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钢贸案引发的物流金融风险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279 浏览:95940

物流金融业务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怎么写作.从广义上理解,它是指面向物流运营的全过程,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实施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从狭义上讲,物流金融是银行和第三方物流怎么写作提供商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的结算和融资怎么写作的业务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借助物流企业的帮助而开展的企业融资怎么写作,即物流企业参与下的存货与应收账款融资.

物流业新的增长点

物流金融业务创新不仅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在现代物流业务中,基础性的物流操作如仓储、运输的利润率越来越低,主要利润来源已转向各种增值怎么写作,包括物流方案设计、包装分装、多式联运等,物流金融业务更是新的利润增长点.像马士基、UPS 这样的巨型国际物流公司,第一位的利润来源现已由物流金融业务所取代,它们能为客户提供多种的金融性怎么写作,如开具信用证、仓单质押、票据担保、结算融资等.

根据中国物资储运协会的调查,2012年,67 家会员单位物流金融业务收入较2011年增长15%,质押监管量增长39%,融资额增长4%.在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不利环境下,物流金融业务创新帮助物流业开拓增值空间,改变盈利模式,促进了物流业的健康发展.然而,在物流企业大胆创新物流金融业务的过程中,由于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也会引发巨大的风险.

上海钢贸的崩溃

2012 年是物流金融业务诞生以来出现问题最多的一年,无论是发案次数、涉案金额、涉案企业还是案件复杂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上海的钢贸案件就极具有代表性.事件发端于2011年,我国钢铁行业出现产能严重过剩、供给大于需求的不利局面,钢铁企业普遍出现亏损.受此影响,钢价迅速下滑,钢贸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钢材进出口同比增长率则均为负值.同时,在国家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企业资金紧缺,借贷成本普遍增高,有的地区高达15%~20%.

在下游需求得不到释放而钢厂生产继续扩大的背景下,仓储企业与贸易公司配合,将不属于自己的钢材重复质押,骗取银行或民间资金,套取资金后改变资金用途,违法发放.链条上的资金极不安全,若有一环断裂,整个资金链都会随之瓦解.在违规放贷没有被及时制止的情况下,有的企业变本加厉,由质物量短少发展到以次充好、以检测充真,乃至发展到出具虚检测仓单、虚检测质物清单的地步.虚检测的质物,脆弱的资金链,违规的操作最终导致了上海钢铁贸易圈的集中崩溃.

三大风险失控

总结物流金融业务风险,主要包括质押物风险、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此次上海钢贸案件就是同时出现了这些风险.


质押物风险.质押物物权风险,质押物的所有权不清晰,或所有权隶属于多个法人,但由债务人独自将其质出,更有可能债务人根本没有质物的所有权而冒名将其质出,一旦债务人违约,这些混乱的所有权关系都会使债权人(即商业银行)蒙受损失.质押物变现风险,质押存货的市场在贷款期间并不是稳定不动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当存货的往上升时,质物并不存在风险,而当存货下降,尤其是在短期内骤降,就会给动产质押融资业务带来很大的波动风险.此次的上海钢贸案件,首先由于重复质押以及虚检测质押导致质物所有权极其混乱,产生了物权风险;其次由于钢铁供大于求导致钢价下跌,带来了巨大的变现风险.

道德风险.虽然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更加注重债项风险的大小,注重于担保资产的变现风险,但道德风险仍然是贷款人在动产质押融资业务中所必须关注的一类重要的风险.在上海钢贸案中,借款企业即钢贸企业彼时盈利能力和资金周转能力极差,没有稳定的收入和流,从而产生了违约的道德风险.而物流企业和银行疏于职守、不负责任、虚检测上报和监管失误同样导致了严重的道德风险.

操作风险.业务模式选择不适合、超额担保程度不适合、质押方式和监控强度选择不合理、业务结算情况与业务不匹配、资金使用不合理、没有必要的个人担保或第三方担保方式、没有必要的损害保险、监管方控制方式选择不合适、财务评估报告模式不合适等都会导致操作风险.此次上海钢贸案中,物流企业质押方式上的漏洞和监控强度上的缺失,以及银行审批的疏忽,最终引发了操作上的风险.

上海钢贸案件的发生,使得银行界加强了对钢贸企业贷款的控制,这让本就处于钢铁萧条期的钢贸企业陷入极困难的境地.物流金融业务创新也因上海钢贸事件遭受挫折,面临巨大的负面影响.上海钢贸案件打击了各业务参与方的信心,多家主要的物流监管企业都出现风险事件,面临巨额亏损,一些物流企业已经采取收缩、退出的策略;银行也进退两难,面临大量坏账.这次沉痛的教训提醒我们不得不分析风险来源,重视风险防范,确保物流金融业务健康发展.

防范风险的策略

由上可见,物流金融业务对于物流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忽视风险,疏于防范,也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对于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防范,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合作.为此,提出以下的建议和对策:

首先,做好统筹规划,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是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重要基础.随着物流金融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和补充现有的法律法规制度,使其能够接纳新的担保物与担保形式,简化公示方法、登记手段,明确优先权顺序与担保权执行程序,从而使当事人有充分自由选择适合的担保物和担保形式来支撑现实的商业运作,并使他们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在可预见的实践中能够估算自己的风险、损失与收益,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债权人的利益.同时,对于实践中出现的重复质押、骗贷等违法行为要提出明确的处罚条款.

其次,建立综合协调监管机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在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如工商、、银行等之间,应建立综合协调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市场监督,加大行政执法的强度和力度,大力打击那些破坏市场秩序和行业规范的企业和行为.

第三,构建市场诚信体系,引导企业规范发展.应采取多种方式,构建物流金融市场诚信体系,将物流金融业务的各参与主体都纳入其中,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将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挡在物流金融业务的大门之外.

第四,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实行行业自律.应推动建立物流金融行业协会组织,积极吸纳物流金融各业务参与方,通过行业内部协作和监督,实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与政府部门监管相配合,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市场监管体系.

第五,加强理论和政策研究,促进物流金融创新持续发展.物流金融业务发展是典型的创新活动,体现了很强的探索的特点.应加强理论和政策研究,研究解决物流金融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和难题,从而引导物流金融业务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

第六,加强舆论宣传、正确引导,形成社会监督机制.应广泛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和普及物流金融业务知识,并通过新闻媒体对一些违法违纪行为及其机构进行公开,加强舆论监督,为物流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

(作者工作单位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