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经济资助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112 浏览:68213

摘 要:贫困生在我国高校生源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经济资助政策的实施能够在经济上给予贫困生很大的帮助,然而,在经济资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诸如,高校管理方式不到位、学生缺乏诚信等,给经济资助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针对大学生经济资助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现状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 :贫困生;经济资助;诚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338-02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和教育收费制度的实施,高等教育已成非义务教育,学生需要支付大笔的教育费用,而现实中存在很多贫困生,再加上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呈现出不平衡的趋势,这给学校的经济资助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高校想要真正使学生摆脱“贫穷”,不仅要从经济物质上给予帮助,还要对其精神进行资助.

一、高校贫困生现状

(一)数量现状

贫困生就是那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高校在对其进行划分的时候,有着不同的审核标准,绝大部分都以学生的月生活费为评估标准.按照全国的平均消费水平而言,月消费在200元以下的就属于贫困生,而180元以下的属于特困生.目前我国的贫困生约有百万,而云贵地区以及陕北地区的贫困生约占35%.根据相关调查统计,我国的高校贫困生比例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而一些农林院校的特困生比例也在逐年增加.高校贫困生数目不断增加,成为了社会上讨论的焦点话题.

(二)心理现状

贫困生需要在经济上和精神上遭受不小的打击,在学习中和生活中会面临不小的压力,有的贫困生能够进行自我调节,把压力变成奋斗的动力.通常情况下,这类的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可以及时调整好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劳节约、刻苦好学.在高校评选国家奖学金的时候,大多数都是家庭贫困而品学兼优的学生,况且这些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能够取得更快的晋升,在工作中做得也比较出色.然而,有很多贫困生不能正确化解经济压力,他们不能处理好各种心理问题,进而影响了学业的进步.此类贫困生主要有以下特征:

1.自尊与自卑交织.大多数贫困生出生在经济落后的山区或者地理位置不便利的偏远地区,从小就缺乏一定的经济收入和可利用的资源,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一种心理上的阴影,使他们不敢和条件优越的学生相比较,逐渐形成了一种自卑感.这种自惭形秽的病态心理一直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正常的社会交往,逐渐失去了信心和勇气.由于受到外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刺激,贫困生需要拥有顽强的意志力以及坚毅的品质才能不断向前,才能更容易赢得别人的尊重,因而他们需要不断奋斗,导致自尊心变得更加强烈.当经济收入不能维持生活的时候,为了自己的尊严,这些贫困生宁愿隐瞒自己的真实情况,不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岗位,而去做一些劳动强度大的体力活;宁愿自己受冻挨饿,也不接受学校发放的补助衣物.


2.焦虑与压抑交错.由于经济压力大,贫困生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经常精神紧张、情绪烦躁.有时为生活费用、学习费用而焦虑;有时为在同学交往中对自己的误解或歧视、面对毕业就业自己准备不足,综合素质不能满足工作要求而焦虑;甚至有的贫困生为了改变穷苦的现状,患上了抑郁症.随着高校扩招的不断进行,致使毕业生的数量增加很多,职业岗位的竞争日趋激烈,这样更加加重了贫困生的负担,尤其是想到家里的贫苦现状的时候,焦虑的心情会更加明显.

3.敏感与孤僻共生.由于受到家庭贫困的影响,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常常会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精神过分紧张,神经比较敏感.这些学生通常不喜欢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容易和人发生矛盾.当今的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各种各样的竞争接踵而来,贫困生容易形成孤僻、扭曲的心理,甚至还会出现自残的现象.

二、现阶段做好经济资助工作存在的几个问题

自1994年以来,随着高等教育招生、收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经济困难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成了国家、社会、学校广泛关注的问题,大学生经济资助工作也成为了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国家政府的不懈努力,高校的经济资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帮助了不少贫困生走向了求学之路,减少了辍学的人数,使他们为社会做出了更加突出的贡献.然而,高校经济资助却存在着以下不足的地方:

(一)资助依据不力

高校贫困生的数量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在经济资助金额相对不变的情况下,这就加剧了贫困生之间的竞争和矛盾,也加剧了贫困生和资助金额之间的矛盾,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如何实现资助效益最大化是高效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为此,高效应该建立贫困生动态档案,对学生的贫困等级进行科学的划分,并做好各种指导工作.然而,这些动态档案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贫困情况,诸如,有些学生使用虚检测信息,从而加大了核实的难度.

(二)资助力度不够

在高校实行经济资助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漏洞:学校对助困工作缺乏系统的统筹和思考;有关部门沟通不够,难以形成合力;在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方面还很不够,过分依赖国家与政府的政策.在具体执行力度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再加上受到办学思想、客观办学条件、领导素质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导致高校出现一种“政府请客、高校写单”的情况,使得具体资助金额与实际贫困生存在着很大的矛盾.

(三)部分学生缺乏诚信

很多贫困生在竞争奖助学金名额的时候,为了摆脱经济上的压力,不惜隐瞒自己的真实情况,采取一些非常手段来得到经济资助.这种卑劣的竞争手段严重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并破坏了经济资助的公平合理性,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此外,很多高校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业,不能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让他们辍学,故而加大了贷款的力度.但是,这些学生在毕业之后却把银行汇款注销掉,根本不提还款的事情,致使全国大学贷款不还的概率高至80%.这给贷款担保方以及学校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造成了一定的不公平性,影响了学生的诚信值. (四)工作体系欠完善

自1987年以来,教育部、财政部等一直致力于研究一套完整、行之有效的贫困生助学体系,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奖、贷、助、补、免”五位一体联动助学的体系形成,实践证明,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缺乏必要的科学指导体系,不能按照一定的步骤来开展经济资助工作.很多高校在推行经济资助政策的时候,会出现一种避重就轻的情况,过分重视贷款数额,而在补助方面出现了明显的不足.还有很多高校过度依赖政府,形成了消极被动的局面,非常不利于经济资助工作的展开.

三、做好经济资助工作的相关举措

(一)形成一种共识

高校贫困生问题非常普遍,并且在数量上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因此,相关工作者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指导方法,做好经济资助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指导工作,加强心理教育,更好地维护他们的人格.在尊重贫困生独立人格的过程中,要加强平等交流的机会,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不能用同情来代替关心,不能用经济扶助来代替精神扶助,要努力做到解决贫困生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相结合,创新资助的方式与方法,尽量避免单纯的经济资助带来的负面效应,让少数贫困生形成了“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否则会形成一种恶劣的惰性思想,认为国家和政府就应该无条件地为贫困生提供各种补助,缓解经济上的困难,而当得不到经济资助的时候,就会抱怨学校的不公平.

(二)强化两项举措

一是要加大经济资助的投入.想要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符合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新型人才,国家政府必须要加大教育的投资力度,只有重视教育的民族才能取得长久的发展,在世界中立于不败之林.因而,在加强大学生经济资助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一些文件和教育理念来解决问题,而应该加大实物的投资力度,更加需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才能把经济资助工作做得更加到位.二是要在全社会构建有效的支持、关心贫困生的体系,以正确的舆论来引导全社会来关心贫困大学生,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加强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鼓励贫困生勤俭节约、自强自立,并通过一些有效的宣传活动,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完善四项工作

1.可操作的资助依据.目前我国高校的贫困生的界定和评选缺乏公正和公开的流程,更没有一个可靠的标准,加大了评选难度,对经济资助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此外,学校内部的基层工作者应该从实际出发,努力构建动态贫困生档案库,及时反映学生的基本信息状况.

2.资助监督体系.一方面要对从事资助工作的人员进行监督,完善资助制度、严格监督程序,确保资助工作公正、公平;另一方面要做好对资助对象的监督.在此一定要将学生的家庭状况调查清楚,严防出现弄虚作检测骗取资助的学生,并分配各个小组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整个评选能够公平进行,把经济资助落到实处,发挥真正的效力.

3.资助体系.在大力做好学校经济资助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努力开发新的融资渠道,发掘新资源,增加经济资助的途径.高校可以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并通过企业设立高额奖助学金,增加勤工助学的岗位,能够起到合理配置资源的效果.

4.思想教育工作.通过思想教育工作,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教会贫困学生做人、讲诚信,鼓励贫困生自强自立、勤俭节约.大学贫困生经济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新的问题也会不断涌现,这就需要全社会共同给予关注和帮助,做好各项思想教育工作,把经济资助落到实处,加强思想创新建设,以认真负责的理念做好各项经济资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