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泡沫存量

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036 浏览:141911

经济泡沫的大小几乎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命运.经济泡沫小了,可以忽略不计;经济泡沫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崩溃,经济形势会骤然逆转,就职者会面临失业,投资者可能血本无归.

经济泡沫的本质是资产泡沫.资产泡沫是资产在投机资本推动下的超值上涨.所谓超值,就是资产增量(ΔA)超出净投资增量(ΔNi)部分的异常增值.

资产可分为有形资产(如房地产或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如股票、期货、债券等).经济泡沫与固定资产的上涨有同步的倾向.

经济泡沫的崩溃,是指资产在达到“临界”后的突然暴跌.经济泡沫(或资产泡沫)的崩溃总会有一个引爆事件作为,比如日本1990年股市大跌、雷曼兄弟公司倒闭等.

资产泡沫(存量)率Bs计算公式:

资产泡沫(增量)率Ba计算公式:

这里,B表示资产泡沫,A表示净资产存量,Ni表示净投资,Bs表示资产泡沫(存量)率,Ba表示资产泡沫(增量)率.

迄今为止,国内外其他关于经济泡沫的所谓“间接”或“直接”的检验方法,大多不得要领.

中国的经济泡沫是否会达到或走向崩溃的边缘,要看今后经济泡沫增长的规模和速度.

目前,中国的资产泡沫主要为不动产泡沫.中国经济泡沫的存量(1990年至2011年)为145.6万亿元,大约是2012年中国GDP的3倍.而日本1990年经济泡沫崩溃时的资产泡沫存量约2083万亿日元,为当时日本经济泡沫崩溃前1989年GDP的5倍.

中国在1992年至1993年、2004年、2006年至2008年和2010年前后,出现过四次资产泡沫的.当时资产泡沫的增量分别为303.7亿元、2.1万亿元、6.2万亿元和4.4万亿元.

中国的资产泡沫(存量)率为22.3%,与发达国家相比属于较低水平,远低于1989年泡沫经济崩溃时日本273%的资产泡沫(存量)率.同时,中国泡沫率是2008年金融风暴前美国46.8%资产泡沫率的一半.因此,危险度还不能说到了崩溃的边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快速增长的来源,是净投资源源不断、经久不衰的持续增长.没有这种高达40%以上的高积累,一切GDP和经济增长都是空中楼阁.

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力的增强,一个国家的剩余资本会增加,于是投机资本也会相应增大;同时,随着固定资产的老化,折旧在总投资中的比重会不断增大.固定资产的规模越大折旧率越高,折旧的总体规模也会越来越大.于是,如果总投资出现萎缩或“被萎缩”,则这个国家的净投资就会以更快的速度减少,如同1993年以后的日本和2001年以后的美国.

日本在1978年至1981年、1985年至1987年和1989年至1990年间,出现过三次较大的资产泡沫膨胀,使得当时整个日本的房地产提高了近2倍.同期,不仅是房地产和其他不动产,包括古董、字画、文物、珠宝等的都在上涨.经济泡沫崩溃后的1991年至2005年,日本的资产泡沫有一个长达近15年的泡沫萎缩期,此间资产泡沫大约萎缩了1528.1万亿日元(约合13.9万亿美元).

经济泡沫存量,与一个国家的投机资本总量等值.就是说,经济泡沫存量相当于同期“投机资本”的总体规模;一个国家的资产泡沫有多大,投机资本就有多大.投机资本增加的每一分钱,都是实体经济的等量失血.因此,可以说资产泡沫的膨胀规模,也是实体经济投资的萎缩规模.

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资产泡沫不断膨胀.1979年前后,房地产泡沫出现第一个,资产泡沫增量约300亿日元.1985年以后的资产泡沫的第二次,来得更为猛烈,1985年至1989年日本资产泡沫增量1200亿日元,是70年代末期资产泡沫增量的4倍.日本银行业对房地产业的贷款余额由1985年的约17万亿日元,增加到1991年的约43万亿日元,增加了1.5倍.由此,、大阪、名古屋等六大城市经济圈的商业用地指数1985年比1980年上升了53%,1990年比1980年上升了525%;同期日本全国土地的平均上涨了1倍以上.

日本经济泡沫崩溃的起点,是日本股市在1989年12月31日达到顶点后的崩盘,股市暴跌使整个日本社会对不动产继续上涨的信心发生了动摇,房地产也随之从1990年开始下跌.不仅是房地产和其他不动产,几乎所有投机资本争相进入后上涨的领域,跌价大潮吞没了几乎过去几十年中所有的“暴利”.股市和不动产的大跌所造成的资产贬值,使日本国内和全世界曾经在对日投资中获利匪浅的外国投资者,彻底失去了信心,国际投机资本纷纷逃离日本,日本的国内资本也加速了向海外的投资和转移,这就带来了此后日本国内投资“持续20年”的萎靡和“产业空洞化”.

人均泡沫承受力与经济实力呈正比,即经济实力越强,社会对经济泡沫压力的承受力越大.按照目前中国GDP约50.5万亿元、人口13.5亿、2013年中国的城镇人口5亿、城镇比全国人均GDP高30%、中国城镇人均GDP约4.8万元(7700美元/人)、经济泡沫存量145.6万亿元计算,中国的城镇人均经济泡沫存量约29万元/城镇/人(约合4.6万美元/城镇/人),相当于1989年经济泡沫崩溃时日本人均泡沫规模的40%. 因此,如果通过经济泡沫承受力(人均泡沫存量与人均GDP比值)进行比较,日本1989年的人均经济泡沫存量1541万日元/人(约合11.4万美元/人),为当时日本人均GDP 24568美元的4.6倍.也就是日本人均泡沫承受力的临界极限,约为人均GDP的4.5倍-5倍.

如果以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崩溃时的临界点为基准(经济泡沫崩溃的临界系数4.5倍-5倍)来衡量,中国的人均经济泡沫压力29万元/城镇/人,已经是中国城镇人均GDP 4.7万元的6.2倍,大大超过日本经济泡沫崩溃时经济泡沫为人均GDP 4.5倍-5倍的临界质量.所以,也可以说目前中国的城镇人口所承受的经济泡沫压力已经相当沉重,在此压力下,即便中国的资产泡沫出现崩溃(资产的暴跌)也不足为奇.

美国1989年至2008年的资产泡沫存量约23.2万亿美元,2008年的资产泡沫(存量)率为46.8%.2008年金融风暴前美国的人均泡沫压力80427美元,为2008年美国人均GDP 49893美元的1.61倍.

美国1929年大萧条前(1922年至1929年),资产泡沫存量2199亿美元,当时的人均经济泡沫存量1787美元,是1929年美国人均GDP 838美元的2.1倍.

国家间的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各异,故经济泡沫增量、存量的变化对泡沫崩溃临界质量ΔB(泡沫增量)×v(速度)的支撑也会不尽相同.因此,发达国家(如日本)经济泡沫崩溃的临界质量的大小,及其与净资产存量和总收入水平(GDP)的比率,对观测和评价中国的经济泡沫只能是一个参考.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经济快速增长期间,虽然资产规模的增大会使资产泡沫的规模显得相对变小,但不会使经济泡沫免于崩溃.

中国经济泡沫主要有以下特征:

1.就资产泡沫崩溃的临界质量而言,资产泡沫率的水平还较低;

2.泡沫的增长速度低于净投资和资产增长速度,资产泡沫各年增量一般还在同期净投资规模以下;

3.资产泡沫还没有出现过较大规模的减量(萎缩);


4.政府财政赤字消费对资产泡沫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5.货币流通增量过大会使资产泡沫等量增大.

经济(资产)泡沫的危害:

1.资产泡沫的迅速增大会加重民众对资产继续上涨的担心、忧虑,涨价预期会推起和加速下一轮资产的异常上涨;

2.资产迅速升温会使经济泡沫的增速加快,从而使经济泡沫在常量不变的表象之下,增值速度所决定的“质量”所积蓄的能量迅速增大,对泡沫崩溃推波助澜;

3.资产上涨会助长投机心理,加速资本向投机市场的腾挪,使实体经济投资进一步受累;

4.资产泡沫一旦崩溃会极大地打击中国国内的投资信心,使投资者的心理阴影和投资环境的恶化卷入恶性循环;

5.经济泡沫的崩溃如果引起整个社会的恐慌,一旦诱发“恐慌性需求萎缩”就会引爆经济危机.

当然,只要房地产还只是随国民收入(GDP)同步增长,就应当属于正常范畴.

2013年5月2日公布的一项针对开发商和房地产公司的调查显示,4月,中国房屋均价同比上涨约5%,3月为3.8%.这样的上涨如果不超过同期CPI的涨幅,对于经济上升期的国家而言,应当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如果2012年的资产上涨率处于超高水平(资产泡沫增量很大),就要另当别论了.

经济(资产)泡沫在没有崩溃之前也是泡沫.经济泡沫不可能被经济增长“消化”,泡沫存量会持续在经济机体中始终存在下去,就像减肥前人体内多余的脂肪.

当然,经济增长会使国家整体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只要当前的资产泡沫存量整体规模不再继续增大,就会显得相对变小,其危险性也会随之下降.就像一个人的身高体重增加之后,原来等量的多余脂肪就会显得相对少了,其危害程度也会减小.经济泡沫只有在下一轮资产泡沫萎缩(下跌)中才能得到释放.

因此,中国的经济泡沫是否会达到或走向崩溃的边缘,要看今后经济泡沫增长的规模和速度,是否会如日本在1989年以前两三年中那样暴涨.至少在2013年的现阶段,中国的经济泡沫还远没有达到那种“接近崩溃”“非常危险”的程度.

防止经济泡沫继续膨胀到崩溃的边缘,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曾任日本法政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天津社科院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