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经济增长的环境效应

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570 浏览:142769

[摘 要] 通过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云南省经济增长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云南省目前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为负,而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均为正.最后提出五点建议来协调云南省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

[关 键 词 ] 云南省 经济增长 环境效应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疆,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前沿和桥头堡;同时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1)、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三角等多个区域合作.优越的地缘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西部大开发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兴起为云南省经济增长带来了无限的空间.自2000年以来,云南省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8年的连续增长,更是在2006 年突破4000亿大关,2007年达到4721.77亿元.然而随着经济增长,云南省的环境却不容乐观,环境污染加重、每万元工业产值耗能大等问题特别突出.所以深入分析云南省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特别是经济增长的环境效应,将有利于指导云南省的未来经济发展,实现云南省经济、社会、环境、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增长的环境效应的表现

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集中表现在经济增长的环境效应中.这种影响有正反两方面:正方面通过三种途径实现改善环境,一是经济增长扩大了一国或地区的财政收入,从而使该国或地区有能力增加环境保护支出;二是经济增长促使一国或地区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环境设备,提高生产率,降低环境污染;三是伴随经济的增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得到提升,使地区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减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反方面是指经济增长的同时,资源消耗也在增加,环境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各国或地区为了扩大经济规模,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加速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但是由于目前生产技术状况和环境成本没有内部化,企业只顾本身的收益最大化而忽略了经济的外部性,加速了环境的破坏.

二、经济增长的环境效应的结构分析

1991年Grosan和Krueger将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方面影响.鉴于此,本文把经济增长的环境效应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方面.而对规模效应最好的诠释是环境库茨涅茨曲线.该曲线表明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环境污染先上升,达到最高点后再下降.潘玉君、童彦 (2007) 等根据云南省1985年~2003年的历年环境污染指标的统计数据与历年人均GDP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经研究发现云南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本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总体而言,云南省工业环境状况呈逐步好转趋势.结构效应是指不同的产业结构对环境的影响不同.产业结构是指产业体系内产业的联系与,产业间的比例关系等.如果经济增长使一国产业结构越是倾向于怎么写作型产业,那么经济增长对环境的效应为正;相反,如果经济增长使一国产业结构越是倾向于纺织业、皮革、造纸业以及金属冶炼等对污染比较重的产业,那么经济增长对环境的效应为负.先进的技术应用在改善环境上,那么技术效应为正;如果用来开采资源、实现大规模生产,将不利于环境,那么技术效应为负.

三、经济增长的环境效应模型构建

目前,国内学者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定性研究比较多.如尚兴娥指出解决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对立与统一关系的根本出路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王长征、刘毅对国内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作了四点总结:(1)对经济与环境作用机理的研究;(2)多学科、多角度对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3)对经济―环境系统协调相关因子研究,(4)经济与环境协调的定量研究.而定量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很少,大部分仅仅是定量分析了环境与人均GDP的环境库茨涅茨曲线.为了克服以上的缺陷,深入分析经济增长的环境效应,必须重新构建实证模型.在借鉴Antweiler、Copeland和Taylor以及陈继勇、党玉婷等人的实证模型的基础上,并结合云南省的具体情况,本文提出如下的实证模型:

其中被解释变量Z表示历年的环境污染总量,包括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烟尘的排放总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中危险物的排放量.这样做克服了单独选择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作为环境污染量指标的不足.有助于全面把握云南省的环境污染总量,分析结果更可靠.

为了测量经济增长对环境的规模效应,我们选择两个自变量来衡量.第一个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用来表示云南省总的经济规模对环境的效应影响;第二个指标是对外开放程度(TR)――进出口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用来衡量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导致经济增长对云南省环境的影响.

同样我们选择了资本劳动比(KL)指标和每万元工业产值消耗标煤的数量(R)指标,来衡量经济增长对环境的技术效应.资本劳动比(KL)是固定资本投入额与就业人数之比,这个指标除了可以衡量技术进步对环境的影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测量经济增长对环境的结构效应.因为技术水平的提升将使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的转向资本密集型.而每万元工业产值消耗标煤的数量(R)能够很好地体现由于改进设备、提高技术后产生同样多的工业产值对资源依赖程度.

用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一、二产业总值的比(T)表示经济增长对环境的结构效应.一般来说,如果经济增长使一国或地区更加从事第三产业,那么经济增长的环境结构效应将为正.最后还选择了政府环保投入指标(G)――表示政府环保投入对环境的影响.若政府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大,环境将得到明显的改善.

四、经济增长的环境效应实证分析

1.数据与检验结果

计量检验需要的数据如下表:

注:数据来源《云南省统计年鉴》和《云南省环境保护公报》

计量检验结果如下:

S等于(7.21)(5.216)(0.52)(3.095)(2.145)(3.961)

R2=0.808207 F等于0.702S.E等于0.131928

2.结果分析

规模效应分析:从计量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云南省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系数符号为正,说明云南省的经济增长对环境的规模效应为负.这其中的原因主要与云南省目前的产业有很大的相关性.五大支柱产业:烟草工业、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矿产业、旅游业及电力产业中有两大产业是污染严重的产业,即烟草工业和矿产业.而电力产业中,云南省火电中小机组比重过大,造成煤耗高,对环境污染较重.对外开放程度指标系数符号为负,说明对外贸易改善了云南省的环境.这与云南省进出口贸易产品有关,进口前三位的产品分别为:金属矿砂、木材和硫磺,而出口前三位是有色金属、农产品和黄磷.这种贸易结构将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结构效应分析:第三产业产值占第一、二产业的比重系数符号为负,说明结果效应为正.根据库兹涅茨提出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国或地区的第三产业的比重都会显著增加.而第三产业是指商业、银行、保险、不动产、政府机关、国防与其他怎么写作业.这些产业是不构成对环境污染的.


技术效应分析:资本劳动比指标系数符号为负,说明随着云南省由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向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技术效应得到很好的体现.云南省大力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与旅游业就是实行这种转变的很好体现.每万元工业产值耗媒指标系数符号为负,说明随着经济的增长,技术在进步,对环境污染在减轻.

其他效应分析:政府环境保护投入指标系数符号为负,说明政府在治理环境方面取得了进展.这个结果与国家及地区对环境重视与环保投入关系密切.1992年开始云南省就出台了环境保护条例,明确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职责、确定了环境保护的目标以及严格规定了对产生污染的企业和个人处罚.


五、今后策略

1.统筹发展五大支柱产业

五大支柱产业支撑着云南省经济的增长,但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为负.所以为解决此问题须从五大支柱产业入手.目前云南省五大支柱产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如烟草产业在低焦油、低危害、高品质产品方面开发力度不够、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矿产业深加工程度不够以及生物资源开发集中度低、技术创新不够等等.所以云南省在清醒认识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和各产业存在的问题时,应该针对各产业提出相应的措施.烟草业和矿产业都应该加大技术研究投入,争取技术突破、电力产业在发挥优势情况下,优化结构,推进大型水电发展.

2.加大投入、支持食品企业技术进步

中国加入WTO后,绿色壁垒、环境壁垒对云南省出口有相当的影响.为继续保持云南省对外贸易额的增长,以及对外贸易对环境的改善作用,须加大投入支持食品企业的技术进步,特别是农特产品加工业和生物资源创新产业.

3.做好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规划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或区域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国家或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云南省须做好企业技术创新规划,以五年为一期,对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作出具体的安排.

4.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当今世界正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发达国家为40%~60%,在发展中国家为10%~20%.云南省今后应该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发挥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技术引进与进步,在政策以及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保障信息产业的快速、健康和优先发展,继续改善经济结构对环境的结构效应.

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谋求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需要.循环经济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生产产品的同时产生污染的观念,把污染当成再生资源继续利用.云南省属于资源大省,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才是发展的长远出路.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