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与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

更新时间:2023-12-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521 浏览:70599

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新型城镇化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但新型城镇化又是一个大而广的范畴,金融应如何跟进?本文从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研究入手,为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寻找切合点与着力点.

一、城乡统筹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研究

(一)城乡统筹的含义.城乡统筹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将城镇与乡村纳入统一系统之中,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全面考虑,统筹解决城乡发展中所存在的不均衡问题,促进城乡各种资源双向流动,逐步化解城乡二元制发展模式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协调城乡发展,实现城镇对农村、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效应,产生城乡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城乡居民平等共享社会进步发展成果的良好局面.

(二)新型城镇化的含义.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怎么写作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具有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等特征,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推动作用.

(三)通过城乡统筹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必要性.首先,城乡统筹将加快“人的城镇化”.城乡统筹思路下,财政和转移支付将适度向农村倾斜,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合理转移,促使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完成人的城镇化.其次,城乡统筹是新型城镇化质量保障.立足城乡统筹,以工业促进农业,以城市带动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拓展农村市场,才能实现城乡良性互动,通过促使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增长,实现共同富裕,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长久动力,为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提供坚实保障.其三,城乡统筹有利于“四化”协调发展.其四,城乡统筹有利于城乡均衡发展.城乡统筹注重土地利用及规划建设,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有利于形成城市、城镇、新型农村有机协调发展模式.

二、益阳市城乡统筹规划

(一)益阳市城乡统筹发展模式.一是“三集中”.即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其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是关键,因此,益阳市将土地流转作为现代农业建设重中之重,扎实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颁证和土地信托流转工作.二是“六一体”.指的是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怎么写作、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由于规划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城乡规划一体化正处于先行阶段.三是“四基础”.指的是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村级公共怎么写作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治理四大基础工程.在这四大基础工程中,核心是基层治理机制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

(二)通过城乡统筹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具体规划

1.完善城乡统筹规划.加强城乡统筹规划工作,有利于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引导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利用各类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协调城乡利益格局,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2.创新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模式.与一般流转形式相比,“益阳模式”主要有三个优势:一是由于实现了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彻底分离,大大提高了土地流转的规范性,二是由于政府全额出资成立土地信托机构和相似度检测怎么写作,使得土地流转更具效率和安全性,三是由于委托人、受托人以效率为原则市场选择,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益效益.同时,在缩小城乡差距、改善乡村治理、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等四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13年底,全市共整合涉农资金达10.1亿元,引入一次性流转500亩以上的规模企业157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全年共流转土地269万亩,其中流转耕地168万亩,占全市承包耕地总面积的42.4%,流转率居全省首位.

3.政府主动作为.一是把基层治理机制改革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保障,二是把农村清洁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三是把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向.目前,集中居住点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全市共确定了12个农民集中居住试点区,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市财政投入500万元用于沅江草尾镇新安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大通湖北洲子镇明确补贴政策,对村民拆房建房的,以一基一户、面积90-120平方米为标准,每户按新建面积补贴2.6-3.5万元不等.

三、金融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现状

(一)金融投入不断增加,支持城乡统筹力度逐步加大

2013年末,我市本外币贷款余额505.53亿元,比年初增加81.08亿元,同比多增16.47亿元,同比增速为19.1%,比去年同期提高1.14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主要从四个方面加大了信贷投放,扶持城乡统筹发展:1.加大了“三农”信贷支持.涉农贷款余额292.48亿元,比年初增加49.46亿元,占贷款增额61%.2.增加了工业贷款投放.净投放工业贷款21.56亿元,同比多增5.44亿元,增长33.75%.3.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中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持续上升,中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合计239.03亿元,比年初新增43.86亿元,增长22.47%,其中,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合计86.27亿元,比年初新增10.32亿元,增长13.59%.小、微型企业贷款分别新增5.25亿元和5.08亿元.4.加大县域发展支持力度.高新区、赫山区、资阳区贷款余额为268.9亿元,比年初新增37.91亿元,仅增长16.41%,低于贷款总体增速2.69个百分点.增额占贷款新增总额的46.76%,南县、桃江、安化、沅江4个县市贷款余额236.63亿元,比年初新增43.17亿元,占新增总额的53.24%.5.扶持个人消费贷款.个人贷款余额188.31亿元,比年初增加35.36亿元,增长23.12%,高于本外币贷款增速4.02个百分点.从消费贷款品种看,主要集中在购房贷款.个人购房贷款余额45.21亿元,比年初增加12.95亿元,增长40.14%. (二)金融支持城乡统筹所存在的制约因素

1.金融生态环境欠佳,制约金融投放新型城镇化力度.近年来,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涉农领域贷款投放力度,有力支持了“三农”发展.由于金融生态环境欠佳,多次出现企业恶意逃废债现象.一是涉农企业贷款风险较大.以农发行为例,截止2013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为17.95亿元,比年初新增2.82亿元,不良率达18.17%,比年初增长1.32个百分点.受2013年棉花收购贷款和粮食收购贷款未清零影响,2013年初投放和收回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棉、麻类贷款,今年已基本停止了续贷.二是农村地区的信用意识淡薄,贷款到期归还率低.我市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农户联保贷款业务,有力支持了农户经营发展,但部分农户诚信意识不强,不良贷款不断发生,仅农行2013年农户小额联保贷款就新增不良贷款1000多万元.涉农领域贷款成本高,投放难度大,当前不良率又呈现不断攀升态势,大大挫伤了金融机构投放“三农”的积极性.三是民间融资行为趋于活跃,金融风险不断攀升.根据益阳市中支监测和调查,2013年4季度,益阳市累计发生民间借贷交易额264.08亿元,同比增加175.17亿元,增长197.02%.

2.金融不均衡现象明显,新型城镇化城乡协调关系受制约.一是机构网点数减少,金融投放渠道缩小.二是支持能力相对有限,难于满足城镇化的金融需求.三是涉农企业长期需求难满足,金融支持乏力.

3.农业自身特性影响,制约新型城镇化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一是农业天生具有弱质性,经营风险较高.由于农业生产对自然有很强的依赖性,就农业总体来说,仍是靠天吃饭的格局,这意味着农业面临着自然条件、市场环境和政策因素三重影响,农业生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较大,金融机构信贷支农风险较大.二是农业贷款占用周期较长,与金融机构经营理念相冲突.现阶段农业贷款一般最长时间为一年,最短的几个月,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在一年内能够回收成本并偿还贷款的可能性不大.三是涉农企业发展程度较低,信贷缺乏有效载体.由于我市涉农企业整体规模较小,客观来看其信贷资金吸纳能力不强.我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原始积累历程短,农业企业规模偏小,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经验,自身信用难以满足融资需求.调查发现,大部分涉农企业所占土地都是租用农业集体土地,无房产证与地产证,无法用于申请银行贷款.

4.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信贷条件,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承贷主体不明确.二是缺乏有效抵押物.如益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全部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土地,而按照目前政策,划拨土地不能单独作为抵押标的物.三是公益性强,不适合商业开发.基础设施项目大都具有社会公益性性质,往往没有经营性资产产生稳定的流,还款能力难以保障,制约了金融对民生项目投入.四是投融资平台贷款受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匮乏.据调查了解,我市投融资平台贷款九成以上投向基础设施建设,但当前投融资平台贷款属于严格调控领域,基础设施贷款呈现“断流”态势.

5.小村镇缺乏信贷能力,制约新型城镇化城乡均衡发展.一是小城镇、村资源有限,信贷承载能力差.二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难于争取金融支持.农村金融支持步履艰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融资渠道少,不少村为筹资建设资金,不得不向个人集资或向民间高息借款,导致负债累累,据随机调查14个村发现,村集体平均负债93.9万元.


6.难以满足农民工金融需求,不利于“人的城镇化”推进.据了解,农民工金融需求主要集中在回乡创业贷款.调查中农民工普遍认为:金融机构的不重视是金融需求无法满足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相应的金融支持政策,选择回家创业的农民工只占极少数.

四、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继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努力维护金融运行稳定.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提高全社会金融素质,多渠道、多层次向社会宣传推介银行的金融业务、金融产品.加强企业信用培植,提高企业信用等级.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管理办法和信用评价体系,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切实增强企业融资功能.继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大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引进力度.密切关注辖内金融运行,加强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监测分析,高度关注房地产行业、政府融资平台风险,防止企业资金链条断裂造成信贷资产质量变化,切实维护金融稳定.

(二)加强城镇化建设的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探索多元化的城镇建设资金筹集方式.深化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多元化的城镇建设资金筹集方式,形成城镇化建设的市场化扩张机制.一是加大城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二是逐步改进财

政支农方式.三是将部分基础设施逐步商品化、市场化运作.对于基础设施,可以考虑鼓励企业、个人建设经营承担.对于绿化、环境卫生、广场等,可通过政府统一招标选择管理单位.对于财力欠缺的小村镇,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政策倾斜,加大镇级财政留存资金比率,增强其支付能力,并可考虑通过特许经营权(BOT)等方式利用社会资金,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快完善金融体系,增加中小金融机构.国有大型银行由于受国家政策、上级行经营策略影响较多,不能及时根据我市实际状况开发新产品,这就要求大力倡导和鼓励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这类经营策略灵活、自主性和创新性较强的金融机构,加快金融怎么写作组织体系的完善,拓宽融资渠道.

(四)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金融机构按照“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要求,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战略新兴产业、小企业、产业转移、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对于中小企业、“三农”等领域信贷投放较多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适度提高信贷投放宽容度.加大银企对接工作力度,继续满足重点项目和优质企业的资金需求,积极引导项目和企业向高新区、示范区、工业园区发展.完善绿色信贷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和国家重点项目以外新上项目贷款,进一步加大对环保产业、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信贷支持.紧跟国家及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优化信贷资源结构、盘活总量、保持增量、优化存量,促进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

(五)根据城乡统筹发展新形式,创新金融怎么写作.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政府贴息的办法,激励银行和各种融资机构简化贷款手续,在保证信贷安全的基础上,加强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确保经营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对经济实力强、资信好的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主体给予一定的信贷授信额度,允许各经营主体以联保等形式贷款手续.二是建立并实施农民住房产权登记制度,允许农民房屋和土地经营权证抵押贷款.三是搞好信贷品种创新.扩充抵押品种,银行机构针对当前农村抵押品欠缺和不足的现状,可在农房抵押、动产质押、农业机械抵押、农业订单质押、在建工程抵押和林权质押等方面有效地探索和尝试,以补充和完善抵押贷款条件.四是建立农业风险保险体系,降低或分散农业风险.建立以政策性保险为主的农业保障体系,政府对商业性保险公司提供的农业保险业务给予政策优惠,通过商业性保险公司来开展农险业务.通过构建农业保险体系,降低农村土地经营主体的自然风险.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