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改难破金融垄断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60 浏览:6791

被视为民间借贷历史上里程碑式的温州金融改革,是否可以为民间金融的乱象画上一个句号?我国长期以来的金融垄断坚冰是否从此消融?答案并没有这么简单.

我国民间借贷的成因非常复杂,既有因为金融垄断形成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也有大量纯粹以钱炒钱的,还有一些二者兼有.温州金改方案的核心内容在于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如果温州金改试验成功,将对全国推广普及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会得到很大缓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民间借贷尤其是就将从此绝迹,因为以钱炒钱的自古有之,这个古老的行业永远不缺乏市场需求,温州金改不会使之消失,更远的将来也将依然存在.

我国的金融垄断格局由来已久,温州金融改革方案虽然高调出台,但指望温州金改能够在短期内破除垄断坚冰,显然是寄予了过高的期望,从温州市金融改革方案看,其核心内容是满足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民企的金融需求,主要着力点并非破除金融垄断.

在温州金融改革方案的12条措施中,至少有4条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相关.比如第五条:“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支持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第六条:“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怎么写作,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怎么写作体系.鼓励温州辖区内各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租赁企业.建立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怎么写作中心.”

由此不难看出,温州金改的重点主要是如何满足小微民企的金融需求,在此基础上,金改方案虽然也涉足了破除金融垄断,但力度并不大,只在改革方案中的第二条提及:“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而事实上,“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并非此次温州金改首次提及,2005年的《非公有制经济36条》,以及2010年的《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意见》这两个新旧“36条文件”中,早就明确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在法律和政策层面早有相关文件,最大的障碍是在实际操作层面,由于利益集团和谨慎监管等多重因素,民间资本涉足金融业多年来困难重重.目前国内只有民生银行、浙商银行、台州商业银行等寥寥数家具有民营血统,近年来一些申请成立银行的民间机构,基本上都被监管层以各种理由婉拒.

此次温州金改方案中提及“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其实这种底层小规模金融机构的开放,很难对现有银行尤其是巨无霸式的国有银行形成实质性冲击,银行垄断格局的形成,重点不在于银行数量太少,而是银行相互之间缺乏足够的竞争,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我国的利率管制.

我国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长期依赖传统的息差收入,从1996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外币贷款利率和贴现利率等已经基本实现市场化,但最关键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依然受到严格管制,在这种利率保护之下,各大银行之间既无足够的竞争动力,也无足够的竞争工具,一个缺乏竞争的银行体系,在事实上构成了垄断经营.

而只有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银行之间才可能形成真正的竞争,从而消除金融垄断格局.但是在此次温州金改方案中,外界呼声最高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方案中只字未提,其实这已经很明显地体现了管理层的态度,那就是暂时还不希望银行业之间出现过度的竞争.理论上而言,如果温州的金融机构可以实行利率市场化,全国的银行存款都会蜂拥而至,追逐比现有利率更高的市场化利率,显然会对现有银行格局带来巨大冲击.

我国银行业的垄断格局难除,除了利益集团的力量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现有的市场配套和监管力量并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来应对一个充分竞争的金融市场.在现有脆弱的基础上大尺度放开金融市场,反而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混乱,一旦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受到冲击,其破坏力将远远超过近期的民间借贷风波.

由于最近几年国内银行业表现出惊人的赚钱能力,这使得外界几乎已经遗忘了他们曾经的窘境,仅仅在十几年前,国内的大型商业银行还处于技术性破产的境地,大型商业银行自身的数据显示其不良资产率是25%,但市场的估计超过40%甚至更高.最终通过不良资产剥离、外汇储备注资以及股改上市才逐渐摆脱困境,这个过程中,国家财政填补了巨大的窟窿.经过多年的快速扩张,现在国内银行业的规模比起十几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总资产规模高达113.28万亿元,是我国GDP的2.4倍,外汇储备的5.7倍,财政年收入的11倍,如果再发生一次类似的危机,国家财政将难以像十几年前一样弥补亏空.

上一轮银行的风险主要因为政府过于管制形成,在政府主导和干预下,商业银行将大量信贷投向国有企业,并最终形成大量不良资产.政府管制可以为银行带来巨大风险,反过来看,过于开放的市场化同样也可能会给银行带来风险.以利率市场化来看,尽管推行利率市场化已成共识,但大量潜在的风险仍不容忽视,其中尤以两大挑战为最,一是利率市场化对存款人的资产安全如何保障,二是对治理通货膨胀增添新的不安定因素.所以,尽管近期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呼声前所未有的高涨,在刚刚结束的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表态依然出言谨慎:“利率市场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今后随着整个中国经济、中国金融市场的向前推进还会继续渐进向前,改革还是要多方面配套、渐进式进行.”

利率市场化意味着银行之间将展开战竞争,有些竞争力低下的银行的利润空间将被压缩,如果竞争足够激烈,甚至不排除有部分银行出现破产倒闭的可能.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如果商业银行破产,储户的资产安全如何得到保障?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之前,国内的存款保险制度必须先行建立起来,如果没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就开展利率市场化,其实相当于将储户的资产暴露于风险之中.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各家银行合资成立一家保险机构,各银行按一定比例缴纳保费,当遇到成员机构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可以提供紧急援助,从而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与利率市场化相比,存款保险制度显然更是当务之急.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指出:“当前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条件已基本具备,要抓紧研究完善方案,择机出台并组织实施.”或许不远的将来,国内的存款保险制度就将很快面世.

利率市场化还可能会对我国通货膨胀的传统治理体系带来挑战.目前我国治理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行政手段,以“发改委”为主对各种商品实行限价管理,如果实行利率市场化,意味着金融体系的资金也有了市场化浮动的空间,与猪肉、房地产的波动比,资金的变动显然更能直接影响到通胀水平.与“发改委”可以对大多数商品实行限价不同的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定价权掌握在央行手中,在利率管制的年代,“发改委”对于金融市场的资金浮动并没有表现出直接的影响力.但是,如果将来银行的利率变动影响到通胀水平,“发改委”是否也可以如现在一样,对金融机构的涨价行为进行约谈,甚至直接限价?如果可以,这样的市场化又有多大的意义?如果将来利率市场化推高了通货膨胀,现在被多方呼吁的市场化改革,估计又会成为千夫所指.


这也正是目前金融改革的尴尬之处,金融市场过于垄断,最终导致了民间借贷市场的畸形发展,但如果金融市场过于开放,爆发的风险可能更甚从前.温州金融改革尽管被视为民间借贷的里程碑,但就具体内容而言其实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突破,核心意义在于管理层对于民间借贷“从堵到疏”的态度转变.在市场配套和监管体系完善之前,金融改革的进程只会是徐图缓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