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村金融问题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482 浏览:79722

摘 要: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村经济发展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然而,在目前黑龙江农村经济中,金融供给与需求不相协调,农村资本外流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通过建立利率模型,从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现状出发,试图为控制农村资本外流提供一种选择机制,从而促进黑龙江省农村经济更好地发展.

关 键 词 :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利率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5-0159-02

一、黑龙江省农村金融需求分析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其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46%左右.由于大多数农民家庭自有资金有限,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尤其是在春耕、施肥季节和遭遇自然灾害、病虫害时都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虽然单户农民所需资金量不大,但由于黑龙江省农户数量多,其总的需求量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数目.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该省农业也在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对外部资金需求量大.总结黑龙江省农村金融需求现状,有以下三方面特性:

(1)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及发展非传统农业的需求决定了农民对资本的迫切需求.(2)农民的低收入和抵押品缺乏导致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3)非正规金融的贷款利率明显高于正规金融.同时,高收入农户愿意和实际接受高利率的比重大大低于低收入农户,说明低收入农户看中的主要是贷款的可得性.

二、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供给分析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金融机构贷款;二是财政支持;三是农民自身资金的积累.由于财政支持力度有限,农民自身积累增长缓慢,对农业生产的金融支持主要来自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此,在本文中,金融供给主要是指各类金融机构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黑龙江省为农业提供贷款的唯一政策性银行,但由于其资金来源渠道少、业务范围狭窄等原因使其支农作用有限.国有金融机构商业化改革之后,农业银行大量收缩在我省农村地区的分支机构,同时,贷款权限从基层收缩,农业贷款比重大幅缩减.中国邮政储蓄是在我省农村领域网点最多、分布最广的正规金融机构.近年来,由于邮政储蓄存款利率较高且风险小,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将资金存入.但邮储银行的存款只有很少一部分以支农再贷款的形式返流农村,绝大部分都用于非农产业的发展.此外,由于农村信用社资金有限,加之基层营业网点收缩,农业信贷资金投放总量难以扩大.目前,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供给具有以下特性:

1.农村经济的弱质性和高风险性是农村正规金融供给面临的最大瓶颈,也是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县以下农村贷款市场的主要原因.

2.正规金融机构的啄序问题①使得大部分中低收入农户无法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融资.

3.农村非正规金融长期存在.据调查,② 农村每年有高达50%的借贷来源于非正规金融机构.

三、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供求现状

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项存款,存款资金被看作是农村经济产出的价值符号;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主要是各项贷款,贷款被看作是农村经济投入的价值反映.从表1看出,2004—2008年,我省农村存贷款总额虽逐年增长,但存贷差也在逐渐拉大.该期间,所有年份均为资金净流出,且呈放大趋势.

表2说明农村存款占金融机构存款的比重相对稳定,农村贷款比重有所提高,但相对于存款而言,信贷资金仍然外流.

表1 黑龙江省农村信贷资金存差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黑龙江省统计年鉴.

表2 黑龙江省农村存贷款情况

数据来源:黑龙江省统计年鉴.

四、利率模型分析

利率水平问题一直是农村金融怎么写作中讨论的关键,以往的观点认为农村地区缺乏资金,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向农户应提供低息贷款.但是,在政策性低息水平下的结果是:信贷资源被收入水平较高的“精英阶层”获得,真正需要借款的低收入者无法获得信贷;商业性金融机构在低利率水平下无法保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不得不退出农村信贷市场;金融机构对农村信贷的减少,使资金流向收益较高、风险较低的城市地区.从该分析看出,农村利率抑制是农村资本外逃的重要因素.要控制农村资本外流,放开农村贷款利率水平成为一种选择.下面,我们将通过建立利率模型来分析放开农村利率水平的理论支撑.

(一)供给模型分析

1.前提检测设

(1)两个金融市场:农村和城市.

(2)资本不是被分割的,即在农村和城市两个市场上资本获得同样的报酬.

(3)两个金融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即金融机构不存在超额利润.

2.模型分析

两金融市场有方程如下:

农村市场:(1+r)D等于(1+r°)D + w L (1)

城市市场:(1+r*)D*等于(1+ r°*)D *+ w*L* (2)

其中,D(D*)、r(r*)、r°(r°*)、w(w*)、L(L*)分别为农村(城市)市场的信贷量、贷款利率、无风险利率、金融怎么写作人员的工资和数量.


两式两边分别除以D、D*得:

r- r°等于 w L / D

r*- r°*等于 w*L*/ D*

在两个市场达到均衡时,有:r- w L / D等于 r*- w*L*/ D* (3)

令s等于 D/L s*等于 D*/L*

s 、s* 分别为农村和城市金融机构的人均贷款量.则(3)式变为:

r- r*等于w·1/s - w*·1/s* (4)

设w 等于 n w*,s 等于 m s* 则(4)式变为r- r*等于 w*·1/s*·(n/m-1).由于在农村市场上贷款数额小、客户数量也存在限制,因此m为小于1的数;由于我国特殊的“二元结构”城乡间工资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在银行系统内部员工工资一般受业绩水平的影响,所以n为小于或等于1的数.

则有当(n/m-1)>0时,r>r*,即农村市场的贷款利率高于城市.实际中,由于在农村市场上贷款数量有数额小、客户数量少的特点,因此m值相对于n值来说会远远小于1,(n/m-1)>0成立.当银行系统内部员工工资统一界定即无城乡差异时即n等于1,该关系式也成立.因此(n/m-1)>0的关系总可以成立.

r等于 r*+ w*· 1/s*·(n/m-1),其中“w*·1/s*·(n/m-1)”为农村市场贷款相对于城市来讲所要求的利率溢价部分.因此,要抑制资本向城市地区流动,农村贷款要求获得相应的利率溢价.随着农村资本外流的逐渐减少,s*和s的差距逐渐减小,m值将随之增大直至接近于1,(n/m-1)的值将逐步降低直至为零(此时r等于r*).由此,农村贷款利率也将逐步降低,直至达到与城市持平.贷款成本的降低反过来有利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上述分析从供给角度说明,要想减少农村金融机构的啄序问题,现阶段放开农村市场贷款利率是抑制农村资本外流的一选择机制,这也为之后的农村贷款成本逐渐降低提供了基础.

(二)需求模型分析

1.前提检测设

(1)农民的生产函数为Y等于f(K,L,F),其中,K为资本投入,L为劳动力投入,F为土地投入.


(2)初始条件为:资本投入K等于0,即生产函数为Y等于f(L,F)等于A,其中A为农民仅投入劳动和土地是的最大产出水平.

2.模型分析

农民借入资本D后,产出变为Y等于f(K,L,F) 等于(1+k)K+ w·△L+A,

其中(1+k)为资本的边际收益;w·△L为在获得资本后,由于劳动力投入增加所获得的报酬.设农村市场上的贷款利率为r,则贷款在农村市场有需求的条件是:f(K,L,F)- f(L,F) >(1+r)K,即有贷款情况下新增收入要大于贷款成本,即有

(1+k)K+ w·△L>(1+r)K 即:w·△L/ K>r-k

该条件是贷款可以偿还的没有策略性违约风险的需求条件.该条件说明农村贷款利率提高首先取决于借款人是否可以增加收入,同时,取决于借款人是否愿意用获得贷款后的一部分劳动产出支付高于资本边际收益的贷款溢价.

根据上面所述,在较高的贷款利率水平下,我省农村市场是否有需求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资本的边际产出(1+k).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可知,在资本数量较少时,资本的边际产出较高.对缺乏资本的低收入农户来讲,我省农村地区存在着较多增加少量资本投入就可获得较高报酬的投资机会,因此(1+k)K值较高,贷款需求也相应较高.

二是农民是否愿意牺牲自己的闲暇,投入更多的劳动与资本结合.在我国农村地区,“隐性失业”大量存在,在我省尤为突出,农民在一年中闲暇时间大概占1/3左右.当农民获得可以充分就业的“机会”时,劳动力与资本的结合成为必然,因此w·△L值相应较高.这就为(1+k)K+ w·△L>(1+r)K成立打下基础.

上述分析从需求角度说明:较高利率的贷款在我省农村市场上也有较强的需求基础,贷款的增加将会使农民增加收入成为可能.

五、结论

由于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存在严重的不协调,农村资本外流成为制约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瓶颈.通过上述利率的供给和需求模型分析我们得出,放开黑龙江省农村市场的贷款利率水平,放宽农村信贷市场准入条件,将有利于增加农村地区的信贷供给.农村资本的回流也将为日后农村贷款成本的逐渐降低带来可能,从而使农村地区走出“资本恶性循环”,促进黑龙江省新农村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