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方式的必由之路

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237 浏览:122076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以集约型增长为主题的转变要求,进入新世纪后又进一步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在党的若干重要会议和文件中,多次强调转变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阐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和战略举措.但是,为什么我们强调了那么多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我们的预期目标始终存在较大的差距?究竟是什么因素制约着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对此,十八大报告非常明确地指出,深化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也就是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制度入手,着力破除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

我国多年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数量扩张惯性难以扭转,关键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配置方面.生产要素市场化还不完善,市场机制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突出的问题是,资本、土地等要素市场发育滞后,缺乏有效的形成机制.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大部分掌握在政府手中,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和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一些地区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不惜人为地压低土地出让价,导致土地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资源性产品既不能很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又不能很好地反映环境损害成本,在客观上使主要靠物质资源消耗的粗放型扩张有利可图,高能耗、高排放、资源型产业发展得不到有效控制.

从社会资源配置来看,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完善,目前企业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的贷款,信贷资金的配置往往受到行政的干预.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无论货币政策是松是紧,都比较容易获得银行贷款,信贷成本低,对于众多中小民营企业而言,融资的门槛高,借贷比较困难.由于资金链紧张,用工成本和原材料上涨,广大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生存困境.

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最灵敏的信号,扭曲不仅无法使有限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而且会向市场传达一种错误的信号和引导.只有健全形成机制,才能使行业利润平均化的规律产生作用,引导社会资源有条不紊地进行高效配置.

2.市场主体方面.从市场主体的活动看,政府对经济起着主导的作用,并且经常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投资实际上由政府主导.在当前的考核体制下,政府追求政绩,忙于招商引资.甚至不惜引入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项目,而真正需要政府关注的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却投资不足.这就导致投资率居高不下,投资结构扭曲,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对于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而言,还缺乏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尚未到位,国有资本在一般竞争性领域规模仍然偏大,一些垄断行业改革仍然滞后.国有企业无论在市场准入还是在信贷支持方面,都比民营企业有着天然的优势.在缺乏有效竞争的环境下,经济结构的调整自然变得非常缓慢.

3.机制转换方面.传统的那种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我国仍有较大的市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较强的惯性阻力.为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无论是政府、还是地方政府,仍习惯以加大投资等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不但最终消费难以有效提升,产业结构也难以有效提升.所以,尽管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推进,但总的来讲距离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有相当的差距.

体制机制的转换之所以受阻,究其根源是利益因素的影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说到底,是对原有利益格局的重新调配,必然会影响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这些利益集团对目前的发展方式,特别是能够给自己带来持续不断的寻租空间的部门,必然坚决拥护和支持.此外,地方利益集团的很多目标和目标并不一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提出的一个口号,更需要地方政府和政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但是我们看到,不少地方政府调子很高、步子很慢、手段很虚,甚至说一套做一套.这些问题不解决,发展方式转变仍有可能是一句空话.

二、深化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

十八大报告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列提出,表明了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重要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为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而且需要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制度保障.十八大报告还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在经济领域必须着力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1.深化资源产品改革,转换形成机制.理顺资源产品关系是一项基础性改革,是抑制经济粗放扩张和节约资源的有效手段,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最重要的条件.目前的资源型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政府定价,只反映了劳动力开发的成本,而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要抑制对要素的过度需求引发的扩张性的增长,有效的办法是改变资源的定价机制,加快建立资本、土地自然资源的生产要素市场,由市场来决定.要按照市场取向、政府调控、有序推进的原则,逐步理顺水、电、油、气、煤和其它矿产类资源产品的.

资源产品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推进资源改革,要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特别是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确保困难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不因改革而受到影响.根据十八大会议精神,下一步将着力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这些将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改革的承受能力.

2.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促使财政体制从经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怎么写作型财政转变,为广大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怎么写作.一直以来,各级政府热衷于搞投资、搞建设、追求GDP的最大化,而在医疗、教育、保险、养老、失业、救济等领域,长期处于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状态.财政体制的转变,一方面是要加大对基本公共怎么写作总量投入,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调整结构,实行三个倾斜:即在基本公共怎么写作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方面要向农村倾斜、向落后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 实现财政体制从经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怎么写作型财政转变,关键要理顺与地方及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由于和地方的财权、事权划分不够合理,地方政府缺乏独立的正常收入来源,导致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的生财之道.因此,必须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逐步健全以、省、市县财政为基础,重点在基本公共怎么写作领域划清各级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的体制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等制度,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怎么写作的财力保障.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

3.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怎么写作经济的功能.相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需求,金融发展相对滞后,金融机构总体上并不能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和资源高效配置,并体现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如加大金融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低碳经济和高科技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优先扶持先进工业做大做强,大力扶持现代怎么写作业发展,严格控制对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还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的作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要通过多种途径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门槛,积极发展各类中小金融机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怎么写作业.

4.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在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的拉动逐渐减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着力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的根本在于扩大消费,扩大消费的根本在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被称为低成本的发展模式,这个低成本主要体现在我国使用劳动力的成本低.在收入分配过程中,资本、管理、技术的收益越来越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相比之下,劳动报酬占比却持续下降.尽管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分配的天平向劳动倾斜,劳动报酬占比有所提升,但劳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和国家经济增长.所以必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还要通过多种途径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缩小整个社会的收入差距,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也使社会发展更为稳定、更为和谐.

5.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城镇化,既是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趋势和战略重点,也是拓展内需空间的重要举措.

推进城乡一体化要进一步完善以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重心的体制机制.我国目前最重要的生产资源仍然是土地资源,要在确保农民土地权益不受到侵犯的前提下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要还农民作为集体土地所有者和土地流转增值收益主体的地位,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除此之外,要以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就业怎么写作等为重点,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怎么写作体系,逐步实现城乡间基本公共怎么写作制度的统一和水平的基本均衡.认真总结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经验,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总之,只有通过制度创新,不断改革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提供部门体制及其网络之间的协调和政策支持,才能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作者单位: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