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看我们的经济区

更新时间:2023-1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481 浏览:93852

推动成渝经济区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第四极”,这既是一种历史积累的必然趋势,又是国家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需要.让我们抛开无谓的自大与自卑,理性地剖析我们这个经济区的优势与劣势

成渝经济区优势之历史与现实

成渝地区的开发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发现,把人类高级的经济技术活动,特别是金属冶炼技术和城市的发展提前了一两千年.最具代表性并具有世界意义的是三项发明:一是无与伦比的、至今仍在造福人类的都江堰灌溉工程;二是两千年前发明的自贡深井提取盐卤和制盐技术;三是一千多年前发明并在市场上流通的纸币――“交子”.这三项发明,标志着当时四川盆地的农业、手工业、商业流通已达到相当发达的程度,成都和重庆也由此成为政治中心和商业中心.

战争后,满清政府接受列强提出的不平等条约,在沿海和长江流域开辟商埠,重庆、万县也在其中.从此,这一地区在殖义环境中发展了市场经济.

此后,成渝地区又得到了三次特有的发展机遇.一是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成为国民政府的陪都,工商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大规模内迁,使重庆的现代工业、商业、金融业、怎么写作业、内河航运业等都有了很大发展.二是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重庆、成都及成渝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工业、国防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使成渝地区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后方基地.三是改革开放后,四川和重庆扮演了农村、企业、城市等领域改革急先锋的角色,为推动全国的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峡工程建设和重庆成为全国第四个直辖市,进一步改变了这一地区的面貌.

除了历史的沉淀,从现实的资源与发展角度看,这一区域的优势也很大:水资源、水能资源特别丰富;农业、畜牧业、食品饮料业、劳务输出产业发达;有良好的工业、交通、科技、教育基础;是国家重要的国防科技研发、生产基地;是全国少有的双核城市群;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保护带.

看三大经济区之特色

有了如此多先天和后天的优势,并不能保证成渝经济区就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让我们先来看看中国三大经济区

长三角经济区是以上海为龙头,目前已发展到包括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在内的重要经济区域.该经济区城市化整体水平较高,城市体系完备,正处在向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未来lO年内.长三角极有可能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经济示范区.

珠三角区以广州、深圳为两极,包括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该区首先得益于香港,香港的投资约占该区外商投资总额的7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开改革开放之先河,设特区市、撤县设市,一批新城市随之而起.1997年香港回归,“一国两制”的制度从深层次上推进了该区城市化进程.伴随着世界结构大调整和产业大转移,珠三角区已成为世界IT产业的生产基地.


京津冀得益于现有体制下全国资源向首都的集中.中关村、奥运村等的出现,均以首都的政治文化为背景.这一地区参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国际交往等活动中的组织管理及协调功能非常突出.

劣势并非不能扭转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成渝经济区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仍然是比较低的,尤其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经济区相比

成渝经济区区位条件不如沿海,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利用国外资源、开拓国际市场受到限制;远离发达的东部市场和国际市场,运输成本较高,削弱了产品竞争力;重化工业尤其是运量大和重型重装产业的发展受到交通条件制约;产业集群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资本积累与沿海差距很大,是一个弱势资本市场;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和创新意识也远不如东部沿海.2003年成渝经济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7%,但GDP只占全国总量的6.05%,人均GDP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2.6%,工业总产值只占全国的3.22%,进出口总额只占全国的3.32%,这与成渝经济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良好的发展条件极不相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我们理性、清醒地面对劣势时,我们也应该知道,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必将同时存在.合作已经为腾飞插上了翅膀,在川渝两地人民的携手努力下,未来必将给我们最大的回报.

(本文有关数据引自《共建繁荣:成渝经济区面向未来的七点策略与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