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地缘经济路径探析

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111 浏览:141697

摘 要:随着蒙古多元平衡外交战略的实施,中蒙两国在睦邻友好关系基础上,不断巩固的地缘政治助推地缘经济持续发展,2011年,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标志着中蒙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两国地缘经济的发展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同时也面临着世界大国对蒙古政治影响严重、投资环境有待改善、中方投资结构失衡等问题的困扰.依托于东北亚开发新的历史阶段,可以探索以边境口岸为基点,沿边开发开放带为轴线,拓展和转型升级中蒙跨境地缘经济体模式等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更加有效地将中蒙地缘政治关系上升到中蒙地缘经济关系.

关 键 词 :地缘经济;地缘政治;跨境经济区;口岸

中图分类号:F112.7 文献标识码:A

地缘经济理论(Geo-Economics)最初由美国学者爱德华卢特沃克在《从地缘政治到地缘经济》一文中提出.他认为“随着海外投资替代军火,民间创新替代军事科技进步,市场渗透代替驻军和基地,现在每个人都同意商业工具正代替军事工具推动国际社会的发展”[1].同时他还指出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导致的恐怖主义、环境污染、贸易争端等问题在世界范围的扩散,只有以共同利益和战略合作为工具的地缘经济才能解决这些问题.理查德所罗门与斯蒂芬柯亨等人在探寻美国外交政策的过程中也涉及了地缘经济.他们认为,地缘经济理论就是研究如何在固定的地理环境下通过经济互动来实现国家利益.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乃至个人均可以影响到地缘经济发展.目前,地缘经济理论的研究重点是美、日、欧等世界市场的中心地区,“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逐渐成为新的研究对象[2].国内陆大道、杜德斌对我国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研究进行思考后,剖析了我国当前地理学领域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领域研究的不足[3].陆俊元重点研究了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及其对我国战略的影响[4].高小强等针对中国与20国集团的地缘经济关系与对外经济联系度的匹配度作了定量化研究,提出了中国需要巩固和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将与周边国家的地缘劣势转化为地缘优势[5].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地缘关系,加强与邻国合作,应该从地缘政治上升为地缘经济这是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鉴于此,笔者以中蒙地缘经济关系的建立为研究对象,回顾了中蒙地缘经济发展过程和存在的问题,探索中蒙两国地缘经济关系发展路径,为促进中蒙两国地缘经济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提供参考.

1.中蒙地缘经济发展历史过程与特点

蒙古自1921年建国,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一直走“一边倒”的亲苏外交路线.进入新世纪以后,蒙古根据地缘政治的现状和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始重新调整其外交政策.

1.1 蒙古国多元平衡外交格局的形成

进入20世纪以后,地处中俄两个大国之间的蒙古就一直是大国较量和博弈的场所.为保障自身的安全和民族独立,1994年,蒙古议会通过了《蒙古国对外政策构想》,构筑以“不结盟”、“等距离”、“全方位”、“多支点”为核心内容的、层级分明的对外战略体系.2010年,蒙议会又对《蒙古国对外政策构想》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将“第三邻国”正式以法律文件的形式纳入国家战略之中.


蒙古国的新型外交战略总体上包括三个层次[6],第一层次,发展同中俄的睦邻友好关系是蒙古外交战略的首要目标.蒙古强调在中俄之间实行等距离睦邻友好关系政策,“等距离即蒙古不同两大邻国的任何一国结盟,也不与任何一国为敌,严格执行“中立不结盟”政策;第二层次,寻求以美日为代表的“第三邻国”战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蒙古“多支点”外交政策的实施,美国主动抛出“第三邻国”论调,蒙古对此极力迎合.2005年,美蒙两国正式确认互为邻国,蒙古在其外交政策中也将“引入美在蒙利益确保国家安全”作为外交政策的优先方针.1998年以后,日蒙双方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2005年,蒙古成为唯一支持日本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东亚国家.日本连续15年成为蒙古最大的外援国,日本的援助额高达蒙古受援总额的1/3,日本也成为最受蒙古国民喜欢的国家[7];第三层次,积极参与地区合作.加强同亚太地区国家、联合国及国际经贸、金融组织间的合作关系.20世纪90年代末,蒙古一方面与德国、瑞士、加拿大等欧美国家加强经济合作,并获得相关援助资金与政策;同时将亚太经合组织作为对外政策的优先目标之一,将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新西兰等亚太国家经济合作、政治对话、安全协商作为其对亚太外交的重要内容.

1.2 中蒙两国睦邻友好关系不断加强

中蒙两国于1949年10月16日建立外交关系,到2014年中蒙两国关系走过了65年的发展历程,双方关系虽经历过一些曲折,但睦邻友好始终是主流.尤其是近些年来,两国关系发展迅速,成果显著(表1).

通过表1中可以看出,2003年为中蒙关系重要转折点,双方将“政治互信、经济互利、文化互鉴、安全互助”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中蒙双方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使两国高层互访制度化,互利合作空间不断扩大.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始终是蒙古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国.2013年10月,在中蒙两国总理共同签署的《中蒙战略伙伴关系中长期发展纲要》中,李克强总理再次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同蒙古的关系,愿与蒙方一道,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推动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向前发展,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增进政治互信,开展战略合作.保持高层交往势头,开展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交流与合作.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键问题上,继续相互坚定支持.二是大力开展互联互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就连通两国的铁路、公路、天然气输送、电力输送等进行统筹规划和建设.三是以大项目合作为龙头,带动经贸合作全面发展.中方支持蒙方工业园区和经济区建设,愿同蒙方探讨建立边境自贸区.四是加强金融合作,完善投资环境.积极研究扩大双边本币互换规模,开展两国企业本币贸易结算.为对方企业在各自国家投资创造良好条件.五是深化教育、文化、青年、地方等交流与合作.以2014年两国建交65周年为契机,办好“中蒙友好交流年”等活动,实现青年交流常态化,支持两国互设文化中心,夯实中蒙关系的民意基础,不断丰富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同时蒙古总理诺罗布阿勒坦呼亚格也表示,蒙方将发展对华友好关系作为外交优先方向,愿深化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拓展贸易、能源、金融、农牧业、人文等方面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双边关系长期稳定向前发展[8].这表明建立在睦邻友好关系基础上的中蒙关系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更高层面,未来的合作领域与机遇将更加广泛与深入.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