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会实现软着陆

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917 浏览:81789

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硬着陆的担忧一日深过一日.

在过去一年,中国股市下跌了20%,下探至2009年的低点.最新的多项经济数据仍在持续疲软——采购经理人情绪指标、工业产出、零售额、出口进一步加深了市场的忧虑.许多人担心,一直是全球经济最有力的引擎——中国,燃料快用完了.

这样的担心被夸大了.是的,中国经济放缓了,但这种放缓已经被消化了.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经济放缓的情况大概也会维持下去.为此,我们有很好的理由相信,中国经济会软着陆.

中国的GDP增长率从2010年第一季的峰值11.9%,下降至2012年第二季的7.6%,降幅只有大衰退期间8.2个百分点的一半.

排除欧元区发生无序解体的情况(这样的可能性极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12年全球贸易全年增长4%的基线预测颇为合理.这一数字低于1994-2011年间的6.4%增长趋势,但仍比2008-2009年的崩盘水平高出不少.因此,出口导向领域的疲软对中国经济的威胁远低于两三年前,硬着陆就不太可能发生.

当然,中国经济还面临其他难题,尤其是政府政策导致的房地产市场降温.但以低收入家庭为对象的所谓社会保障房建设——最近天津、重庆、长沙等大城市及贵州和广东等省份,都宣布了保障房投资计划,这应该足以抵消跌势.

此外,与三、四年前各项计划都依赖银行融资,因而导致令人担忧的地方政府债务过重的情况不同,政府将在本轮项目的融资中扮演重要角色.

不过,仍有西方分析师担心失衡的中国经济将不能像2009年下半年一样回弹.目前,关于空城、没有用途的桥梁和空置新机场的报道甚嚣尘上,而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正在接近50%的历史高位,西方分析师因此担心另一轮新的投资导向会加速无可避免的崩溃情境.

但是,悲观派忽略了中国现代化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世界历史上前所未见的城市化进程.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第一次跨过了50%,达到了51.3%(1980年时还不到20%).此外,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预测,中国早已形成快速增长之势的城镇人口,而这个群体将在2030年超过3亿——增量相当于当前美国总人口.也就意味着,中国每年平均将有1500万-2000万人从农村走入城市,今天的所谓“鬼城”,将很快变成明天的繁荣大都市.

正如上海浦东这个经典例子.20世纪90年代末的“空”城建设项目,已经很快地变成拥挤的城市中心地带.如今,浦东人口已达到约550万的规模.

麦肯锡的一项研究估计,中国到2025年将至少有220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2010年只有125个),更有23个人口至少为500万的大城市.建设新城市对中国来说刻不容缓.投资和建设必须跟上未来城市居民大增的趋势.但是,“鬼城”论者完全忽视了这点.

所有这些都只是中国宏伟蓝图的一部分.30年来颇为有效的生产者模式,不可能将中国带入繁荣的乐土.这是中国领导人早就知道的.正如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所做的著名的“四不”批评,他警告说,要警惕“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说到底不可持续”的经济.

现在,美国和欧洲已将“四不警告”转变为行动.中国以前过度依赖来自被危机重创的发达国家的外部需求,如今,它开始实施刺激消费的“十二五规划”,其中包括一个能够提供数十年发展动力的再平衡战略.


大规模城市化所需要的投资和建设,是这一战略的关键支柱.目前,城镇人均收入是农村平均的逾三倍.只要城市化过程中实施,它就同时创造新的城市就业机会,伴随中国大力推进怎么写作导向型发展政策的支持,劳动收入和消费者购写力水平就能得到改善.

与中国怀疑论者的看法相反,我认为中国的城市化绝非“伪增长”,而是“下一个中国”的关键组成部分,因为它能提供周期性及结构性选择.在面临需求短缺时,不管原因是外部需求冲击还是内部调整,比如房地产市场的矫正,中国可以相应地调整其城市化导向的投资力度.

中国拥有巨大的盈余储蓄,预算赤字不到GDP的2%,因此中国政府有充足的资金来做这些事情.此外,货币宽松的空间也很充足:与西方央行不同,中国人民银行的“库”相当充盈.

对出口导向型经济来说,减速并不令人震惊,但中国比世界其他国家的境况要好得多,有力的再平衡战略,为避免硬着陆提供了所需要的结构性和周期性支持.

斯蒂芬·罗奇

现任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和全球经济分析部总监,负责领导公司对美国经济的预测和分析,以及管理摩根士丹利在纽约、伦敦、巴黎、和香港等的经济预测和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