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前景与我国经济开放环境

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228 浏览:70640

2005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上延续了上年的良好态势.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来自于消费、出口及投资三大需求.在这三大需求因素中,出口与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对增大,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投资增速回落,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相对减弱.在此背景下,要准确预期下年度我国经济增长前景,必须关注包括外贸在内的整个对外开放前景,而要准确判断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前景,则须对世界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世界经济:回顾与展望

目前全球经济总体上处在新一轮的增长周期中,2004年世界经济年度增速破了此前近三十年的记录.进入2005年以来,虽然增速比上年略有回落,世界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IMF在2005年4月份和9月份先后发表的两份《世界经济展望》中,均预测世界经济将增长4.3%.联合国贸发会议则预测世界经济将增长3.0%.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预测全球经济将增长4%.

客观地来说,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主要为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实体和日本之外的亚洲新兴市场经济所左右.判断世界经济当前状态,预期短期走势,首先须关注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就三大“火车头经济”来看,目前的增长极不平衡,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具体来说,美国经济强劲增长,欧盟经济露出增长势头,日本经济增速很低但增长因素渐趋稳固.

美国经济进入2005年以来一直保持强劲增长态势.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NBER)最新数据显示.2005年前三个季度,美国GDP增长率分别为3.8%、3.3%和3.8%.略低于上年同期数据,但几乎与强劲增长的2003年数据持平. 促成2005年以来美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因素较多,其中最为突出的三个因素一个是强劲的私人消费增长;另一个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其直接结果是政府支出的增加;第三个是对外贸易,主要是商品与怎么写作的出口.

欧盟经济增长年初曾经较为乏力,增速明显下滑,但最新数据表明,三季度以来增速明显提高,其中德国、法国、英国等欧盟大国经济增速都高于欧元区平均水平.但就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来分析,仍然差强人意.其中固定资本形成率在前半年不升反降,仅在第三个季度略有回升;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率在0.2%至0.1%之间徘徊,几乎没有增长,三季度估计还有所下降;唯有对外贸易稍好一点,增长率在2.5%以上.由于美国是欧盟的最大出口市场,吸纳了欧盟五分之一的出口产品,美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显然为欧盟的出口贸易提供了持续的增长动力.

日本经济目前增速依然很低,但增长因素正在集聚.日本GDP增长率不高,2005年前两个季度分别为1.4%和0.8%,但高于去年同期增长水平.此次日本经济恢复增长的基础似乎是稳固的:来自中国和其他亚洲新兴市场经济的进口需求,拉动了日本出口强劲增长,而其国内私人投资和消费,均扭转了此前下降趋势,出现增长.就长期因素来分析,近几年的银行改革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前些年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日本主要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几乎下降了一半以上,企业的债务及过剩生产能力均有明显下降,银行和企业的资产收益正在逐步上升,固定资本形成增长率也开始稳定攀升.IMF对其2005、2006年的GDP增长率预期均为2.0%.

亚洲新兴市场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正在上升为世界经济的一部新的强劲发动机.2005年以来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IMF最新预测,2005年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GDP 增长率将达到7.8%.其中中国经济增速在9%以上,印度经济增长率在7.1%左右.均远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速.

2006年世界经济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将依然取决于上述四大经济实体或区域的表现.总体上来判断,上述几大经济体未来仍会处于增长态势,这也意味着世界经济有可能保持较快增长.但是,由于受石油高涨、通货膨胀等不利因素的制约,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将会受到一些干扰,增长幅度可能不会高过今年.

就“三大”经济实体来分析,2006年美国依然会保持强劲增长,欧盟前景依然不佳,相比之下,日本有望摆脱“零增长”,出现强劲反弹.

无论就目前的态势来判断,还是未来可以预见的因素来分析,可以肯定地说,若无大的不确定因素干扰,美国经济在2006年依然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按照IMF最新预测,2006年美国经济将增长3.3%,其他一些权威机构的预测在3.3―3.6%之间,均略低于2004年实绩与2005年预计水平.但必须注意的是,目前一些潜在的因素将可能对下年美国经济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特别值得予以关注的,一是物价走势,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经济正面临通货膨胀威胁.二是美元汇率走势.三是美联储奉行的货币政策走势.四是美国“双赤字”压力走势.而且,若有其中一两个因素同时突然恶化,都可能对美国经济造成巨大干扰,降低其增长速度.

欧盟经济2006年前景难以预料,总体上不容乐观,但也可能会略有改善.IMF最新预期,2006年欧盟经济将增长1.8%,高于2005年预期0.3个百分点.由此预期其失业率也将降低0.3个百分点.欧盟委员会预计,2006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为1.9%,比2005年4月时预测的2.1%有所下调,但新近第三季度数据又鼓励其上调增长预期.在欧盟经济前景中,也有一些有利因素可能发挥作用,其中首当其冲的是低利率.目前欧盟国家的利率水平大多很低,实际利率几近于零,这无疑有利于企业融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边际利润,从而可能会刺激企业增加投资,由此促成良性循环局面的出现.

日本经济中短期内增长势头看好.IMF最新预测日本经济2006年将增长2%.其中三个先行指标反映了日本经济增长的因素正在集聚:一是失业率自2003年以来不断下降;二是企业收入及制造业利润自2005年以来持续增加,企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三是固定资本形成在2005年以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这些指标都意味着,日本消费品市场与资本品市场均有望复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未来日本经济也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威胁,其中三个是最直观的:第一个是政府的结构改革及其影响.政府自2001年以来就在推进结构改革,但成效不明显,虽然制造业利润率显著提高,但建筑、商品零售及批发等怎么写作业的利润却未得到提升,企业债务不断增加.第二个是财政赤字及其影响.以往十多年的经济衰退中的政府干预留下了巨额的财政赤字包袱,目前日本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高达6.7%,预计2006年依然高于6%.这严重地束缚了政府财政政策的手脚.第三个是日元汇率走势.由于日本外汇储备增加,日元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这将影响日本未来出口,进而影响日本的经济增长.

2006年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及地区,仍将保持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位.其中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势头尤其好.IMF最新预测,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2006年将增长7.2%,略低于今年增速.

中短期内世界经济增长也将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有不确定因素中,两大因素最为重要:

一个是石油走势.持续了近两年时间的高油价,究竟还能维持多久,下一步走势究竟如何?这是各方所关注的.对于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走势尤其重要.原因在于,油价会对世界经济带来很强的冲击.原油的上涨不仅会降低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通货膨胀预期,降低消费者需求和企业的投资,而且还会通过其他渠道影响经济的增长.历史上,油价上涨往往导致全球经济增速的下降.自2004年底以来,石油每桶提高了20美元.尽管IMF最新预测未来可能有所下降,但是由于未来全球经济将继续持续增长,最近非OPEC国家原油生产能力有所下降,OPEC产量增加的空间又有限,这些均表明石油未来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

另一个是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以及大国内部社会动荡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2005年以来,台风(飓风)、地震以及严重旱涝等灾害给亚洲和北美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发生在伦敦和新德里的恐怖主义袭击、巴黎的年轻人骚乱,同样也对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威胁.2006年全球首先必须面对的自然灾害,可能要数.亚行最新研究报告《禽流感对亚洲经济的潜在影响》指出,禽流感可能导致亚洲经济零增长,并导致全球商品与怎么写作贸易额减少14%.报告还指出,在预测新型流行性疾病可能造成的后果时还存在许多未知因素.与“非典”疫情相比,“禽流感对人类和经济活动的破坏性要大得多.”

中国经济:2006年运行的外部环境

2006年总体上与2005年持平的世界经济前景,意味着中国经济总体的外部环境不会有大的变化.影响中国对外开放环境的多数因素是可以预料的.但必须认识到,即使可以预料的因素,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不确定因素,另一种是可以确定的因素.

2006年影响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当首推以下三个:

第一个是国际能源尤其是石油走势.持续近三年时间的石油走势,已经到了某种临界状态,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迅速增大,增加了世界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历史地来看,油价上涨往往导致世界经济增速下降.2005年以来的世界经济已经明显地受到油价上涨的阻滞.下一年石油如若继续居于高位或上涨,对世界经济扩张的抵消效应当更大.目前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油价上涨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阻滞效应.

第二个是美国巨额贸易赤字及其走势.贸易赤字是美国经济近30年以来的常态,本不足过于关注,但近几年其走势急剧扩大,总贸易(货物贸易加怎么写作贸易)赤字由2001年的3627亿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4212亿美元、2003年的4948亿美元和2004年的6176亿美元.而2005年前9个月赤字即超过5000亿美元,其中9月份一个月赤字即达661亿美元,同比增加了11.39%.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实体和最大的市场,美国贸易赤字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贸易政策倾向对世界贸易政策具有巨大的示范效应.可以预料的是,如若贸易赤字继续扩大,将可能引起其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情绪的升温.而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的第一个受害者将可能是中国.原因在于,目前中国已成了美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一大贸易赤字伙伴国.按照美方统计,2005年前9个月,美国自中国进口货物1761亿美元,向中国出口298亿美元,双边赤字高达1463亿美元(中方统计为800多亿美元).仅9月份一个月即达201亿美元,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在此背景下,美国贸易赤字如若继续增长,无疑将引起中美贸易摩擦加剧.这一点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第三个是美元汇率走势以及与此联系在一起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客观地来说,中国经济持续而稳定的高速增长、巨额的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等因素,以及稳定的资本流入,都构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压力.另一方面,美元兑西方主要货币汇率走势,美国贸易赤字变化趋向等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币升值的外在压力.可以预料的是,未来几个月,如若美国贸易赤字不发生逆转,美元汇率走势将成为影响人民币升值外在压力的第一因素.具体来说,美元贬值将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美元升值将减弱人民币升值压力.客观地来说,无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还是国际金融投机者,均期望从人民币汇率升值中获得好处,因此一旦美国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提高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是会得到较广泛共鸣的.

2006年影响中国经济运行外部环境的确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困扰多年的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摩擦,有望通过积极的双边磋商,以“双赢”的协议化解.2005年6月10日签署的《中国-欧盟纺织品贸易协议》与11月8日签署的中美《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为WTO框架下通过协商解决纺织品贸易争端开了一个好头,为中国服装纺织品的出口扩张争取到了较为稳定的市场与良好的环境.按照中国欧盟协议,2006-07年,出口欧盟的敏感纺织品增幅在8-12.5%之间.按照中美协议,2006-08年,输美“敏感”纺织品年增长率为10-17%.这两个协议,实际上为未来中国突破针对我国大宗制造品贸易保护创造了一种模式.

第二,全球企业经营者与投资者继续看好中国投资环境,因此流入中国的国际直接投资还会增长.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投资报告(《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揭示,2004年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有所下降,但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上升了40%,其中中国以61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继续位居发展中国家最大引资国的位置.2005年以来,外资流入势头依旧.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有关调查揭示,无论在国际投资专家眼里还是在跨国公司决策层眼里,中国都被视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其引力甚至远远高于美国.由此可以预料,未来一两年中国引进外资环境还会保持优化势头.

第三,中国与东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将得以改善.这方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无疑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按照2004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国经济部长共同签署的协定,即《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2005年7月中国-东盟自贸区降税计划全面启动.这标志着《货物贸易协议》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也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进程全面拉开了帷幕.2006年将进入全面起点自由贸易协定的年份,加上此前已经启动的大陆与港澳的CEPA安排,由此将有望推动中国与东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的全面经济合作,进一步改善中国对外开放的“邻居环境”.


总的来看,未来一年中国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将好坏参半,但好的迹象大于差的迹象,总体上是乐观的,无论是对外贸易还是资本流动,在短期内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