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美国金融危机转化为中国机会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115 浏览:21678

中国未来出口的大幅度萎缩,不仅涉及到国外需求的减少,而且涉及到结构变换的挑战.

时下有关当前金融危机的解读大致可以分为3种,分析解剖这些不同的解读,可以对如何化解可能有的冲击提供系统的启示,促进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策略的逐步深化.

第一种解读是仅仅从金融经济的角度来看问题,把当前的金融危机理解为美国的金融系统存在着严重的流动性短缺,认为次贷危机等主要与金融系统的衍生产品发展过度和金融创新缺少监管有关,结论是金融危机虽然影响了实体经济,但主要是虚拟经济的危机.一段时间来,美国财长保尔森等人,就是这样判断的.因此,采取的策略主要是政府收购金融机构等救市性的政策.按照这样的判断和策略,金融危机不会是一种长期的危机,金融泡沫至多持续到明年也就差不多可以放空了.而一旦危机过去,金融经济仍然可以按照原来的方式进行扩张,只不过需要对金融创新进行更多的监管.第一种解读对于中国的政策意义,是导出了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影响不仅不大、而且还是机会的判断,因此建议可以将中国相对宽裕的外汇储备,拿到美国金融市场上去抄底,博取可能有的金融收益,或者乘低写入能源、矿石等大宗商品,以便储备中国未来发展所奇缺的生产要素.这是金融危机发生初期的主要看法.

第二种是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看问题,认为金融危机的本质,是美国的虚拟经济发展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的能力.因此,解决金融危机的方法,当前是要注入流动性抑制金融危机的扩大和蔓延,长期则是要通过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来对冲虚拟经济的虚胀,最终回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平衡上来.第二种解读对于中国的政策意义,是导出美国消费能力的衰退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出口,在此情况下要力保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一方面需要加强中国国内的投资与消费,另一方面要努力维护和保持出口能力.这是学者们对金融危机影响的主要判断.但是人们担忧单一的保增长策略,潜藏着放松我们多年来在转变结构方面的努力,沿袭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危险.


第三种是从美国实体经济本身存在的问题看危机,这是一种更加结构化和战略性的解读.认为金融危机的本质是美国以过度消费为导向的经济模式有问题,认为以信用消费为基础的、通过不断地制造新的消费点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达到了极限,认为在当前资源环境消耗已经超过自然承受能力的情况下,美国已不存在进一步扩展实体经济的可能性,因此金融危机的实质,是追求持续扩张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危机.因此更治本的对策是采取重要的结构性变革,即降低实体经济中物质型经济、私人型经济的比重,增加民生型经济和环保型经济的比重.这样的判断和对策意味着化解当前金融危机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第三种解读对于中国的政策启示,导出中国未来出口的大幅度萎缩,不仅涉及到国外需求的减少,而且涉及到结构变换的挑战.金融危机不仅挑战了当前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经济模式,而且进一步提出了改变中国实体经济结构的要求.因此,在当前不得不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加大投资以保持明后年中国经济增长不低于8~9%的同时,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有保有压的主动性结构调整,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结构,能够从出口导向型向国内消费型转变,并加强社会基础设施、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国内投资.这是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真正需要考虑的长期战略,是最积极地将美国金融危机转化为中国发展机会的策略.由于结构调整不是短期内能够奏效的事情,因此当前很需要在保增长与调结构之间找到结合点,特别是要通过投资建设具有长期效果的项目,来维护中国的经济增长.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