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金融混合集团理溯源其在中国的

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21 浏览:15439

一、产业金融混合集团的概念界定

借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券业联合会、国际保险监管协会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产业金融混合集团可以界定为:“在同一控制权下,在各实体产业以及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金融怎么写作业中至少一个行业以上大规模提供怎么写作的由产业公司发展而成的昆合经营控股集团”.产业金融混合集团的资本基础来源于实体产业的利润积累,采用控股公司的组织形式,其主要资产是不同子公司的股票,经营范围横跨含金融业的多个行业.产业金融混合集团的控股母公司为一个非金融机构的经济实体,不具有金融许可证资格,但其全资或控股拥有包括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一种或多种金融性实体和其他非金融性实体.这些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独立对外开展业务,承担相应责任.由于控股关系,子公司的最高决策层及其重大决策都直接或间接受制于控股母公司,子公司的具体经营单元战略服从于产业金融混合集团的发展战略.

二、产业金融混合集团的历史脉络和理论渊源

产业金融混合集团是企业长期发展的自然结果.一家典型的公司总是从单一产品的企业开始,然后拓展到相关产品,进而涉足新的行业,其企业组织形式也从经营型向控股型逐渐转变.产业金融混合集团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现代形态,它不仅是非金融与金融的组合,也不仅是企业规模的简单扩大,而是在企业结构上也有着创新.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构成解释产业金融混合集团发展的基础经济理论.从企业战略选择来看,选择产业金融发展模式的企业战略是从属于企业多元化经营这个大课题的,只不过它的多元化涉及到了虚拟经济部门,而且涉及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结合.分析产业金融混合集团的发展,应该首先对西方企业多元化进行溯源.西方企业多元化的实践及理论不断发展,基本可以划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前,“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支持企业多元化经营是一条被广泛接受的原则,可以归纳为关于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核心能力”理论.企业多元化经营“核心能力”理论的逻辑基础在于企业内部能够高效交流技术和资源,但这个逻辑基础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却碰到障碍.在多元化企业内部,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管理者们有明确的量化目标,他们很少有动力去为共享的“核心能力”作出贡献.多元化企业集团的培养和拓展,却又依赖于各经营单元对“核心能力”的贡献.西方企业多元化经营在这阶段的发展体现出了这种逻辑矛盾.在理查德鲁米特的《战略、结构与经济绩效》研究报告中表明,到1969年,《财富》500家大公司中有44%多元化进入相关行业,但只有12%的进入不相关行业,甚少产业金融混合集团的影子.显然,对于相关行业的多元化,母公司有着更大的控制能力,更不依赖于子公司对“核心能力”的贡献.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多元化公司遇到绩效问题.在分析企业绩效过程中,管理者更深入地认识到公司“核心能力”共享的许多局限性,因此,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考虑基础更多地转到进行有选择的资源配置、目标设定和收购.这样,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资产组合理论”逐渐形成,20世纪60年怎么发表展起来的“贝塔”理论、“资产组合”理论便在投资分析以外找到了另一个运用领域.简单地说,控股公司的运营可以看成一个资产组合,公司将因为资产的多元化而减少风险.但在多元化公司中进行有选择的资源配置是很困难的.集团公司除了在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科学分配资源外,还要考虑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投资的风险组合以及管理队伍的声誉等.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发现无论是基于“核心能力”还是“资产组合”的公司多元化都没能给投资者带来预期收益.许多多元化集团公司既未能实现协同效应,也没有降低经营风险.人们对集团公司管理多样业务、增加价值的能力产生怀疑,要求发现另外一种更完善地解释多元化经营的理论以指导实践,随之而来的便是基于“价值创造”的多元化理论.如果一家集团公司的总的价值低于其单个业务子公司价值之和,则“价值创造”理论就建议拆分零卖以补偿集团公司的折让;反之,则建议进行企业购并,这期间许多收购企业后再拆分销售各子单位的企业重组行为获得巨额利润,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公司总部的作用以及多元化公司的正确战略,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学者都开始置疑多元化.在这种环境下,许多大公司开始致力于公司的重组,减少公司层级、收缩规模以及降低公司成本、出售业绩差的经营业务.在“价值创造理论”的思考模式下,多元化经营在西方开始受到广泛挑战,企业经营活动更多地体现为一种逆向多元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更掀起了企业集团回归核心业务的热潮.人们认为公司越是复杂,它的管理问题就越复杂,所带来的成本往往超出公司多元化所创造的新价值.

总之,公司多元化经营是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演进的,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主流模式和解释理论.目前西方国家的主流趋势是强调回归核心业务,培育公司核心竞争能力.但是,在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中,多元化的浪潮却在澎湃,产业金融混合集团则是其中的一朵浪花.

三、新兴市场国家的产业金融混合集团:―个新解释

如今,大公司坚守核心竞争力和专一化经营在西方世界成为主流,许多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形成的集团公司已被拆分,但是大型、多元化的公司仍是大多数新兴市场上的企业主要形式.随着新兴市场逐渐开放迎接全球竞争,来自西方的咨询顾问和国际投资者越来越多地要求新兴市场国家中的企业遵从西方发展主流,收缩其业务范围,专注于“核心能力”的培育.在这些咨询顾问和国际投资者的要求下,一些企业管理者开始赞成拆分多元化集团,专注于少数核心业务.但是,这种完全追随西方成熟市场经济的思考模式和行为能否有效值得怀疑,至少它与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发展实践是不相符的,如中国、印度以及韩国经济起飞阶段.哈佛商学院的塔伦康纳和克里希纳帕里普通过研究认为多元化企业在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有着其特殊的解释,他们认为在从西方国家向新兴市场移植“核心能力”和“专一化”的战略思维过程中缺乏一些必要支持,西方公司业务活动的体制环境在新兴市场并不成熟.尽管在西方成熟市场经济中业务专一化已被奉为一条经营准则,但在新兴市场中,体制环境的差异导致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普遍存在,多元化是一条更好的选择.本文将其总结为新兴市场企业多元化的“体制环境理论”.

一个经济体的体制环境可以界定为由产品市场、资本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和商务执行机制组成的系统.发达经济体能够提供一系列体制保障来推动市场有效运行,新兴市场则在体制因素方面欠缺,形成市场失灵.除了根据规模、增长率或市场开放时间外,界定新兴市场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其经济体能否使商业活动顺利进行.在发达经济体中,公司可以依靠外部体制把市场失灵的影响减到最低程度,而处于崩溃边缘或发展初期的经济体不具备基础性的体制环境,其市场基本失灵.新兴市场界于两者之间,它们建立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部分体制,为商业活动提供了发展空间.但是,体制缺位问题在新兴市场还是存在,引发市场失灵.因此,新兴市场中的公司不得不经常自己来履行部分体制职能,以使其商业活动正常开展,而多元化的公司在适应体制环境,填补体制空白方面能够取得比专一化公司更好的成绩,这可参见表1,新兴市场中多元化企业集团对体制环境引发市场失灵的弥补;

比如,在产品市场方面,信息缺乏造成树立良好信誉品牌的高昂代价,但晶牌一旦树立则能发挥出强大的力量,多元化企业可以利用其良好信誉品牌而低成本进入新的领域;在资本市场上,大型多元化的知名企业能够克服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融资障碍,较小型专一企业有更多优势;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大型多元化企业更有条件来培养管理人才,有效发挥人才潜能,分摊培训成本;在监管体系方面,大型多元化企业在与政府联系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更能承担起维持政府联络的成本;在商务执行机制方面,大型多元化集团也能利用其信誉和权威来保障合同执行,带来竞争优势,以及获得来自发达经济体的合作合同.我们认为,新兴市场企业多元化的“体制环境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在韩国、印度乃至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所能够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对产业金融集团的发展也能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四、产业金融混合集团在中国的萌动

1、产业金融混合资本集团在我国出现快增长的趋势.目前,我国产业金融混合资本集团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其主体企业主要有上市公司及知名国内集团,其实体产业范围为成熟且具规模产业,进入的金融领域包托信托、租赁、银行、保险以及证券.海尔、德隆、新希望、山东电力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集团,在积累了产业经营经验之后,频频露脸于国内金融市场,引发人们关注.从2002年9月起,半年多的时间就有超过30家的上市公司已经或准备参股金融行业,如三峡水利、西安民生、陕解放和鄂尔多斯等先后发布了参股地方商业银行的公告,海欣股份、中色建设、长源电力参与了基金公司设立.而无论是作为产业金融混合集团的母公司还是子公司,上市公司在其战略实施过程中一般都扮演了关键角色,更引发了证券市场分析人士的关注.

2、我国产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动因分析.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选择产业金融发展战略的企业家一般认为产融结合不一定能保证公司的成功,但公司高水准的发展则一定依赖于成功地产融结合.如中海油就表示要做一家成功的跨国石油公司,金融业是中海油必须迈过的一道门槛;海尔集团的张瑞敏也认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是一种大趋势,进入金融业并不保证一定成功,但要成功就一定离不开金融,这不仅仅是一个新的增长点问题,而是从此真正地搭建一个跨国公司的框架.

事实上,加入WTO之后,类似的课题已经摆在了一些实力强的公司面前.拥有自己的跨国公司并进人世界500强,是中国企业家的梦想.而他们给出的理由,则可由“价值创造理论”以及新兴市场的“体制环境理论”来概括.我国金融行业的高进人壁垒导致整体行业较高的预期利润水平.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发展的相对滞后导致金融业的高速发展前景预期,这吸引产业资本的介入,在资本产业转变过程中,产业资本实现了现实增值,提高了增长预期.可以参看表2,我国金融业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对比来验证上述判断.采用可以获得数据的上市公司作为行业代表群体来进行行业横向比较分析,选用典型财务指标,用资产负债率衡量风险水平;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利润率衡量赢利能力;用总资产增长率和主营利润增长率来衡量增长前景.根据2002年年报数据,使用简单平均法处理数据后再排序来进行一个实证判断.

表2的实证数据基本证明了我们的判断.尽管有金融行业高负债特性,但高达83%的资产负债率和最后的行业排序,仍然揭示出产业金融混合多元化的风险性;加权净资产收益率的第二排序和资产利润率的第七排序说明了金融行业的赢利能力基本高于其它行业.而处第一的总资产增长率和处第五的主营利润增长率则反映出金融业强劲的增长势头.

我国金融企业自身基于其运营机制的改变而需要外部资本的介入.加入WT0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促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引入战略投资者,对金融企业自身的发展大有裨益,进一步,这还有助于我国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

不少实体产业进入金融领域是建立在其实现替代成本融资的预期之上的.当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实现结合之后,整个集团的内源性融资能力得到加强,其外部融资能力也有明显提高.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产业大量资本需求的环境下,这对企业发展有着至关的作用.

五、衡量企业产业金融混合发展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企业多元化理论和前面的实证分析已表明,进行产业金融混合集团的企业战略分析,在涉及具体企业的战略时,还需关注其它具有共同意意义的问题.尽管所处的地区和行业各异,产业金融混合集团还是有许多共同点.它们无一例外地依赖于这些共同特性.这些特性就像汽车发动机的“汽缸”一样,使产业金融混合资本集团保持一个理想、有效且可持续的行驶速度向前发展.只有当所有这些“汽缸”成功点火之后,产业金融混合集团才会成功发展.

1、增长远景目标.增长远景目标将启动整个多元化进程.一个定义明确、雄心勃勃且充分沟通的远景目标是创建产业金融混合集团的关键点.

2、战略范围.除了一个远景目标外,产业金融混合集团还必须有一个范围清晰的行业选择,以保护、利用并拓展公司的业务.产业金融混合集团对公司的核心业务群应有一个坚定的认识,并通过收购、新建等方式来开拓这些业务.

3、企业文化.产业型企业的文化必然不同于金融型企业的企业文化.产业金融混合集团将超越传统的企业文化界限,创造一种它们自身的企业文化氛围.

4、防止受制于组织结构.在传统的企业组织中,不同部门间泾渭分明,承担不同的职能和责任.而在产业金融混合集团的实施过程中,组织结构上的条块分割往往演变成难于逾越的障碍.而要突破此类困境,需要对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营造现代高效的组织形态.

5、坚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在企业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强有力的领导对最终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企业忠诚、富有雄心和有驱动力的领导群体对我们评价一个企业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单单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群还不够,产业金融混合集团需要将其新的理念引入整个管理团队,并植人决策与执行的过程中.

6、关注可用资源(资本、技术、人员、商务流程等).随着产融混合型公司的发展,其内部组织结构、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也需要随之发展.产业金融混合集团需要针对具体资源的充分利用设立目标,以确定什么时候需要一个全面的审视和考核.产业金融混合集团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保持一事实上的资源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