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行政区经济”走向“经济区经济”的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746 浏览:20212

内容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上对经济区发展日益重视,中国的经济区战略布局全面铺开,然而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严重的“行政区经济”态势,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需要对经济区理论进行创新.

关 键 词 :中原经济区 行政区经济 经济区经济 制度性矛盾

行政区经济与经济区经济的概念内涵和特征

20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行政区经济”,指出行政区经济是由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的制度刚性约束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区域经济现象,是在由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区域经济类型;省内经济、县域经济、乡(镇)经济等地方经济均属于“行政区经济”范畴.而“经济区经济”是基于经济区的区域经济类型.国务院在1982年《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正式提出“要以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为中心,带动周围农村,统一组织生产和流通,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依托的各种规模和各种类型的经济区”.然而目前学术界对“经济区”尚无统一的概念表述,但关于经济区的几个构成要素认识是一致的,即包含“中心城市、经济网络和经济腹地”三要素,并具有客观存在性、发展阶段性、空间过渡性、经济开放性、区内同质性与群体性、增长非均衡性和地域经济综合性等特点.

从实践上看,行政区经济具有比较稳定的地理界限和刚性的法律约束.而经济区经济是要素禀赋差异和劳动地域分工的必然结果,客观上缘于不同地区在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人文环境、发展基础等方面的差异,本质上则是市场经济极化效应在区域层面上的客观反映.经济区经济与行政区经济的本质区别,在于区内各区块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体现在相互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经济社会组织关系上.

行政区经济阻碍经济发展的制度性矛盾

处理行政区经济与经济区经济的关系,有几点值得注意:其一,行政区经济具有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的特征,而经济区经济则有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取向.其二,行政区很大程度源于传统的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经济区则以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和比较优势为前提,往往跨越几个行政区.其三,行政区经济实则为地区经济,以地区经济利益为着力点.其四,行政区经济有相对稳定的特定边界,经济区经济则能因辐射扩散能力的提升而突破其边界.由于两者常处在不一致的状态,两者之间的制度性矛盾在所难免.

第一,行政区经济导致地区保护,市场分割.行政区经济来源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发展本地经济、追求地方可支配收入最大化就成为地方政府的目标.在供不应求时,地方政府就控制相对紧张的要素和商品流向其他行政区;在供大于求时,则千方百计堵截外地生产要素和商品进入本地市场.这种为了地方利益构筑行政壁垒、人为隔断区域经济的内在联系的做法加重了地区封锁,造成了严重的市场分割.而经济区经济的发展是要求以统一的市场为前提,要素自由流动,不能有地域间的人为阻碍.

第二,行政区经济造成重复建设,产业同构.在行政区经济下,各地区政府的“最优发展战略”便是竞相发展附加值高、见效快、利润大的产业,忽视地区比较优势或区域整体利益.这种利益博弈行为最终导致整个区域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区域之间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分工和协作难以寻觅,经济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第三,行政区细分使城市集聚效益难以发挥.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要求经济社会的集约化,追求城市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然而,在行政区经济条件下,行政区划会阻碍区域经济的联系和发展,这便造成与集约化相悖的运作态势.

总之,行政区有其存在合理性,对国家经济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功用.然而,从现实情况看,行政区经济日益严重地阻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需要依托发展经济区进行突破和创新.行政区的发展要按照行政管理的要求,为行政区提供基本的公共怎么写作水平,为居民区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构建怎么写作型的政府,消除影响生产要素流通的行政壁垒.加强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要重点加强经济区内部各行政区间的合作,促进区域的融合发展;要按照经济区功能构建合理的生产力布局构架,完善行政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基础设施框架,有效解决区域公共问题,提升经济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中原经济区走向经济区经济的政策建议

基于“行政区经济”阻碍经济区发展的制度性矛盾,要以市场力量为主导、政府调控为引导对经济区进行整合,通过区域行政和区域治理的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区域协调机制,改革和完善地方政府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积极推动中原经济区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一)理顺经济区和行政区的关系

行政区的发展有赖于经济区的发展,而经济区的发展又取决于行政区的合理作为,经济区的发展需要倚重行政区这个基础,但又必须突破行政区的限制.经济区突破了一定层次的行政区的限制,通过资源要素更大范围的流动与配置,通过不同行政区间在分工基础上的优势互补,拓展了经济区内各行政区的发展能量与空间,然而经济区的地域范围并非是越大越好,经济区的开放发展是必要的,但建立在必要规划下的合理约束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区域合作制度约束机制

现行的《城市规划法》对区域规划的法定地位并没有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在招商引资、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要素市场等方面的政策差别很大.区域政府合作的目标形同空中楼阁.因此,借鉴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经验.在《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先试先行”的支持下,加快立法创制步伐,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制度约束机制,为中原经济区合作建设提供法律法规保障.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政府绩效考评机制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和经济绩效往往取决于该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于是,大多数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自身的政绩和本地利益的最大化,常常忽视全局和长远利益,地区间恶性竞争、资源垄断、市场分割愈演愈烈.为此,必须创新地方政府绩效体系,改变以往片面追求经济指标的考评办法,将中原经济区建设一体化指标和政府之间合作任务的层层分解指标纳入考评指标体系,以含有经济增长质量、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指标等综合绩效考核,来推动激励中原经济区政府间的合作建设发展. (四)强化以郑州为中心城市的核心增长极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今后要“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是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信息、资源、科技上具有区内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郑州也是陇海和京广经济带的交汇点、我国的交通枢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在经济发展上,在中原经济区中无论经济总量还是GDP均居第一,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将起到龙头作用.一方面应注重对中心城市郑州市实力的提升,要发展大郑州尤其要加快建设大郑东新区步伐,把大郑东新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宜居的以教育、金融、房地产、物流、会展、相似度检测等现代怎么写作业为重点的中心商务区,使郑州成为河南省科技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和物质流、信息流中心;另一方面应着力打造以郑州市为核心的联动周边城市的“1h经济圈”或“1.5h经济圈”,作为中原经济区的内部核心增长极来带动和辐射中原经济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发展.


(五)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集聚

中国是一个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国家.工业化中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产业部门的细化和产品的多样化.在这样的条件下,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往往由集聚而形成的产业集群所支撑.根据中原经济区现实状况,要协调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粮食核心区建设、生态保护区建设和文化开发区建设.

1.产业集聚区建设.进行产业集聚区建设是大规模工业生产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原经济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其本质是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在相关产业链或其部分环节上的企业或机构聚集在特定的地理空间,形成一个既竞争又合作的关联互动机制和企业网络,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集中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区域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2.粮食核心区建设.巩固提升中原经济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建设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先行区.

3.生态保护区建设.将河南纳入排污权交易试点省,支持建设排污权、碳排放交易中心,探索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排污权、碳排放交易机制;推进如驻马店、周口等地开展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构建区域生态网络,建设黄河中下游、淮河上中游生态安全保障区,支持实施生态移民、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构建伏牛山、桐柏大别山和太行山山地生态区.

4.文化开发区建设.《指导意见》把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定为中原经济区战略定位之一.努力挖掘中华姓氏、功夫文化、轩辕故里等根亲祖地文化资源优势,提升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内涵;依托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建设世界遗产保护研究基地;促进地方剧种、传统手工艺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创新文化传播内容和形式,扩大对外文化贸易.

5.四大区建设的协调推进.在中原经济区实行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三产则三产、宜生态则生态的发展方针,要坚决告别“遍地开花”办企业的老路,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工业集群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中原经济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大力发展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在我国现阶段是一个产业问题,每一个层次的产业系统都构成循环经济的载体,产业集聚系统则更具载体优势.促进中原经济区产业集群的转型与升级,必须突出区域的优势特色,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着力发展创新型集群,加强公共怎么写作平台建设.必须着力改变传统制造业集群缺乏内生创新能力的困境,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增强集群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传统集群由委托加工向自主设计加工、自主品牌生产转变,着力发展生产性怎么写作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科技怎么写作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怎么写作业,怎么写作集群企业生产.

着力推进产业集群向生态型发展,鼓励集群企业对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低碳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的新技术产业群.要在中原经济区内扶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引导龙头企业按循环经济模式组织生产流程,加快产品升级.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构建区域产业共生网络,促进集群产业链上中下游之间的合理延伸和组合,探索生态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增强集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中原经济区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格局.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