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风险因素防范策略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601 浏览:10137

[提要] 本文分析我国现阶段金融风险的两大主要因素,即银行体系风险与国际游资流动风险,并提出防范金融风险的策略.

关 键 词 :金融危机;金融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0月9日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体系经历着猛烈震荡和剧烈调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并呈现扩散效应,影响范围广泛.特别是2007年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世界性金融危机,数家国际知名贷款机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纷纷破产倒闭或被兼并,实体经济发展深受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对于中国而言,虽然经济率先企稳,但是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并未明显减弱,外需萎缩、就业压力增大、产能过剩以及信贷资源配置不均衡、存贷款期限错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加大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研究我国现阶段金融风险因素与防范策略,对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金融风险因素

中国迄今为止没有爆发过金融危机,主要归功于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谨慎的金融自由化以及资本账户下的不可自由兑换.然而,事实上我国在渐进改革中累积的深层次矛盾已经成为诱发金融危机的潜在因素.这大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银行体系风险

首先,流动性风险.借贷业务是银行的主要业务,银行资产结构单一,信贷资产占其资产大部分,流动性资产对整体资产的结构不合理,收益性和流动性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

其次,信贷风险.在各级政府对银行的经营干预下,国有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有着巨额不良贷款.中国银行业贷款集中度过大,对集团企业客户多头授信和对重点行业集中授信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利于分散经营风险和防止关联交易风险,往往会导致风险扩散和放大的负面效应,从而产生金融风险.

再次,利率风险.许多国家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之间吸收存款的竞争更加激烈,使各种金融机构或金融工具间利率水平差距缩小.中国商业银行的中长期贷款执行合同利率“一年一定”的政策,而定期存款利率则执行合同利率,在这种情况下,利率的下调往往会减少银行的净利差收入.

2、国际游资流动风险.国际游资又称国际投机资本,是指那些没有固定的投资领域并为追逐高额短期利润而在各市场之间移动的短期资本.国际游资流动会带来以下风险:第一,国际游资的大量流入与流出,可造成外汇储备的大幅波动,还会在股票、债券、房地产等市场迅速制造金融泡沫,导致经济过热;第二,国际游资的大规模流动干扰国际收支的调节.我国多年国际收支顺差,如果包含大量国际游资的话,那么这种国际收支结构便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一旦国际游资大量外逃便会造成国际收支的剧烈变化.

二、我国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1、强化银行主导作用.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银行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当前,人民银行在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提高金融怎么写作水平的同时,应不断提高宏观审慎监管水平,有效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责,切实发挥银行在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强化对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不断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和风险救助机制.加快推进存款保险基础性制度建设,在有效防范道德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机构.加强与监管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共同制定金融风险防控措施,实现数据和信息共享,进一步推动金融监管协调会议制度化和常规化.加强国际资本流动管理,防止投机性热钱的非法流入.落实并强化对可能危及系统性金融稳定的机构的风险监测和监督管理,积极开展对重组和市场退出金融机构风险的最终处置工作,维护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


2、建立有效预警机制.建立一个有效的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避免危机扩散、减少危机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的基本前提.应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综合考虑我国宏观经济状况、金融市场运行、金融机构风险,选取相应的多个层次、指导性强、易于操作的预警指标,以实现对金融风险的全面监测和管理.依据国际标准或参照与我国具有相似经济金融背景国家已有的相关指标设置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临界值,并根据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以及金融危机的发展变化和特点,对各个指标的临界值加以修正.另外,加快建立金融机构内部风险预警系统,发挥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自律作用.

3、推进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现代经济条件下,实体经济与金融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应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两个方面入手,实现经济金融协调发展.一方面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提高经济效率.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快发展自由贸易区网络,分散出口过度集中少数发达国家的风险;积极扩大内需,提高国内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防范“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重复投资建设;另一方面建立宏观政策实施协调机制,确立金融风险防控目标.重点加大对全国重特大投资项目、重大资源环境保护项目、重特大民生工程项目等资金运动的全程跟踪与监控,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宏观政策目标实现的同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积聚和爆发,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4、提高监管水平.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业发展呈现出业务国际化、经营混业化、竞争市场化的新趋势,面临的各种风险纠结交错,错综复杂,因此必须提高金融业监管整体水平.既要坚持独立风险判断,又要关注各类风险的关联性、传递和转化路径与条件.具体而言,在银行业,应重点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强化信贷资金的风险控制,防范信贷资金可能流向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形成泡沫.另外,应以产权改革为重点,加快银行业金融机构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步伐.在证券业,应定期对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水平和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大力加强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及时、正确引导舆论,避免轰动效应的极端预测和虚检测信息传播.在保险业,应切实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参考国际经验有效解决保险业偿付能力不足难题.

5、促进金融市场均衡发展.一是促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均衡发展.应注意建立多层次的证券市场,除了两家全国性的证券市场外,还应建立一些地区性产权市场、店头市场等,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二是促进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均衡发展.债务融资的刚性约束有利于控制资本市场的泡沫和培育市场诚信精神,应注重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三是解决货币市场内部结构性问题.作为我国货币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票据市场发展滞后,且交易品种单一,缺乏储蓄替代性产品,一、二级市场发展不均衡.鉴于此,应继续巩固发展已有的国债、金融债等品种,同时尽快研究推币市场基金、教育储蓄基金和退休储蓄基金等交易品种,成立专门票据金融公司,活跃二级市场.

6、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有效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应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开展各种信用创建工作,加强诚信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进一步推广企业及个人信用信息系统信息采集和应用范围,形成覆盖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社会联合征信机制,提高社会信用信息化系统怎么写作水平.培育一批诚信水平高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资信评级机构等专业化相似度检测机构,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推动金融法制建设,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积极维护金融机构债权,为银企诚信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打造一个优良的外部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德.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因素分析和对策[J].广西金融研究,2006.

[2]李筱光.金融风险与几种具体因素的关系[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

[3]李东辉,罗猛.系统性风险及其监管:国际经验及启示[J].中国金融,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