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金融危机形势下新农村建设融资体制的

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827 浏览:109840

摘 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而发展农村经济贵在有健全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作支撑.我们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并不完善,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有关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怎么写作与农民对金融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关 键 词 :金融 农村 体制 政府

【中图分类号】F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4-0056-02

以2006年一号文件的公布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启动.三年多来新农村建设实践表明,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一定意义上,农村金融兴,则农业兴,农村金融活,则农村活.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其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尚未见底、负面影响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推进新农村建设,尤其要高度重视农村金融体制建设,健全支持农村建设资金循环的长效机制,增强新农村建设的持久活力.

一、农村金融是支撑新农村建设的大动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而发展农村经济贵在有健全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作支撑.从日本、韩国等一批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成功经验看,只有普遍建立起包括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农村保险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体制,建立起支持农村建设资金循环的长效机制,才能有效支持农村和农业发展,维护广大农民利益.我国新农村建设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论是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是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或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还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劳动力转移,均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投入支持.当前,从表象上看,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虽然对我国农村实体经济的影响还不十分突出,但这并不代表金融危机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影响就会到此为止,相反随着全球经济持续低位运行,农村经济难以隔岸观火,免遭其害,必须通过农村金融的发展和金融生态的优化,实现农村存量资金的盘活,增强农村资金的流转效率、使用效率,最终使其成为能支撑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大动脉.

二、新农村建设融资体制建设的滞后性

我国从1979年开始实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农村金融体制,建立起包括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及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的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体制,并开展了农业保险业务.但我们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并不完善,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有关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怎么写作与农民对金融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一是农村金融受抑制现象严重.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存在着先天的非自然演进、非均衡性与信用缺失等局限,受城乡二元治体制影响,金融二元结构十分突出,农村金融体制依然存在诸多缺陷.一面是被抑制的农村金融发展走势,一面是新农村建设巨大的投资需求,尽管有财政支农资金的支持,但明显是杯水车薪、捉襟见肘.

二是农村金融体制建设存在法治“顽疾”.健全完善的金融法规,对于规范社会信用行为、保障金融有序竞争与和谐运作至关重要.当前,尽管我国金融体制运行已经步入法制化轨道,但尚有相当一部分法规缺位或约束力较弱.

三是农村金融信用问题突出.其一,社会信用意识淡薄,逃、废金融债务现象严重.在依法收贷工作中,“执行不到位”、“司法打白条”的现象较为普遍,社会缺乏必要的信用意识,企业缺乏必要的信用管理措施,守信者未得到有效保护,失信者未得到严厉制裁,导致银企信用关系扭曲,给农村金融生态带来极大危机.其二,社会征信系统建设缓慢.由于缺乏有效的个人信用体系,对个人贷款所蕴涵的风险不能进行适时监测.同时,由于私营个体企业财务制度极不健全,做检测账、提供虚检测会计信息,“上报政府产值高、上报税务利润少、上报银行效益好”的现象非常普遍,金融机构难以掌握企业执行国家会计和审计准则的真实情况和企业运行的真实状态,加之信用信息开放度较低,缺乏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正常获取和检索渠道,信息不对称、使贷前调查、对企业的效益分析、贷款风险预测等无法正常进行.可见,诚信缺失对农村金融生态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冲击.

四是农村金融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着“市场失灵”与金融监管“失效”并存的问题.由于农业贷款的分散性与农村经济主体的微观借贷活动的隐秘性,使得监管难以深入进行.同时,我国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金融“二元结构”,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分蘖,对农村正规金融产生了“挤出”或“侵蚀”效应,农村正规金融市场份额不断减少,金融业务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因农村金融体制不够健全、贷款业务手续繁杂,特别是农村金融业务运作中的抵押贷款,导致农民宁肯走民间借贷甚至是民间之路融资,也不愿意寻求正规合法的农村金融组织支持,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安定问题.

五是农村金融怎么写作功能呈弱化倾向.随着农村金融机构商业化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纷纷撤离农村市场或上收信贷权限,致使基层行仅仅成为上级行的存款银行,金融怎么写作功能逐渐萎缩.而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清、机制不灵,经营管理水平落后,资金实力不强,历史包袱沉重,对于支持新农村建设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农发行涉及的业务范围又相当狭窄;邮政储蓄的“资金抽血”机制,导致了农村资金大量外溢.因而,农村金融怎么写作功能弱化与农村金融生态自然发展发生了冲突,致使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生态环境失衡.

三、建构农村金融供给长效机制

1.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但农业经营风险大,周期长,季节性波动强,盈利水平低,很难引进商业银行资金的支持,所以迫切需要政府的介入.纵览国际上农村金融体制建设成功经验一是直接出资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二是为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如美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在建立初期,大部分股金来源于政府资金.三是政府往往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利息补贴等,来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村提供贷款.四是由政府主导建立农业保险制度,避免农业发展大幅波动,维护广大农民利益.可见,构建农村金融体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政府的作用仍是关键的一环.


2.农村金融体制建设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农村资金良性循环机制

政府在积极干预农村金融市场的同时,务必重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如法国、日本等国在建立多层次的合作金融体系时,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层组织对于上层组织来说,属于独立的经济实体,并不存在隶属关系,上层组织对下层组织的管理,也主要通过经济手段,保证了合作金融组织的经营活力.不可否认,农村金融市场中存在着一定的“市场失灵”,适度的政府干预是十分必要的,但政府的干预仅仅是对市场的有益补充,绝不是替代市场作用的发挥.要界定政府的职能边界,该放的要放开放活,该管的要管住管好,要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就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运用利益诱导机制引导资金流入农村.

3.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放开对民间金融的管制

农户和农村企业由于经济活动内容和规模不同,其金融需求也表现出多层次的特征,但我国以农信社为主力军的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仍然停留在存款、贷款等传统业务上,且资金规模有限、金融产品创新少、结算手段落后,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农村经济和农民的需要.民间金融(如私人银行、民间基金会)具有设立方便、资金使用灵活、怎么写作于民间等特点,应该成为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首先,要从法律上明确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使亲友之间的信贷、农户之间的资金融通和民间私人银行等金融机构从地下转到地上.其次,放开民间金融的利率管制.民间金融本身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较高,并且一般没有抵押,其利率相对较高也是正常的;另外,利率的浮动也能有效地吸引资金对农村的投入,引导“农转非”的资金回流到农村,解决一部分农村资金来源问题.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