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济刍议

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359 浏览:66471

当今世界正逐步进入文化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的“经济化”已成为重要的全球趋势,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引导和支撑作用已越来越明显.大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的制定,小到企业生产管理和名牌产品的创立,既是经济活动也是非常复杂的文化活动,需要文化的力量和智慧.甚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特点,都凸显出相当的文化背景和人文因素.因此,探讨发展文化经济之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说,具有深远意义.

一、经济与文化一体化产生新的经济形态――文化经济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文化源于经济并受经济发展制约,但是,文化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与经济发展.一般来说,先进的文化造就发达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只能伴随着贫困的经济.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文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高.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趋向,过去常常分离的文化因子和经济因子日趋融合成一体,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

文化“经济化”指的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与文化互相交融,逐渐融为一体,并形成新兴经济产业――文化产业,包括教育产业、智力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媒体产业、艺术产业、健康休闲产业、体育产业以及政治性的文化产业等等,文化产业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发展中的主导力量.经济“文化化”指的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文化内涵不断增强,文化要素不断发挥作用,人文精神和文化资源在各种资源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经济产品中的科技文化含量不断丰富,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中愈来愈多地被注入文化的理念和内涵;在生产文化或产业文化的发展上,包括管理文化、产品文化、怎么写作文化、品牌文化、人力资源等在内的产业文化是经济文化化的重要标志,文化将是未来经济结构升级中起核心作用的因素.

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一方面表现为经济结构和利益关系对文化价值观念、人的行为方式、社会生活方式、文化管理制度和文化运行机制的影响越来越大,文化必须运用经济手段、引入经济要素,不断增强其自身实力;另一方面表现为人文精神和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目标、经济结构、生产管理方式及经济制度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越来越强,经济必须通过增加文化含量及发挥文化作用而不断提升内在价值.

文化经济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文精神为先导、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为依托、以高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经济.它代表着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当代表征,是社会发展到现代的产物.文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知识成为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动力.

二、树立科学人才观,促进文化经济发展

现代市场经济绝不是没有主体的单纯经济运作过程,而其主体就是具有健全的经济理性和道德约束的人.知识是文化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知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人既是科学技术的主体,也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进步的水准.在人类发展史上,人的素质每提高一步,人的主体意识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社会文明进步的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人的全面发展,则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条件.因此,基于人作为知识经济的主体而成为文化经济发展源泉的考虑,我们在发展文化经济时,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科学的人才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人才资源是推进文化经济建设的核心资源,文化经济是以人文和人才为基本要素的经济形式,应当看到,我国现有的人才资源与发展文化经济的客观要求还很不适应.因此,推进文化经济建设,必须把人才战略摆在工作的首位.一是摸清人才底子,全方位了解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制定适应我国文化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战略规划.二是在全社会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的新理念,在重点使用高层次的专门人才的同时,要不拘一格选人才,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能、人尽其才,把各式人才组织和引导到文化经济建设中来.三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用人制度,形成一整套科学育人才、引人才、选人才、用人才和留人才的机制和制度.四是加强和改善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从发展文化经济的高度,重视吸引更多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提升党领导文化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探索一条与发展文化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五是建立一整套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的衡量标准、考核指标、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

三、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促进文化经济发展

文化的作用是由其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决定的.过去,我们比较注重文化的政治属性而忽视其经济属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深化对文化经济属性的认识.一般来说,除了公益性文化,文化的生产和经营主要应以市场为主,在怎么写作于人们精神需求的过程中体现经济效益,实现产品的价值补偿和资产增值.因此,文化经济应摆脱文化与市场经济相割裂的状况,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效益评价等方面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

研究现代社会的文化经济,探讨促进其发展的对策措施,就要研究现实经济生活中已经或者有可能被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被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体现于文化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之中.由于精神文化产品往往是无形的东西,如知识、信念、政治取向、道德操守、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生活模式、人生境界等,它们可以附着、也可以不附着于一定物品上,所以文化生产力的构成主要不在于外在的实体,而在于内在要素.一般说来,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一是作为主体的文化劳动者或生产者,主要是他们的素质、积极性和社会组织状况,二是文化资源包括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是指作为文化文化创作来源的对象和条件,如一切可资凭据或有待开发的思想材料、风格样式、技术手段、人文环境等.文化资源具有从本质上说是脑力劳动产品、从整体上论是非稀缺资源、从存在方式上看主要以无形的观念、知识、信息等多样性方式存在、从资源利用角度讲文化资源的利用可能不需要特定的成本等明显特征.

在多元的文化世界中,客观地存在着潜在文化资源和现实文化资源的区别.有些文化因素是可以作为资源利用的,但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才会转化为现实的文化资源.

总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经济建设课题,也是社会科学文化建设课题.没有文化的协调发展,经济和经济规范确立不了,经济建设就难以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建立不起来.我们必须十分注重经济增长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发挥文化因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产业层次和经济发展质量,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