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理下的证券投资策略

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357 浏览:57916

【摘 要 】有效市场检测设(EMH)作为现代金融理论的一个重要基石,由于其过于简单的检测设并不能完全解释现实市场中的金融现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行为金融理论日益兴起且影响不断扩大,对EMH形成了挑战.本文介绍了行为金融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基于行为金融理论提出证券投资策略.

【关 键 词 】有效市场检测设(EMH);行为金融理论;证券投资策略

一、引言

有效市场检测设(EMH)自问世以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EMH认为,金融资产的总是完全反映所有信息,并且排除了利用现有信息就可以获得超额回报率交易策略的存在性.EMH建立在三个检测设基础上:(一)检测设投资者是理性的,因此投资者可以理性评估资产的价值;(二)即使有些投资者不是理性的,但由于他们的交易随即产生,交易相互抵消,不至于影响资产的;(三)即使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并非随机而是具有相关性,他们在市场中将遇到理性的套期保值者,后者将消除前者对的影响.在EMH开始形成的10年内,学术界和理论界都为上述检测设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但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EMH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行为金融理论恰好为传统金融理论提供了补充,从此行为金融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行为金融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期望理论

1979年Kahneman和Tversky提出了期望理论,对行为金融产生巨大影响.该理论认为,人的理性表现为个人效用的最大化,而其数学含义就是加权效用的最大化,权值就是样本发生的概率,这个概率被称为真实概率.但是由于人的行为和心理作用导致真实概率总会发生变异,在此我们将变异后的真实概率称之为心理概率.

传统金融理论中的经济行为人都是理性人,而行为金融理论中的经济行为人则是正常人.理论上讲两者的行为判断是一致的.但是由于金融资产都是风险资产,而风险的大小都是采用真实风险系数来度量的,但是投资者对风险的判断往往都带有主观因素.投资者常常忽视非常小的概率事件,重视大的概率事件.也就是说人们往往会对相应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夸大或缩小,由此产生心理概率与真实概率的函数关系.

(二)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

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是对现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发展.Markowitz认为,投资者关心的只是资产组合的期望收益和方差,在观点相同的理性投资者的相互作用下,得出一个决定期望收益的风险测度β系数,最终达到市场均衡,形成均衡.但是BAPM模型认为投资者并不是都具有相同的理性信念,因而市场上的投资者可以分为信息知情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两类.前者不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将严格按照CAPM理论形式,后者由于会犯认知偏差的错误,因此并不是严格按照均方差偏好进行资产选择的.

(三)行为资产组合理论(BPT)

Markowitz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认为投资者都是将其资产看作一个整体,并考虑资产之间的协方差,而不必分析单个资产的风险和预期收益.但是资产组合理论(BPT)认为现实中很少有投资者能够做到这一点,投资者实际构建的资产组合是基于对不同资产风险的认识以及投资目的而形成的类似于金字塔状的行为组合.每层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不同,因而各层之间的相关性就被忽略了.

(四)羊群效应模型

羊群效应理论是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经济人在信息不完全、不确定的环境下的行为特性的理论.在刻画羊群效应中,比较成功的有序列型羊群效应模型和非序列型羊群效应模型.在序列型羊群效应模型中,投资主体通过典型的贝叶斯过程从市场噪声以及其他个体的决策中获取自己决策的信息,这种依次决策的过程导致市场中的“信息流”.非序列型羊群效应模型也是在贝叶斯法则下得出来的.模型检测设任意两个投资主体之间的仿效倾向是固定相同的.这样,当仿效倾向较弱时,市场总体表现为收益服从高斯分布;当仿效倾向强时则表现为市场崩溃.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不会得到像股票市场中那样的零点对称,单一模态的厚尾分布特性.

三、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证券投资策略

现实的市场状况证明,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并不是像传统金融理论描述的那样完全理性,相反由于存在认知偏差,投资者常常表现出非理性.行为金融理论的意义就在于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考虑进投资决策和市场定价行为中,使得其更加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证券市场的一些情况,同时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基于行为金融理论总结出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策略:

(一)反向投资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是相对于证券市场经常出现过度反应现象提出的,所谓过度反应最早是由Werner de Bondt和Thaler在1985年提出的,他们将股票按照过去3―5年的回报分类后发现,过去的赢家一般是将来的输家而过去的输家一般是将来的赢家.即投资者对于近期的好消息没有做出正确的贝叶斯反应,而是过度反应导致股票超出其内在价值.

针对这一现象,行为金融理论学家提出了反向交易策略.就是指写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之所以采用这种策略是因为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往往过于重视上市公司近期业绩表现而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导致对业绩好公司的股价过分高估.至于业绩差的公司股价会被过分低估,这便为套利交易提供了可能.


至于如何应用这一策略,以我国的基金市场为例.自我国2001年9月第一只开放式基金设立算起,到2011年6月底,中国基民投入偏股型公募基金的总成本大约是6.18万亿元.但是投资者在过去10年的投资总收益为3487.60亿元左右.以此估算基金十年的收益回报仅为5.66%,远远跑输了一年定期存款年利率.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证券市场还有不健全之处,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缺少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当前基金管理人因为急于追求基金收益的增长,容易导致受“羊群效应”的影响.而反向投资策略恰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帮助,当庞大的个人投资群体联动推进投机性正向及负向泡沫放大时,基金管理人就可以利用能预期的股市反转,采取相反的投资策略进行套利交易. (二)动量交易策略

Jegadeesh和Titman在1993年对资产股票组合的中期收益进行研究时发现,以3到12个月为间隔所构成的股票组合的中期收益呈现出延续性,股票的中期具有向某一方向连续变动的动量效应.Rouven horst在1998年通过采用12个国家股票市场的数据进行研究,同样证明了动量效应的存在.我国学者通过对我国股市的统计分析发现,动量效应也存在于我国的股票市场.

动量交易策略就是针对动量效应而提出的,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一个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顾虑准则时就写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当前我国的股票市场波动性较为强烈,投资者对股票市场走向不明,充满不安,大多以短线交易为主,投机性较强.采用动量交易策略,能够加强投资者根据现有市场状况判断后市走向的准确性.因为股票中期具有动量效应,那么投资者就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当某一只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达到投资者预先设定的一个标准后,就可以采取写进或卖出的策略,并保持一段时间.

(三)成本平均和时间分散化策略

由于投资者并不都是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在损失时所感受到的痛苦常常会大于盈利时获得的喜悦,因而投资者在将投资到股票时,最好制定一个计划根据不同的分批进行,以备不测时能够摊低成本,从而规避因为一次性投资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

时间分散化策略指股票的投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因而投资者在年轻时应该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例用于投资股票,而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则逐渐减少股票投资比例,增加其债券投资比例.

我国的股市发展时间不长,当前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受国家政策影响因素大,变化较为频繁.因此证券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收入状况以及生命周期来进行投资,尽量做到风险可控并将自己可能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

(四)小盘股投资策略

Banz(1981)发现股票市值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而减小.Siegl(1998)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小盘股的年收益率平均要高于大盘股4.7%,并且小公司效应大部分集中在1月份.正是由于小盘股存在明显的1月效应,因此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应该在1月初写进小公司股票而在1月底卖出小公司股票.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中虽然1月效应不是很明显,但是因为小盘股容易受庄家操纵,因而仍然具有很高的收益率,所以小盘股投资策略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