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增量式金融改革亟待有序规范

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99 浏览:13516

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得国务院批准之后,深圳、上海、天津、广东及鄂尔多斯等地也推出了一系列金融创新试点.尽管这些金融试点还在等待政府批准,但是新一轮金融改革的大幕已经启动.再加上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任后在国内证券市场推出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央行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等,更将这场金融改革推向深远.

从当前这些地方政府提出的金融创新与改革的核心与实质来看,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如何在现有的金融体系及市场之外建立新的体系与市场,或采取增量式改革.无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还是各地正在推出的金融创新,都是一种增量式的金融改革.其中的每一项改革都是希望在正规的金融体系之外生发新的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这种增量式的金融创新,是中国前三十年的增量式经济改革模式在金融领域里延伸,其核心与实质,就是在不触动既得利益者的情况下通过增量方式来化解中国金融行业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这种增量式改革,让中国十几亿人在短短的三十年里摆脱了几千年来的贫困,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经济繁荣.但这种模式的持续性是令人质疑的.因为,大家都已看到,增量式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过度消耗资源、过度消费未来经济增长、社会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的基础上的.

再看当前国内金融市场的增量式金融改革,由于这种金融改革与创新是在现有金融体系或市场之外生发出来的一个新市场或新工具,因此,这种改革不会触及现有金融市场中的既得利益关系,从而使得其改革所遇到的阻力相对较小.

这种增量式的金融创新与改革,更强调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及金融工具的增加,而且不强调金融市场运作的市场化,因此,这些金融创新与改革往往无法触及金融市场中有效运作的机制.比如温州金融改革试验方案在批准过程中就把利率市场化最为重要内容去除掉了.

问题是,在一个统一的金融市场中,无论是存量市场还是增量市场,其有效机制的运行不仅最为重要,而且它也容易相互传导.如果在增量的金融市场放开对严厉管制并形成有效的运行方式,或利率市场化,这种机制很快就会传导到既有的金融市场中去.这就会严重冲击现有政府对金融市场的严厉管制.这样的局面,估计政府职能部门很不愿意看到.为此,对增量金融市场的管制也只好同样不放开.在这种情形下,金融市场的改革根本就不可能进入深水区.

而且,增量式的金融创新与改革,其实是颠倒了金融市场现实和逻辑关系.即当前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许多问题,无论是民间信贷市场的盛行,还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并不是非正规金融市场出了什么大问题,而是正规金融市场还不成熟、市场化程度比较低,及政府管制过度的结果.如果正规金融市场的成熟度大幅提高、市场化十分深入、机制得到有效运行,那么,民间市场就会大大缩小,中小企业融资就不会那样困难.因此,要解决国内金融市场许多问题,还得从金融市场成熟性及市场化入手,这就需要全面放松政府对正规金融市场各种管制.

在中国现有的金融体系下,由于政府对金融市场的信用予以全面的隐性担保,这就不可避免会使增量式的金融创新与改革将尽一切可能地使用现有的金融体系.事实上,各地方政府都有十分强烈的冲动来过度使用现有的金融体系.不管批准了没有,从各地方政府都在争先恐后地推出一系列的金融创新政策的情形来看,每一个地方都希望能够获得政府更多的政策支持,以便能更有利地使用现有的金融体系.如此,这些地方可以把使用现有金融体系的利益归于自身或造就出地方业绩,而让整个社会来承担这些行为所需要支付的成本与风险.


如果这些过度使用现有金融体系的金融行为没有受到严格监管制度的制约,没有有效的法律来约束,那就会使得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逐渐背离,潜在的金融风险也会在这过程中不断地积累与放大.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对当前各地的金融创新与改革潮,政府职能部门不能不谨慎对待,有序引导.有了政府理清各地金融创新与改革的实质,及可能面临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与监管措施,并将这些金融行为引入合规轨道,才能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成熟化及市场化.

易宪容

1997年7月-1999年9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从1998年起为国际新制度经济学学会会员.目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