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低潮时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452 浏览:55859

准备下一回合的竞争

在经济进入低潮的时候,硅谷上空飘荡着大量互联网公司倒闭、高科技公司裁员的消息,高科技产业业绩下降的实际状况比人们原先预期的还要差.但只要细心看看就会发现,这些公司缩减的主要是生产线和市场销售的力量.而对于技术和产品研发部门,各公司则利用这个机会进行前瞻性的调整与充实.

不少公司的领导人都经历过经济低潮和衰退,在面对目前的状况时,他们至少在外表上没有表现得惊慌失措.大部分公司目前的工作重点是:进行战略调整,准备下一回合的竞争.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把低潮也看作是一个机遇,一个重新洗牌的机会,一个重新争夺市场占有率和进入新领域的转折点.

以一个著名的网络设备元器件公司为例,他们对整个公司进行了重新规划,首先从市场研究出发,找出低潮后市场的走向,从而推导出预期的产品需求,然后按照这种预期作出研发方面的项目、财力与人力的战略性调整.在这当中,着重研究得非常仔细的一个方面就是市场份额的重新安排与争夺.公司对于目前自己所占的各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对利润率(及其走向)、技术先进性、产品市场寿命与本公司整体战略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评价,并且基于这种评价,定出各种产品的发展目标.逐渐放弃什么产品、加强什么产品、加紧开发什么产品、以及密切注视什么市场需求及新产品的前景等等.

这种市场研究与调整,在动态的市场竞争中,是永远都在不停顿地进行的.然而,在产业进入一种减速状态时,这种调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就在这段缓慢期当中,大家都获得了一个思考和调整的机会,哪一家公司能够正确地为下一个高速发展期做好有针对性的、有成效的准备,他们就能在下一轮竞争中有可能获取预期的胜利.

争取未来的客户

实际上,在低潮期竞争也并没有停止.有远见的公司把努力放在赢得潜在的客户和潜在的订货上,他们更积极地组织好客户对自己开发中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评估工作,争取客户在制定计划和发展他们将来的产品的时候把自己公司的技术和产品采用进去.这样,就算是现在不能立即拿到订单,但也先锁定了客户,为将来市场复苏时候的收入做好了准备.


有的公司在排列了项目的重要性之后,采用冻结或取消一部分项目,而把人力和财力集中到重点项目的办法,以确保其完满完成,同时也保住自己的研发力量不致流失.

硅谷一家著名的跨国高科技公司在过去两年业务迅速膨胀的时候,兼并了不少的新创公司,在这个困难的时刻,他们研究了各个兼并来的公司的技术、产品和业务状况,把其中1/4的进行了关闭和裁员.其背后原因是,大公司不希望失去兼并拥有新技术公司的机会,他们担心新技术如果落到竞争对手的手里,那将是对自己的致命打击.因此,一些并购是在新创公司的技术还未完全成型的状态下进行的,而后来却发现写错了.在高科技界有这么一种用来衡量兼并成功率的术语:"命中率".这家高科技公司的总裁认为自己公司75%的命中率是一个非常成功和值得骄傲的数字.也就是说,在市场迅速膨胀的时候,其它的一些公司的兼并成功率比这个还要低.

用"长春藤"来稳定员工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很多公司已经改变了以前授予员工股票期权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是:公司一次性地授予你一定数量的股票购写权及购写.一般情况下,这个授权分阶段地在4年内实现.具体的规定是,你工作满一年后,才开始有权写这些股票.即第一年后,你就可以获得总授予量的1/4的授权(Vest),那1/4的股票购写权也变为"可购写"的(Exercisable).在这第一年之后,这种"可购写"的授权计算就转为逐月计算,亦即每多工作一个月,你的"可购写"股票数量就增加总授予量的1/48(4年共48个月).

新的股票授予方法称为"长春藤"(Evergreen)方法,办法是:公司授予你股票的时候,首先给你一个4年的授予指引性总量(GuidanceAmount),但是,第一年授予你的只是这个指引性总量的1/4,而这些授权的实现和获得的计算方法和上面所叙述的传统方法一样.第2年、第3年和第4年,公司再各授予你那指导性总量的1/4.并且各次的授予均要经过4年才可以全部获得(每年1/4).

按照传统的股票期权授予方法,被授予人可以在4年以后获得全部的股票.然而,在这个"长春藤"计划之下,第一年他只可以获得总量的1/16,第2年是3/16,第3年是3/8,第4年是5/8,第5年是13/16,第6年是15/16,第7年结束的时候他才可以获得全部授予的总量.

采取这种"长春藤"授予方法,公司实际上大大地减少了员工早期所获得的股票,同时把获得全部股票期权的时间延长到7年,而不是原来的4年.目前还不知道这种新方法会带来什么效果.因为如果一家公司还是采用传统方法的话,它就有更大的吸引力.

Intel公司的主席葛洛夫认为,尽管短期内半导体业还会下滑,但从长期的观点来看,半导体业将呈现强劲的涨势.他说:"这个行业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基础工业,不仅仅指芯片,而是指整个高科技行业.我对这个行业的长期前景充满信心."

他还为Intel今年75亿美元的投资预算进行了辩解,他说,70年代芯片业出现大萧条时,Intel削减了投资,而日本的企业没有,后来芯片业迅速回升时,Intel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来满足需求,导致Intel退出了该业务."我最大的遗憾是我们在投资方面太保守了,从而导致需求一旦迅速回升,我们就不能及时满足这种需求."葛洛夫如是说.

可以清楚地看出,Intel这个巨人现在所想所干的就是大多数硅谷高科技公司也在进行的面向未来竞争的战略调整.

显然大家都努力从历史中学习.作为高科技行业的从业者,这也许是一个战略调整的机会.而作为个体,许多人也在问自己,是否要根据产业的发展调整自己的技术领域?公司的调整是否为自己提供了什么新的机会?□(图:路透社传真)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