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印度低碳经济的中国低碳经济建议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388 浏览:119445

摘 要 :低碳经济,旨在减少高碳能源消耗,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和印度同属亚洲大国,有着相似的地理、人文以及经济环境,两国也是世界低碳经济发展的后起之秀.本文分别分析了中国和印度两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情况,重点是印度碳金融业务在发展模式和政府规制方面较中国更为成熟规范,亦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关 键 词 :低碳经济 气候变化 清洁发展机制 能源 印度

一、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概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低温室气体排放为标志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实质是通过技术创新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从而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如今,低碳经济成为全球认可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经济方式.

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印度,都是亚洲大国,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和保护环境的巨大压力.在碳金融的道路上,中国和印度两国都担任着重大责任,为亚洲和世界做出较大贡献,但是,中印两国低碳发展的道路却有所不同.

二、印度低碳经济业务发展状况

作为亚洲的另一经济大国,印度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上日趋成熟.无论是在碳金融的发展机制,还是碳融资的政策环境,印度较中国更为成熟.

首先,从碳排放量来看,美国的人均排放量是19.1,澳大利亚18.7,加拿大17.4,中国4.6,印度只有1.2.而各国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中的份额,印度排在第17位.从十九世纪八十年始,印度的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在过去20年中印度的GDP增长在8%以上,工业生产增长率达到8%,能源消费却只有4%,单位GDP耗量从0.3降到0.16.其次,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形式――清洁发展机制在新兴工业国中国和印度出现了不同发展趋向.当中国的CDM还局限于大企业圈子,而在印度已经变成一种新的民间管理形式,形成了一股自下而上的推动力.再次,场内碳交易和碳融资方面,印度国内也已经形成了较为宽松优越的环境,有力支持了印度本地CER的出口.两个交易所推出了碳金融衍生品交易,包括多种商品交易所(MCX)推出的欧盟减排许可(EUA)期货和5种核证减排额(CER)期货,以及印度国家商品及衍生品交易所于2008年4月推出的CER期货.印度所签发的CER与中国签发的相比,具有2-3欧元的溢价,流动性更高.

三、印度碳金融道路对国内碳金融发展的启示

1.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概况

中国已成为全球认可的最具潜力的减排市场,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我国在2012 年之前不需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只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参与CDM下项目的开发.从2006年起,中国超过美国,一跃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具有潜力的碳减排市场和最大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供应方.截至2009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数量达到2200个,签发的减排量约为1.5亿吨,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和提高能效等方面.在碳交易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08 年以来,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为代表的交易所纷纷成立,其他省份也在加紧筹备成立碳排放交易所.自2007年推出中国绿色碳基金以来,先后在北京、山西、大连、温州等地相继启动,规模不断扩大;商业银行也积极跟进,推出了CDM 项目融资和挂钩碳交易的结构性产品以及CDM 融资顾问等业务和产品,并得到快速发展.

2.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障碍

与邻国印度相比,目前国内低碳经济及碳金融市场发展依然遇到不少瓶颈.除了政府规制上的欠缺,低碳经济认识不到位,民间组织与相关金融组织的参与程度均欠火候.

首先,国人对低碳经济、CDM机制和“碳金融”的认识尚不到位,民间与金融机构参与力量不足.印度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企业不仅能够足够的信贷支持开发单边CER,并且企业自身也愿意承担开发的成本以及风险.两家印度的碳交易所成立后,本地CER在市场上流通,形成了比较充沛的供给.另外,印度的环保NGO组织力量不可小觑,提高了公民环保意识.印度金融机构较中国来说介入更为深入,中国的金融系统目前还没有把环境权益作为金融机构可以投资的产品.低碳经济、清洁发展机制和“碳金融”是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兴起逐渐被中国所认知的,由于在中国经历的时间短,国内许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其中的潜在商机.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用市场化来解决环境问题,中国的金融实体也没有参与到解决环境问题中来.

其次,政府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还未起到应有的作用,低碳经济实施环境风险的计算和实施水平应得到提高.印度的金融机构、企业和大量民间组织基于自身判断,能够承担风险,其场内碳交易能够推出并保持一定成交量,这是市场的选择.从更深层次看,还这与一个国家对整体环境风险计算和控制的战略选择有关,与该国的企业对环境风险预测和把握的意愿及能力有关.尽管中国政府比较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但目前仍缺乏配套的碳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由于没有明确的激励政策和优惠措施,致使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不足.地方政府也仅仅局限于眼前的经济发展,而忽略了排污权等碳金融的交易.国家政府机构首当制定和完善碳金融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碳金融业务的发展.


四、基于印度低碳经济发展的中国碳金融发展建议

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印度,都是亚洲大国,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和保护环境的巨大压力.通过总结印度的低碳发展历程以及低碳经济对策,为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带来启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不仅要注意加强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大规模使用,而且要配合社会经济体制机制的改革与调整,及早周密地筹划发展低碳经济的总体战略.

第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法律法规,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从政府、企业和公众多种层面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借鉴欧美大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经验,在条件相对成熟时创建碳市场,研究制定形成机制;制定财税激励政策,综合考虑能源、环境和碳排放的税种和税率,引导企业和社会行为,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国家应鼓励地方政府尽快出台相关的地方低碳经济法规,规范低碳经济的内涵、模式、发展方向和评价体系等.

第二,加强民众及民间组织的参与程度.目前,中国民众对低碳消费意识还略显淡薄,没有养成良好的节能减排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和交通出行方式.政府应当大力将低碳概念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当中,为我国未来的低碳发展创造条件.

第三,中国低碳发展的道路离不开技术创新,应要实现促进国家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大力推广高能效、低排放技术,逐步建立起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以及森林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且要加强国际政府间合作,引进先进的国际合作机制和国际领先技术,制定行业能效与碳强度标准,使我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