从业人员的增加以及企业融资的增加、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以及对国有企业的亏损补贴的减少又会促进经济增长.

四、结论

湖北省想要促进其实体经济市场市场化改革,并由此来促进经济增长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方面,为了实现地区GDP增长,地方政府会对经济进行干预,使得地方国有企业投资过度,过度的干预会引起资源大部分向国有部门转移,非国有部门获得的资源较少,且获得的资源的难度较大,这种资源的错配在长期会导致经济增长的停滞甚至后退.因此,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使资源按照市场需求进行配置;其次,在非国有经济方面,经济非国有化改革使得体制内利益在未受影响的条件下实现资源的更优化配置,从而会促进经济增长的数量扩张,但是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依然存在不足,非国有企业发展一般都过分强调以利润为中心,忽略环境成本,并且由于融资困难等因素导致了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弱化.因此,在促进非国有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放宽对企业融资的限制,引导企业走向以创新为主的发展道路,鼓励企业的创新行为.

主要参考文献:

[1]樊纲,王小鲁,张立文等.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J].经济研究,2003.3.

[2]樊纲,王小鲁,朱恒鹏.中国市场化指数――各省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6年度报告(2001,2002,2003,2004,2005指数)[D].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樊纲,王小鲁,马光荣.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经济研究,2011.9.

[4]徐明华.经济市场化进程:方法讨论与若干地区比较研究[J].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9.5.

[5]王凤彬,陈高生,熊小彤.企业内部市场化程度测度指标设计[J].财贸经济,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