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风险见轻

更新时间:2024-01-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359 浏览:55703

中国的“双盈余”优势,将为其对抗通货膨胀和外部经济放缓的风险提供强有力保障

在全球需求不断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仍一直保持稳健增长的势头,2008年一季度GDP增长率为10.6%.同时,企业(不含炼油和发电产业)的盈利能力持续增长.更重要的是,由于通货膨胀率已于2月的顶峰回落,宏观政策的重点逐渐向着更利于经济增长的方向转变,尤其重视社会的稳定和对股票市场的支持.

虽然外部风险仍然存在,我们相信中国“双盈余”(经常账户盈余和财政盈余)的优势,将为其对抗和管理由外部能源及大宗商品上涨造成的通胀压力及外部经济放缓的风险,提供强有力保障.

首先,通胀率正逐渐回落,证实了我们认为通胀在2月见顶的判断.肉类正在下降,现已回到1月中旬的水平.随着食品通胀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恢复正常,政府可能会开始放松对包括石油和电力在内的各种原材料的管制.这可能导致非食品CPI年增长率在今年年底时升至4%,2008年平均增长2.5%,而目前水平为1.5%-1.8%.

在政策方面,人民币升值将是以应对全球石油及大宗商品高涨最有效的工具.同时,如果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在未来的几个月中开始调整,生产者指数(PPI)的上涨也可缓解.

其次,我们相信,中国具有“双盈余”的优势.中国政府已准备利用其良好的财政状况,抵消外部经济的负面影响.2007年中国财政盈余占GDP的0.7%,以任何国际标准衡量,即便政府将财政赤字提高到GDP的3%,仍在可接受范围内,并能为经济提供强大刺激.事实上,政府已开始采取行动,投资京沪高速铁路这一项目(投资额为220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1%左右).

再次,在微观经济层面,公司利润一直强劲上升.银行部门今年一季度的盈利增长大大超出市场预期.尽管全球经济放缓,我们对中国银行的良好表现并不感到惊讶,因为它们大多投资于那些在利润可观的行业中拥有垄断优势的大型国有企业.在外部经济放缓的前提下,中国工业部门利润增长将经历一个周期性的减速.然而,它们的资产负债表表现仍非常强劲.这样,即使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经历周期性放缓,银行资产质量也不会受到如市场预期那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将继续建议写入中国的银行股.


另外,股市方面,在以往熊市中,A股指数往往通过若干次调整大幅下跌;但此次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仅仅六个月),指数便下跌这么多,可谓前所未见.决策层近期做出削减印花税的决定,希望解决市场信心不足和股票过度供给的问题.如果A股市场仍不稳定,政府接下来可能还有出台更多市场刺激措施.

虽然A股市场可能持续动荡,并仍十分脆弱,A股市场中最恶劣的下跌或已结束.在此后的短期乃至中期里,上证指数可能保持在3000点至5000点.不过,问题关键在于市场信心,而不仅是限售流通股解禁后股票供应量的增加.即便国有股可以出售手中的流通股,出于战略考虑和国家有关政策限制,国有股持有人也不太可能抛售所持有的大部分资产;而对于那些希望将其解禁资产兑现的“法人”来说,基于投资多元化的考虑,其法人股即便被抛售,仍然可能会重新回流到股票市场或房地产市场,而不是被存入银行,遭受实际负利率的损失.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供应问题,而事关供给与需求两方面.

中国流动性和量过剩的根本问题将维持相当长时间.一旦市场信心恢复,流动性很可能将留在市场之内.同时,由于H股股价较之A股要便宜得多,并有更广泛的全球投资者基础,故A股市场限售流通股的解禁对H股市场不会有重大影响.这样,H股在2008年的表现将超过A股.

很多人认为,在货币政策方面,允许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是抵抗全球通货膨胀对中国施压的最佳政策工具;同时,鉴于货币供应量增长大致可归因于经常账户盈余不断增长导致的外汇储备快速积累,所以较之于提高利率的手段,提高实际有效汇率也是控制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最佳政策工具.

出人意料的是,决策者和智囊机构正就人民币是否一次性大幅升值――未来数月的某个时间,升值10%-15%――进行激烈争论,虽然我们仍然相信政府采取此举的可能性较小(概率小于50%,但高于我们此前预计的10%-20%的概率).

尽管会带来热钱流入,政府仍可在今年一季度以来人民币加速升值的道路上继续前进.考虑到目前全球资源与大宗商品持续上涨,中国政府正在权衡一次性大幅人民币升值的利弊.但我们预期人民币将继续升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于今年底至少达到6.3.

作者为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研究部主管兼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