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因素

更新时间:2023-1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95 浏览:17200

在我国有近百座城市是依靠矿产资源开发而兴建或发展起来的.经过几十年的运行,一些城市面临着“矿”竭城衰的现实难题.阜新市作为惟一的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工作试点城市,运用经济增长理论联系阜新市的实际,研究阜新市经济增长因素对于促进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综合要素生产率数学模型

采用实际中用得最广泛、分析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C―D生产函数法.检测设生产函数: 式(l)

其中,Y是产出,K和L是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t是时间.在式(1)两端求全微分,并简化整理得:

上式中分别为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设则GY、GK、GL分别为产出增长率、资本增长率和劳动投入增长率,而GA为综合要素生产率.将式(2)改为: 式(3)

式(3)是衡量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数学模型.它的意义是:产出增长是由生产要素(其中包括资金与劳动)投入量的增加以及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所带来的.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数学模型中测算的综合要素生产率是指扣除了资金投入和劳动投入的贡献以外其他所有能实现经济增长的因素贡献的总和,这个总和包括了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规模经济、教育进步、随机因素等.

二、基础数据的估计与修正

1.产出增长指标的选用.本文选用了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产出增长的基本指标,这些数据可以直接从相关统计资料中获得.但为了消除因素,增强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根据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对以现价统计的国内生产总值按1990年不变进行了换算.

2.资本投入增长指标的选用.采用永续盘存法估算出阜新1985年~2003年的资本存量.

3.劳动投入增长指标的选用.选用全市1985年~2003年的从业人数作为劳动投入量的基础数据.

4.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采用最为普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为估计方程:

其中分别是t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投入量,劳动投入量,A0是初始的技术水平,t表示时间,t=0,l,等,n,是非物化的外生的技术进步水平,是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是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是误差项.对C―D函数取对数后得到:

如果检测设规模报酬不变,于是,由此可得:

以下根据上述公式的推导和原理,来估算阜新的C―D函数.对1985年~2003年数据取对数,得表1数据.

(1)规模约束的生产函数估计式为(由于时间变量的t检验值很小,因此不考虑时间量):

由此可知,

(2)无规模约束的生产函数估计式为:

表1 阜新1985年~2003年要素投入与产出对数表

从上述计量分析的结果看,当无规模约束的生产函数回归后方程并不理想,而有规模约束的生产函数估计式估计的拟合度优,总体显著、单个参数的T值检验都令入满意,估计结果是可靠的,从经济意义上看也是合理的.于是,在大样本统计检验可靠的基础上,采用C―D生产函数估计的结果,确定资本产出弹性=0.7,劳动产出弹性=0.3,以此来进行阜新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和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三、经济增长因素及其特征

通过前面的论述和基础数据的准备,现在就利用经济因素的总量分析模型进行测算,得到各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并算出综合要素生产率提高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分年的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阜新TFP及增长因素的计量结果表

从表2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1985年~2003年,阜新经济增长的年平均速度为7.4%,其中资本投入的贡献为89%,劳动投入的贡献为5%,而综合要素生产率则为0.4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可以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阜新还处于工业化前期,经济增长方式还是粗放化增长方式.


图 TFP与阜新经济增长因素的时序趋势

从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时间序列数据(上图)可以看出,该因素波动很大,并且具有明显的阶段和时点特征.从1986年~1990年综合要素生产率比较低,开采的成本大幅上升.1991年~1993年是阜新转型前经济发展最快速的时期,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两位数.

1993年以后国家逐步放开煤价,煤炭市场遭遇寒冬.1994年至2000年,这一阶段综合要素生产率在比较低的-8%至3%之间,是比较符合阜新经济发展困难的实际.

2001年阜新被确定为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以后,年平均速度为15.1%,其中资本投入的贡献为64%,而综合要素生产率则为5.4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6%,阜新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经济增长趋于合理.

四、结论

从TFP的时间序列数据(上图)可以看出,该因素波动很大,并且具有明显的阶段和时点特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资源型城市经济效益低下,自我发展能力弱,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是资本拉动,而且主要是政府资本投入.劳动投入要素对经济的贡献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这同资源型城市在转型期间,大量过剩劳动力极待消化,就业情形依然严峻这一状况是相适的.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