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融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探析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23 浏览:10747

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后,我国商业银行直面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根本的出路在于加快创新步伐,从而快速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上竞争的能力.为此,一些银行在实践中已把创新作为重点,积极开发新产品,为银行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创新是把“双刃剑”,其往往是与风险相伴而生的,在可能获得较大收益的同时也可能因风险控制不当使银行蒙受巨大损失,甚至导致金融体系的震荡.因此,如何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做到既打造利“矛” ,又构筑坚“盾”,在创新与防范风险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是摆在业内同行和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

虽然创新可能带来一定风险,但有时创新又是化解风险的手段,如金融衍生工具就具有分散和转移风险的功能.许多银行的风险运用传统的方式难以解决,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找到出路.从根本上看,不创新的风险更大,限制银行的进一步发展,甚至落后淘汰.因此,要积极促进银行业的创新,力求在创新的基础上规避风险.

银行创新包含的内容很广,一般主要包括产品创新、怎么写作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四个方面,这里主要是探讨银行的业务创新(包括产品、怎么写作创新等).

创新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创新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更好地怎么写作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高新技术产业、民营经济发展较快,居民消费结构正发生转型,需要大量的金融新产品;二是创新有利于提高银行自身的运作效率.通过创新可以提供大量新的金融工具、怎么写作,拓展银行的功能.运用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可以提高运作速度,节约成本;三是创新有利于把银行办出特色,避免恶性竞争,创造良性竞争环境;四是创新是迎接国内外金融机构双重竞争的挑战,促进银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根据国际经验,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增多,新的金融创新产品将被大量引入中国,金融机构规避混业管制的创新行为将明显增加,这将进一步模糊传统金融业务之间的分工界限,对中国现行的金融混业模式产生巨大冲击,迫使银行转变经营方式.

因此,为应对金融业全面开放后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促进中国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中资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必须大力促进银行创新.在今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商业银行应把创新作为基本的战略,大力进行产品创新、怎么写作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机制和体系不完善.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创新的动因是追求市场份额和利润,其每一项金融创新活动都经过系统的研究和策划,充分考虑其成本和收益、技术条件、市场需求、组织体系等诸多因素,形成严密的体系.而中国银行的创新则偏重于在无序的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短期行为较为明显,出现了许多负效益的 “金融创新”.同时,在业务创新过程中,只是对某些环节作了改进,没有从战略定位、实施机制、风险控制等总体上进行把握,对新的产品和业务可能带来的风险研究不足.

二、创新的外部环境不够理想.银行创新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金融监管的适当放松以及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信用体系.相对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而我国银行创新的环境不够理想,银行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性,金融管制比较严格,不利于银行的创新.同时,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响力不大,社会各界对信用评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由于信用相似度检测行业发展滞后,已有信用数据库小、覆盖面窄,无法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级别做出公正、客观、真实的评估. 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也增加了中国银行创新的风险.

三、风险防范经验不足.金融创新是有风险的业务,由于金融创新透明度较差,现有的会计信息很难全面反映业务创新的规模与质量,致使金融监管机构难以了解银行的全部业务范围和评价其经营成果,难以对银行业金融创新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加之许多金融创新的开展没有金融法规的严格限制,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类业务创新,大多数不需要相应的资本准备金,只要交易双方认可就可达成业务协议,极易刺激业务的扩张,造成巨大风险.而目前银行对业务创新风险估量不够,风险防范经验不足,业务创新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管理的对策

创新与风险是辩证统一的.银行创新虽然具备一定程度的风险性,但只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强控制,就可能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一、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 .我国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涵盖各项业务的全系统的风险管理系统,开发和运用风险量化评估的方法和模型,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进行持续的监控”.银行内部控制建设在风险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抵御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创新很大一部分风险可以通过内部科学的制度安排消除.在组织安排上,要设立独立风险管理部门,使业务创新与风险管理决策适度分离,相互牵制.构造合理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和网络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二、转变风险管理观念,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随着银行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和大量新型金融工具、交易方式的应用,银行应转变原有的风险管理观念,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要使银行成为一家不断创新的银行,关键是创新工作规范化,使创新与稳健经营成为每一个员工、部门和分支机构的意识,使创新活动能够得到制度保障.同时,要建立严密的银行内控制度.风险管理的内容应由单一的信用风险管理拓展为分散在不同管理部门的多种风险的集中管理,如信用、市场、操作性风险;风险管理技术应由定性分析向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转变,逐步运用数理统计模型来识别、衡量和检测各种新型金融交易行为的风险;风险管理的重点应由单纯强调审贷分离向构建风险管理体系转变,建立网状全面风险监管机制.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银行动态风险评估体系以及科学的内部评级体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银行内控电子化管理,健全会计信息质量保证机制,有助于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以保障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行.建立金融创新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动态的金融创新风险评估模型,对金融创新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以实时反映和控制银行的金融创新风险.另外建立科学的内部评级体系,真正实现评级的制度化,规范化,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

四、加强外部环境的监管.政府及民众应当为商业银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加强央行对创新风险的监管.国外银行创新是在比较完善的金融体系和市场环境下进行的,而目前中国的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更需要央行加强监管,提高监管水平.监管的目标是稳中有活,适当放宽某些限制,以鼓励依法创新,同时对可能造成巨大风险的创新活动,央行要组织人员进行专门研究,必要时还可以直接介入.这是强有力的外部防线;二是行业的自律.与央行的行政监管相比,行业的自律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对银行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这是具有灵活性的外部防线;三是建立并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这是防范银行创新中的风险的基础.着力建立和规范信用环境,加强企业和个人的道德约束,为银行的创新活动打造坚实的基础.政府应根据我国银行业所处水平,发展状况制定合理、有效的银行法制,法规,努力构建良好可信的社会信用评估体系.

当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上述相关分析仅是其中一隅,要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健性、安全性和持续性,应在提高风险识别与评估能力、风险管理与分析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金融创新已成我国商业银行维持生存的当务之急和无可回避的必然选择,但金融创新(业务拓展)和与金融风险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既是彼此对立的又是相互依赖的.因此,要想让银行稳定、持续的发展,一方面要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创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创新产品,以满足客户需要.而两者如何有效地结合还有待商业银行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