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产业集聚效应综述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15 浏览:10842

[提要] 对金融集聚效应的专门研究是一个新的话题,当前金融业空间集聚的趋势日益凸显,并通过集聚效应促进金融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为此,国内外学者对金融集聚相关问题进行大量的研究,这使得有必要对国内外学者对金融集聚效应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对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 键 词 :金融集聚效应;经济增长;研究综述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到甘肃政法学院科研资助青年项目“甘肃省金融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编号:GZF2011XQNLW14)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2月3日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业空间集聚的趋势日益凸显,而且通过与实体经济和其他产业的相互促进,逐步形成金融产业集群,这不仅提高了金融的创新速度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而且还通过集聚效应促进经济增长.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金融集聚效应问题进行过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对产业集聚效应和针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对金融集聚效应直接进行研究主要是从信息流和“不对称信息”角度、从金融组织的微观视角、从金融集聚效应产生的机理角度进行研究,并对金融集聚产生的负效应做出了讨论.

一、国外的研究成果

经济学家在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支持的关系时,往往试图借鉴金融发展理论的观点,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金融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区域间的金融资源流动性问题已成为影响区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金融资源的跨区域流动,便容易形成金融集聚或者金融中心,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集聚地经济的发展.

(一)对产业集聚的研究.Marshall是产业集群研究的奠基人,主要从规模经济角度研究了集群的形成.Marshall(1920)阐述了企业集聚的三个优势,或者说是企业为什么要集聚的三个原因:一是能促使专业化供应商队伍的形成,尤其能提供不可贸易的特殊投入品;二是为有专业技术的工人提供了一个公共市场,有利于劳动力共享;三是独特的非正式信息扩散方式有助于知识外溢.这三点其实是指出了集聚经济的外部性.熊彼特在20世纪四十年代时将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并指出产业集聚有助于创新、创新有赖于产业集聚.之后,Krugman(1991)对马歇尔外部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Porter(1990,1998)解释了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在于产业集群能够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生产率和持续创新能力,降低企业进入的风险,这也多少可以解释金融产业集聚的原因和优势所在.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均从某些角度研究了产业集聚问题,但这些理论没有得到统一,因而没有给予产业集聚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而且对产业集聚动因研究的较多,而对形成机理和集聚效应的专门分析较少.

(二)对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分析通过金融功能促进经济增长上,认为金融体系各个功能的发挥及质量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Levine(1997)认为金融有五大功能:便利风险的交易、规避、分散和集聚;配置资源监督经理人,促进公司治理;动员储蓄;便利商品与劳务的交换.其中,每个功能都能通过促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从而影响经济增长.首先在资本积累上,一些增长模型或者利用资本的外部性,或者利用稳定收益,而不使用不可再生资源要素创造出的稳定收益来衡量人均产值的稳定增长(Paul Romer,1986;Lucas,1988;Sergio Rebelo,1991;Levine,1999,2000).在这些模型中,金融体系发挥的功能通过影响资本形成率来影响经济的稳定增长.在技术创新上,一些经济增长模型主要探讨新工艺与新产品的创造(Romer,1990;Gene Grosan和Elhanan Helpman,1991;Philippe Anhion和Peter Howitt,1992;Peter Rousseau、Dadance Vuthipadom,2005).这些模型中,金融体系的功能是通过改变技术创新比率来影响经济的稳定增长.

(三)直接对金融集聚效应的研究.Kindle Berger(1974)认为金融中心的集聚效益主要体现在跨地区支付效率的提高和金融资源跨地区配置效率的提高,从而节约周转资金余额、提供融资和投资便利,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随着金融怎么写作的日益信息化,经济学家则更多的从信息流和“不对称信息”角度分析金融集聚效应.Porteous(1995,1999)、Martin(1999)、Thrift(1994)认为金融集聚可以获得“信息外在性”,即金融机构的集结能使区内企业在信息量倍增中获益.Bossone等(2003)的研究表明,金融相似度检测的参与,使得投资者与通过银行信贷而经营的企业家之间信息交流充分,从而提高了整个价值投资链的利润.对于支付手段复杂而且信息灵敏度高的股票和金融衍生品来说,投资者和券商地理位置的接近有利于掌握更加丰富的金融信息.Clark(2004)的研究也确认了金融系统地理接近性的重要性.他认为,即便电子信息技术使金融系统的地理性减弱,金融系统的地理性依然存在,特别是市场信息的地理差异仍然较为明显.金融怎么写作业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电子银行并不能解决这类问题,面对面的交流还是不可避免.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集群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由此也有部分经济学家从金融组织的微观视角来解释金融集聚的经济效应.韩国经济学家Pak(1999)认为金融机构的集聚能够促进各金融机构及各行业的信息交流,可以更加便利有效地利用现有网络系统和其他基础设施,实现外部经济.Vernon(2001)认为,金融机构的聚集提供了近距离的交流与沟通的便利,吸引了那些以较快的互动速度为必要条件的行业.公司或金融机构的集中能够促进为熟悉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客户关系.Pandilt等(2001,2002)则采用Swann(1998)提出的产业集聚动态研究方法,对英国金融怎么写作产业进行分析,认为集聚效应影响公司的成长以及新进入者的数量,同一金融怎么写作中心的不同金融部门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从金融集聚效应产生的机理角度的研究成果.Audress和Feldman(1996)的研究表明,知识技术的外溢效应随空间距离的扩大而下降,因此集聚所带来的知识溢出,有利于集聚区内经验共享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Naresh和Gary(2001)分析了金融机构集聚的机理,认为从供应的角度看,集聚有利于获得专业化的劳动力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支持性怎么写作;从需求的角度看,金融机构选址于著名的怎么写作业集群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声誉,并且可以降低企业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从而有利于维护长期客户关系.Pandit等(2001)运用成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认为金融怎么写作集群内银行、非寿险公司、非银行金融相似度检测等三个部门促进本部门金融机构的成长,对本部门具有较强的集群正效应.

在金融产业集聚的过程中,也会产生集聚负效应,使得金融活动的集聚和扩散趋势并存.Economides and Siow(1988)分析了市场流动性与市场进入成本的替换关系,认为由于流动性存在,投资者一般喜欢在某一个交易场所进行金融交易,然而市场进入成本使得投资者考虑交通费用等,因此如果投资者们远离流动性较好的金融市场,那么他们将愿意停留在流动性相对较弱的金融市场.Gehrig(1998)认为对信息较为敏感的金融交易更可能集中在信息交流充分的中心地区,从而形成金融中心;而对信息不敏感却对监管成本差异更为敏感的金融交易,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与交易限制的放宽使得金融资产交易成本下降,转向于城市郊区.这证明了某些金融活动在地理上的集聚趋势与另外一些金融活动在地理上的分散趋势并存.

二、国内的研究成果

国内对金融集聚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多是集中在从不同角度对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上.国内也有学者对金融集聚的宏观动因、微观动因进行了研究,并从交易费用等视角研究了金融集聚效应.


潘英丽(2003)认为,金融机构的集聚提高了市场流动性,降低了融资成本和投资风险,这种外部规模经济加速了金融中心的形成.连建辉、孙焕民等(2006)也指出金融企业集群使得金融机构具有区域金融创新优势、金融风险缓释优势以及生产经营效率优势等方面的竞争优势,能够为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提供强劲的成长动力,由此成为现代金融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栖息地.王步芳(2006)、滕春强(2006)等人也支持金融集聚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

刘红、叶耀明(2007)则从交易费用视角分析了金融产业集聚效应,认为金融集聚通过与当地怎么写作业、制造业的互动委托拓展了金融业的市场广度;通过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增加了金融产业的市场深度,对区域金融产业产生积极的集聚效应,促进了地区金融业的良性发展.徐新华、陈铭仁(2008)认为金融集聚通过外部规模经济、知识集聚和信息外溢、市场机制及区域文化影响的共同作用,各类金融机构在空间集聚,而其还通过与其他产业的互相促进,逐步形成金融产业集群.

黄解宇、杨再斌(2006)在专著《金融集聚论》中较系统地探讨了金融集聚的动因、机理,并对金融集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金融集聚具有金融集聚效应、金融扩散效应、金融溢出效应,并说明金融集聚如何通过金融功能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刘军、黄解宇、曹利军(2007)对金融集聚效应通过外部规模经济效益、网络效益、创新效益、加速技术进步效益、自我强化机制效益影响经济增长;金融扩散效应通过“涓流效应”和“极化效应”促进经济增长.丁艺、李林等(2009)把金融集聚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途径,为促进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另外,陈爱艳、宁军明(2008)还对我国金融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度,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的金融集聚程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明显的集聚优势;而且珠三角各地区的金融集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有部分学者认为金融聚集具有负效应,潘英丽(2003)指出,金融机构的空间集聚也可能有负的集聚效应,这种效应带来的不经济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分别是信息成本的增加、时区的差别、昂贵的办公楼租金和市场供给能力过剩导致金融业的过度竞争和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三、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评述

以上研究已经对金融集聚效应问题有所论述,为继续探讨金融集聚问题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主要成果可以概括如下:一是有关金融中心和产业集聚的研究为金融产业集聚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二是金融发展和金融深化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三是从金融的基本属性出发,由于金融资源突出的层次特征,决定了金融地域运动形成不同金融职能等级的城市,即表现为不同层次的金融集聚,这是依据空间思维动态地揭示出金融参与区域运行的驱动力,丰富了区域金融的研究.

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上述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传统的金融发展理论忽视金融的区域特征,对金融区域化现象解释效果较差;二是上述的研究中深入到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略显不够;三是对金融产业集聚研究的系统化与模型化探索尚显不足.这也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红,叶耀明.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07.11.

[2]潘英丽.论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金融机构的空间集聚[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2.

[3]刘红,叶耀明.交易费用视角下的金融集聚效应[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2.

[4]刘军,黄解宇,曹利军.金融集聚影响实体经济机制研究[J].管理学刊,2007.4.

[5]丁艺,李林,李斌.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6.

[6]黄解宇,杨再斌.金融集聚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7]滕春强.金融企业集聚:一种新的集聚效应的兴起[J].上海金融,2006.5.

[8]Shaw.E.S.1973,"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9]Young,Kitty,Mun,Kin-Chok.,Financial Centers in Asia:Implications for Bank Marketing in Hong Kong[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ank Marketing(Bradford),1990.8.

[10]Kindle Berger C P.The Formation of Financial Centers:A Study of Comparative Economic History[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4.

[11]Gehrig,T.1998,Cities and the Geography of Financial Centers.In J.Thisse and J-M.Huriot(eds.),The Economics of Citie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12]Clark,G.L.,2000,The Functional and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Investment Management Industry[J].Geoforum,vo1.31.

[13]Friedman,1986,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Development and Change[J].Internatio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Vol.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