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农村问题

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78 浏览:15090

摘 要:农村金融是我国整个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部分,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市场狭窄.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不少地方的金融机构覆盖率几乎为零.一方面是由于农村金融的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是农村金融的供给不足,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农村金融需求和金融供给两个方面来分析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的原因并给出相关的发展建议.

关 键 词 :农村金融;金融需求;金融供给;金融支持

一、引言

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短腿,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更为落后.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农村金融需求和供给不足严重制约着经济的的持续健康发展;自2007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面临下行的压力,农业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然而金融危机发生后,政府加大了对农村金融的支出和投入,总投资达4万亿元,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金融发展的良性循环,我国农村金融面临一个发展契机.

二、我国农村金融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农村金融需求分析

农户贷款需求原因

由图可见,农户贷款最重要的原因是生产或做生意,另外比较重要的原因是治病、子女教育、建房或装修.农户贷款的额度也比较低,需求不大.

农村金融需求受到限制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商品化程度低,农户消费多为自给自足,货币化程度低,降低了农户对资金的交易性需求;二是农业生产尚处在小规模低层次的小农阶段,未能形成产业化规模大的大农业生产,后果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的资金需求有限,又缺乏投资机会,农民从事工商业的愿望不强烈;三是外在不确定性加剧了农户的需求限制,包括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现有土地制度对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和获得金融资源的制约等等.

(二)农村金融供给分析

农户贷款来源

由图可见,非正规金融渠道是农户借款的重要来源.农户的借款主要来源分为两种,一种是正规渠道,比如农村信用社、银行等;另一种是非正规金融渠道:比如亲戚朋友、等.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出,银行在农户贷款中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小的,银行为农户提供的贷款较少.

低金融机构覆盖率、金融机构低存贷比都是农村资金供给不足的具体表现,后果就表现为农民资金需求的满足程度不高,农业生产缺乏必须的资金支持.而且农户普遍认为银行给出的贷款利率过高.一般来说,农户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受自然环境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也比较大,在不能完全了解农户生产经营状况的条件下,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会设定比较高的利率.而农户由于投资机会有限,投资回报率不确定,当他们认为回报率低于银行贷款利率时,就不会选择贷款.

三、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农村金融的需求限制

1.农户需求限制

外部条件影响:中国小农经济状态中的农户追求的是“小富即安”,渴望安稳,在剧烈的社会制度变迁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直接抑制了农户的信贷需求.

自身条件约束:农户借贷的收益不确定性造成农户的投资意愿不高,农业天然弱质性使得投资风险高,生产性投资的渠道较为狭窄,导致农户的投资缺乏有效的市场拉动;农户的投资能力不足,农户收入水平有限,融资实力不强,农户的受教育程度总体不高,使得其进行投资的意识和方法不足.

2.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限制

外部因素:农村中小企业的投资意愿受到宏观经济发展状态及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重大影响.当前,世界经济逐渐复苏,但仍旧发展缓慢,乡镇企业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严峻,加大了乡镇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难度,从而影响了一部分出口型乡镇企业的投资意愿.

自身条件约束:我国乡镇企业规模小、组织管理结构不尽合理,企业经营风险大;投资决策眼光短浅,水平较低;资金不足,限制了投资分散化,加剧了经营风险;适用于中小企业的抵押担保制度不健全.

(二)农村金融的供给限制

1.二元经济结构是供给约束的深层次原因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有不断强化的态势.二元经济结构造成城乡金融需求主体分化,农村经济主体在金融机构的信贷优先顺序级别排列中被边缘化;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的低积累率导致农村信贷资源不足.

2.制度性因素加剧了农村的金融约束

我国的法律、经济、金融等各个领域的制度建设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二元经济结构客观事实决定了各领域的相关制度还不太完善,尤其是农村经济法律体系、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还存在不足或者局限,这些制度性因素加剧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程度.

3.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因素是供给约束的重要原因

部分设在农村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经营管理上缺乏农村特点,尚不能完全根据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设计相应的管理制度和金融产品,而采取城市农村通用的一套管理体制的办法.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影响,部分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产权制度、公司治理,到产品设计、定价机制存在不适应“三农”特点的情况,这些因素进一步约束了农村金融供给的增长.

(三)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的不完全匹配

首先,农业生产低收益与金融供给的盈利性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非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20%左右,而商业化经营的银行以成本最低、利润最大为目的,造成供求的不匹配;其次,农业生产风险高与金融供给的风险规避特点的矛盾,农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大,不能保证贷款的安全;再次,是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农村地区信息封闭,造成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严重.

四、发展农村金融的对策研究

(一)完善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农村金融产业的指导思想一是保证产业内资金的充裕性,解决由于资金的逐利性造成的农村金融体系长期以来资金不足的困扰;二是怎么写作方式“市场化”,既依靠政策的力量,又依靠市场的力量.三是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要分工明确、协调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允许业务交叉,但更应分工明确. 合理的产业政策包括:(1)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首先,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农村信贷体系,对政策性银行给予政策支持,对商业银行给予政策引导,同时加快农村信用社的体制改革.其次,加快发展农村保险体系;再次,加大资本市场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上市或者发行次级债券,充实资本,增强支农资金实力.接着,进一步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现和风险规避功能,完善农产品期货品种,改进信息批露制度;最后,完善产业内部之间的相互协作,细化分工.(2)优化产业布局:东部地区:乡镇企业多,农业向工业化、商业化迈进,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农民贷款难,政策目标主要是引导、扶持金融机构进入农村;中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好,农业需要向规模化、现代化转变,金融需求反映在农业基础设施和规模化生产设备的投入上,但生产风险较高,制定政策时应主要针对如何分担转移风险;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多,生活支出占家庭支出绝大部分,生产性金融需求较少,因此该地区需要更多的教育、科技、农业综合开发等基础设施投入,时间长、见效慢,应加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逐渐培育新型的金融机构或组织.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扶持

财政支持对农村金融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目前,税收优惠仅限于农村信用社,农村的其他金融机构基本没有税收优惠.按照“三农”的发展要求,对愿意怎么写作农村经济的金融机构都应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如对大部分经营网点设在农村的金融机构应该适当给予税收减免的政策,扩大优惠财政政策的覆盖范围.另外,对行为课税比对行业、机构课税更加能体现政策意图,但也更复杂.目前对金融机构的国债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对农业银行的政策性贴息贷款的利差补贴收入免征所得税.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思路合理扩大免税行为的范围,如财政贴息贷款等.

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发布《对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办法》,支持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但贷款期限只有一年,对农村信用社申请再贷款的条件相对控制较严.应放宽条件限制,加大对于农村信用社以及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力度.争取取消贷款利率上限,逐步实现农村地区利率市场化,由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 对贷款进行灵活定价,逐步摆脱对市场的依赖,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三)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大银行居于主导地位.然而在农村中小企业的比重较大,针对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应积极发展中小银行,借此改变农村金融结构调整滞后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中小银行经营较为灵活,能更好的怎么写作于农业生产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其提供更充足的资金.然而,中小银行也存在自身的弊端,如资金不如大银行雄厚,这会在一定方面限制农村金融的发展.所以最好能够加强大银行和中小银行的合作,共同支持农村发展.(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