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闻报道的

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211 浏览:129140

【摘 要】经济新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也具有政策指导性.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惟有创新经济报道,才能全面反映经济建设丰富的内容,才能引导和促进经济建设更好地向前发展.

【关 键 词 】经济新闻 经济报道 创新

我们知道,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重要事情的报道.而经济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经济活动或经济事件的报道.经济新闻也是有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经济领域新闻的总称.


经济新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往往要涉及到一些业务性、专业性、技术性的术语和问题,往往缺少人性化、生活化的内容和情节,搞不好就会枯燥无味,生硬呆板,内行人看了不过瘾,外行人又看不懂.

经济新闻又具有政策指导性,一些报道经济工作动态、成就趋势,新人新事的新闻,虽不直接阐明政策条文,但也渗透着政策精神、政策导向.但这种导向,是通过对经济活动、经济生活的事实报道而自然流露和体现出来的,并不是生硬的解读政策,更不是政策条文的简单的图解.

经济新闻的上述两个特点,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把握,极易造成经济新闻的单调乏味,枯燥呆板,往往会使经济新闻成为数字堆砌的生产报表,单调乏味的生产流程,成绩罗列的经济成就,枯燥乏味的政策图解.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改革经济报道,创新经济报道,搞活经济报道,已刻不容缓,也是摆在各级新闻媒体面前的当务之急.惟有此,才能全面反映经济建设丰富的内容,才能引导和促进经济建设更好地向前发展.而经济建设、经济生活的丰富性,生动性,多姿多彩性,也为我们经济新闻的创新、搞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现谈谈对经济新闻如何创新的几点看法.

一、创新经济新闻,就必须从老的报道模式中解脱出来

在很长一段时期,我们的经济新闻内容陈旧,报道方式陈旧,写作手法陈旧,造成经济新闻枯燥乏味,生硬呆板.如一写生产消息,就是“一月开门红,六月双过半,年底超额完成任务”;一写企业效益,就是“年产值多少,实现利润多少,上交税收多少”.年年如此,写法老套,数字堆砌.这样的经济新闻,不仅面目陈旧,而且面目可憎.或者写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经济成就,总不忘在前面加上诸如:在市委、市政府重视关怀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等大话、空话、套话,更是令人生厌.如果不从这种老套套中解脱出来,经济新闻是没有出路的.

二、转变观念,突出经济新闻的“新闻性”

经济新闻不同于经济工作总结,也不同于经济学术论文,不需要详尽展示经济工作全过程,也不要求把业务问题讲得很透彻.其着眼点在于:通过经济业务、经济活动,揭示其新闻价值,给受众以政策方面的引导或思想方面的启迪.在业务性和新闻性这对矛盾中,新闻性是主要方面.

同时,要变宣传为主的观念为传播信息的观念;变成就报道的观念为探讨热点问题,解答疑难的观念;变工作过程的报道,经验总结报道,为及时反映经济领域新问题,新现象,新趋势的观念;变从领导的角度、工作的角度、生产的角度、专业的角度写新闻,为从生活的角度、民生的角度、消费的角度、群众的角度来写新闻.

只有改变观念,突破老路子,才能使经济新闻从过去的工作成就,经验总结,工作会议,经济数字,生产过程,专业术语中解放出来,从而使经济新闻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三、突出经济新闻的信息传播性,生活怎么写作性

在新闻的宣传、教育、传播、怎么写作等众多功能中,信息传播是最基本的功能,没有信息传播,其它功能都谈不上.经济信息的传播,理所当然应当成为经济新闻的基本功能.经济新闻要反映经济,怎么写作经济,促进经济,主要靠经济信息的及时而准确的传播,这种信息传播和信息怎么写作,既包括市场行情,物资供求,变动,也包括经济决策,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变动,还包括自然资源状况,科技发展状况等.经济新闻中的宏观信息已成为决策者的重要参考资料;一些微观经济信息,如商品,消费需求、技术创新等,正帮助经营者摆脱困境.新闻工作者就是要学会观察经济领域的新变化,新趋势,及时捕捉那些对群众生活有用的新信息,那样,经济新闻才会有生命力.

四、寻找新视角,多侧面,多角度反映经济生活

经济活动的丰富性,多姿多彩性,和群众生活联系的紧密性,也要求我们从新的视角,新的侧面,全面展示经济工作和经济生活.为此:

一要努力拓展经济新闻的报道领域.要从生产领域拓展到流通、分配、消费领域,改变过去那种围绕工作经验搞报道的做法,特别要注意新的经济领域的发现和报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工作正向新的领域拓展,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如股市、期货、金融、地产、理财产品等等.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经济知识,关注新的经济现象,并予以及时报道.要从经济会议,经济工作成就的报道中解脱出来,全方面、立体化展示经济生活.

二要寻找新角度.多从生活的角度、消费的角度、群众关心角度写新闻.把经济工作放到整个社会背景中进行观察和.善于从经济现象的非经济视角报道经济,如从文化的、社会的、历史的、市场的角度去报道,从而实现经济新闻与群众生活的接近性.

如消息《我与“六个一号文件”同行》并没有直接去写每年的一号文件的内容,而是选取了一位农民,从自己的切身感受讲述“六个一号文件”实施后,给其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小见大,以人见物见政策,把文件精神和农民生活结合起来,反映了“六个一号文件”的巨大影响力.

三要写大主题善于从小切口入手.如写改革开放成就的报道,不要一味展现数字,或写什么高楼拔地而起等而要从一个小城镇,一个小村庄的变化发展写起,或从一个普通市民生活写起,通过一个个典型生动的事例,去反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如我市矿区棚户区改造成就巨大,我们除了要用数字反映全市几百万平米棚户区改造的成就,还要善于通过一个村,一户居民的居住条件的改善来报道,这样才会生动、可感.

四要关注经济活动中的人的活动,改变经济新闻“只见物不见人”的写法.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离不开人的参与.要善于通过人的活动,人的故事来经济现象.应该像文学家那样观察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发现那些有情节、有细节,充满生活化的故事,通过巧妙的结构,生动的叙述来展示多姿多彩的经济生活.如写农村巨变,农民增收,可选择一户农民,进入其生活,看其收入、住房、衣着、家用等细节的变化,以及他的感受、心情,就会使新闻更有可读性.

五、关注热点问题,抓好深度报道

当今社会,经济领域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层出不穷,它们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人们的经济生活.人们在需要获取大量经济信息的同时,也需要媒体或有关人员对这样那样的热点问题进行解释、阐述和分析.经济新闻就要担当起为群众解疑释惑,阐明事实,引导舆论的角色.这种报道方式一般都是深度报道.它不同于经济信息,简短的消息,平面的通讯,纪实报道,而是对新闻焦点问题的全方位展示,有深度的剖析,全景式的扫描.通过深度报道,使人们对这些热点、难点问题有一个清晰、正确、全面的认识,对这些问题的趋势有一个恰当的把握.

如当前的房价居高不下问题,商品上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矿区的转型问题,分配制度改革问题,无时不在牵动百姓的心,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认真关注这些不断涌现的热点问题,深刻剖析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来龙去脉,发展趋向以及解决它们的对策和方法,从而达到解疑释惑,稳定人心的作用.

这些深度报道的一般体裁可以是经济述评、调查报告、经济分析等.它不但要求作者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调查、采访,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还要求作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之,深度报道是经济新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是新闻的份量所在,也是最能体现新闻的导向所在.

(作者单位:淮南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