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影响其监管应对

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853 浏览:58303

收稿日期:2007-09-18

作者简介:李杰(1973-),女,天津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中国会计学会成本分会理事,天津注册会计师协会编辑委员会委员,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天津分所副主任会计师,

孟祥军(1971-),男,1971年出生,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会计系博士研究生,天津注册会计师技术标准委员会委员,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天津分所副主任会计师.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上市银行实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后对2005年财务数据的重述结果,论述了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银行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及其监管应对,对于我国银行监管者辨识实施新会计准则对银行监管的冲击,总结监管经验,提高监管效率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关 键 词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上市银行,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7)12-0046-05

按照财政部的要求,上市银行自2006年1月1日开始执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财会[2005]14号),这一被称为“14号文”的文件规范与我国随后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范基本一致并对我国上市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了影响.

一、,实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银行财务报告的主要影响

2006年年报是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按新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披露的首份年报.作为会计政策发生变更的年份,上市商业银行需要按照新的会计准则规范对以前年度的会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和重述.因此,2006年以前在我国A股上市的五家商业银行,即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深发展银行都在2006年年报中对2005年的比较数据进行了重述,并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了执行“14号文”所引致的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

与上市银行在2005年度及之前执行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相比,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引致的会计政策主要变化表现在衍生工具的确认、,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金融资产减值、,利息收入确认以及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计量等方面.通过观察“净资产”和“净利润”这两个上市银行核心指标2005年重述数据的变化及其来源,我们可以分析新准则对上市银行的影响,其中净资产的变化又可以分拆为“未分配利润”和其他的所有者权益项目.

(一)会计政策变更对2006年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五家上市银行都因“14号文”引致了会计政策变更,从而对2006年期初未分配利润进行了追溯调整,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金融工具会计政策变更对上市银行2006年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数据来源:根据各银行2006年和2005年年报自行整理.

上表显示,执行新的金融工具会计政策对深发展等4家银行的期初未分配利润影响不大,但对浦东发展银行的影响达到31%,另一方面,只有民生银行因执行新的会计政策调减了期初未分配利润,其他4家银行均为调增.

5家银行中的3家在附注中披露了导致年初未分配利润变动的具体项目,从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变动来源于金融工具新的分类和计量要求.如浦东发展银行期初未分配利润追溯调整的增长全部来自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特别是“交易性证券利息收入”的一项追溯调整就使得期初未分配利润增加2.74亿元人民币,占追溯调整前期初未分配利润的52%.而导致民生银行调减期初未分配利润的主要因素是按公允价值确认根据原会计政策记录在表外的尚未交割的衍生金融工具,其对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为-2.22亿元,占追溯调整前期初未分配利润的13%.

各银行追溯调整后2005年末金融工具不同的分类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上述报表数据表现.浦东发展银行是五家上市银行中“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最高的,达到489亿元人民币,占追溯调整后2005年末该银行资产总额的8.5%,也是唯一一家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余额高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银行.将大量的金融资产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会使银行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化更为敏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波动性加大,因此,从国际银行实施金融工具准则的经验看,绝大多数的银行都没有选择此种策略.浦东发展银行的这种分类方式是否表明其更有信心应对公允价值波动对银行的影响,还需要实践检验.

另一方面,民生银行的期初未分配利润显然受到了来自于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化的较大冲击,而这与民生银行的大量衍生金融负债相关.经追溯调整后,民生银行在2005年末衍生金融负债余额为2.64亿元,远远高于居于第二位的招商银行的0.85亿元.各银行表内确认的衍生金融工具情况如下表2.

(二)会计政策变更对2006年期初其他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除对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外,金融工具会计政策变更还对五家上市银行2006年初其他所有者权益项目造成了影响.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金融工具会计政策变更对上市银行2006年期初其他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影响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数据来源:根据各银行2006年和2005年年报自行整理.

注:民生银行在其财务报表中所有者权益部分单独列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储备”项目反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基于横向可比的要求,本文按照22号准则规范,将其归入“资本公积”.

从整个净资产的变动来看,除民生银行调减了净资产以外,其余四家银行均为调增,总体上采用新的金融工具会计政策对上市银行的净资产产生正向影响,这与财政部在2007年统计的我国上市公司总体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净资产的影响是一致的.此外,从变动幅度上来看,其中3家上市银行的变动幅度绝对值在1%以内,对浦东发展银行的影响为2.4%,对招商银行的影响为5.4%,变动幅度均不是很高,这与银行业净资产额相对较大有关.

从影响来源分析,会计政策变更对资本公积项目的影响最为突出,这主要归因于新的金融工具会计政策要求将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该项目所致.其中,对浦东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影响较大,分别为5%和24%,特别是招商银行的资本公积调整变动超过12亿元,成为变动最大的银行.

对于浦东发展银行而言,其资本公积的调增全部来源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但为什么其变动值远高于除招行外的其他三家银行,从银行已有的信息披露中很难做出确切判断.

招商银行的情况则较为特殊,其资本公积的巨额变动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累计影响约为4亿元人民币,二是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影响9亿元人民币,即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对于已转换为股票的可转换债券,其公允价值与转换为股本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另外,5家银行中有2家的盈余公积没有变动,即使有调整的3家盈余公积变动也很小.其中对期初未分配利润进行了追溯调整的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没有相应调整盈余公积让人颇为费解.

(三)会计政策变更对2005年净利润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本次金融工具会计政策变更涉及到损益表的调整,并体现在对2005年度损益表的重述中,5家上市银行披露的会计政策变更对2005年度净利润的影响列于表3.

表3 金融工具会计政策变更对上市银行2005年度重述净利润的影响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数据来源:根据各银行2006年和2005年年报自行整理.

注:民生银行2005年度重述利润表记载的净利润为26.73亿元,比表中数据小0.83亿元,原因是除金融工具会计政策发生变更以外,该行2006年度还将原记录在所有者权益中的外币分账制报表折算差额于2006年度变更为计入损益表反映,因与金融工具会计政策变更无关,故予以剔除.

会计政策变更对上市商业银行2005年度净利润的影响迥异于对其净资产的影响.首先,在净资产变动中一直呈现出负向变化的民生银行2005年度净利润出现了正向变动,而呈现净资产正向变动的深发展、,华夏和招商银行会计政策变更减少了2005年度当年净利润,只有浦东发展银行保持了正向变动,但变动幅度也降低了很多.

与对未分配利润影响因素的披露一致,5家银行中的3家披露了造成2005年净利润变动的明细项目,每家银行都各有不同.深发展的调整主要来源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利息收入,而且是负向调整,推论是由于深发展会计政策变更前此部分金融工具分类为长期投资,主要是溢价购入且以直线法摊销,因此才会因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按实际利率法计算利息收入产生负向调整.浦东发展银行的主要变动则来源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按其附注披露的信息,该部分的变动由“衍生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计价、,交易性证券按公允价值计价、,交易性证券利息收入”构成,三者分别对2005年度净利润的影响为:-4193万元、,-75万元和15101万元.与这两个银行相比,民生银行的净利润变动来源就复杂很多,包括因衍生工具确认造成8900万元的损失,因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转回减值损失3000万元,同时确认这些金融资产产生的利息收入9300万元.

二、,实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影响分析

(一)公允价值的引入对银行财务报表带来了较大影响

由于部分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尤其是衍生工具按公允价值在表内确认和计量,使得商业银行的会计利润更多地受到金融资产市场变动的影响.而市场变动的随机性,造成了商业银行不同期间的会计利润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这从多数商业银行2005年度会计利润和2006年期初未分配利润几乎完全相反的变动中可见一斑.

在同样的政策背景下,浦东发展银行成为受新金融工具会计政策影响最大的银行,其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化而对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占调整前期初未分配利润的31%,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化对资本公积产生的影响占到调整前资本公积的5%.这其中,管理层依据其持有意图而对金融资产的类别划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其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金额和比例都是5家银行中最高的.这种分类策略与国际银行的已有实践和我国大多数上市银行或公司的策略有所差异,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浦东发展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未来波动.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内确认对银行的资产、,负债和损益都产生了影响,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行的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对各家银行的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都有所影响,但因各家银行从事衍生金融工具的业务量不同而影响有所差异.对于民生银行而言,期初未分配利润因其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化而调减2.22亿元,调减幅度为13%,显然受到了较大冲击.衍生金融工具是公认的复杂业务领域,其具有避险功能的同时,也可以带来巨大的风险.而新的会计准则下,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将直接影响到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银行的冲击会更为直接和迅速.

(三)有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规范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比于其他三类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分类条件是最不明确的,而其价值变动因素的确认却是最复杂的.可供出售债务性工具的利息收入和汇兑损益须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需要计入所有者权益.尽管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样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仍然存在减值问题,减值的核心就是在减值发生时将原先在所有者权益中确定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且规定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已经确认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

这些规定使得(1)究竟什么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很模糊,(2)将金融工具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方面可以继续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将利息收入确认在当期利润中,又可以回避因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对当期损益造成的冲击,(3)在评价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减少是意味着减值(在损益中确认)还是其他减少(在权益中确认)时存在大量的主观判断,极端情况下可能为报告利润操纵提供了机会.从这个意义上,将市场表现不好的金融工具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有可能成为部分公司最佳选择.也许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方面的优势,2007年1月1日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时,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304家上市公司中大多数公司选择将金融资产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四)信息披露不够完整和规范

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当企业发生会计政策变更时,应同时披露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的影响.但是,五家上市银行中只有华夏银行同时披露了由于实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而对2006年净利润的影响,“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增加报告期净利润83,911,855.76元,为债券投资重分类导致投资收益确认方式改变及递延所得税调整所致,增加资本公积155,643,904.98元,为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未实现损益及递延所得税调整所致.”而按照2006年报,华夏银行当期净利润1,457,043,272.90元,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引致的报告期净利润增加占当期净利润总额的5.76%.其他四家上市银行均未披露由于会计政策变更而对2006年度当期净利润的影响,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无从辨别其在2006年度所表现的迅猛增长中,归功于实际经营成果的具体比例.

此外,5家上市银行披露的财务报表格式各异,有的银行金融工具的相关报表科目名称还未调整,有的银行未将衍生金融工具确认进入报表,如果将5家银行2006年报的信息披露情况与新准则体系中《金融工具列报》准则的要求相比较,可以发现我国上市银行的自愿信息披露极少.

三、,新会计准则下的监管应对措施建议

(一)运用审慎原则对监管资本进行调整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和公允价值选择权,如前所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化以及“可转换债券”等嵌入式衍生金融工具对我国部分上市银行的会计“所有者权益”带来了显著影响.由此增加的会计资本,包含了没有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在稳定性和质量方面,与巴塞尔协议在确立统一资本监管原则中强调的资本“风险缓冲器”本质定义有所差异,在持久(permanence)、,随时可以用来抵补损失(ailability)、,金额可靠(reliability)等方面不能符合监管资本的要求.

但目前,我国银行按照银监会颁布的《关于印发资本充足率统计制度的通知》(银监通(2004)1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银行和监管当局都没有针对前述“会计资本”和“监管资本”的差别进行恰当的调整,从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及时发现银行风险.建议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及时制定针对“会计资本”进行审慎调整的相关指引,以保证银行“监管资本”的合格和稳定.

(二)充分关注银行公允价值评价的可靠性

在缺乏活跃市场条件下,金融工具公允价值需要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可靠性评价是世界性的难题.巴塞尔委员会针对此种情况,专门发布了《银行根据国际财务报告标准使用公允价值方法的监管指引》,我国银监会也在2005年予以转发和讨论,但具体实施中依然困难重重.

在我国5份上市银行的年报中,尚没有一家银行自愿披露其估值技术的具体信息,财务报告的使用人很难对其估值模型的设计和使用状况及其对财务报表的可能影响有所了解.要建立和完善估值模型,除了具有良好的建模技术外,历史数据的积累、,参数的取得也至关重要,而这些在我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都基本还是空白,这会对上市银行监管者带来极大的挑战.

(三)对复杂的事项制定更为具体的监管指引

如前所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等的计量及其影响十分复杂,如权益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可靠性和质量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银行监管者有必要结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在会计信息基础上对这些复杂项目的监管影响进行更为细节的规定,防止某些银行管理层因不同的利益取向而操纵银行信息,掩盖银行风险.


(四)加强银行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如前所述,我国上市银行不仅在信息披露格式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存在着某些重要信息的披露遗漏.建议银行监管机构在与会计准则制定者充分协调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银行信息披露规范,增强银行有效信息的披露量,保证银行信息的横向可比性.

(五)制订标准化的监管报表

鉴于银行使用新会计准则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建议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及时制定与新会计准则相适应的监管报表.一方面可以通过统一报表内容、,格式、,增强信息的可比性,及时发现个别银行的异常波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会计报表和监管报表之间的数据转换,减轻银行编制不同报表的负担,提高银行机构制作报表的效率.

(六)其他方面的监管事项

本文前述的分析和建议是建立在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2005年报表数据重述的基础上,且只针对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的内容.实际上,在2007年上市银行全面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后,还会有其他方面的重大变化和对银行监管的影响,如:(1)公允价值选择权的会计处理对监管资本的影响.按照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如果银行对负债使用公允价值选择权,银行自身信用等级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而产生未实现利得或损失,即银行自身信用等级降低,反而会产生利得.(2)流套期(Cash Flow Hedges)的会计处理对监管资本的影响.(3)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对监管资本的影响等等.另外,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要求与我国现行的监管标准存在着显著不同,如何恰当处理、,评价和监管这些差异,都对我国银行监管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四、,结论

银行会计信息和监管信息之间具有良好的共通性,这一点已经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正如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2004年6月发布的《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中明确表示的那样“委员会及其成员国计划继续与会计当局进行积极对话,以尽量减少监管和会计标准之间不应存在的差异”.但另一方面,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的目标不同,使得二者对信息的要求有所差异.为此,在新会计准则下,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只有采取恰当、,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在充分利用会计信息的基础上,按照监管要求进行适当调整,探索出适合我国银行监管的道路,才能保证我国银行体系健康稳定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