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改革

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39 浏览:20169

摘 要: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通识必修课.但教学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教学模式与社会需要之间极为不适应.传统的授课时间长,学生能动性和兴趣差.

关 键 词 :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021-01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公共必修课,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多年的教师,都会感到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在教学中,开始学生都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就是学习如何上网.但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展开,学生发现与想象完全不符,从而失去兴趣.为此,对于如何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资源,进行教学研究,采用何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就业需要,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

一、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应用软件更新快,教学课程滞后

职业教育的方针是“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也应围绕这一方针开展.在教学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忽视技能的培养.教学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观念落后使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大打折扣.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少,教学手段单一

计算机基础教学,理论知识占小部分,大部分内容是日常软件的使用.有的教师还在采用口头语言和板书教学,不仅教师难教,而且学生也感到抽象难懂、苦燥乏味,学生不能跟随教师进行操作练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费力又达不到效果.

3.考核体制陈旧,评价指标少

目前多数学校同课程采用统一命题、考试、评卷,这种考核方法公平、合理.但是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基础课来说,采用这种考核方法却存在很大问题,单凭一张考卷来考察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很不科学的.有的学校采用卷面考试和上机考试各占一定比例的办法,但上机考试时间有限,题目较少,考察的知识点并不全面.

4.学生基础总体较差,程度参差不齐

现在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是没有考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或者同等学历的社会青年,基础差,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学过,有的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使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做到面面俱到.这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

二、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现状,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重点围绕贴近实际应用,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出发,以提高技能为宗旨,使课程内容先进、应用性强.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积极更新 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精讲多练,精讲要求教师讲出内容的精髓和基本知识点,多练要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生的实际操作应在教学中占大比重,将能力培养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以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和举一反三能力.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

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有更好的直观性和交互性.在教学中,应尝试上一些学生作品演示课、任务实现讨论课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资源共享,让学生自发讨论问题、在线答疑、学生作品展示等.

3.模块化教学

根据该课程内容,将其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中英输入、Windows操作、网络通讯、WORD、EXCEL和PPT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及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毕业所需,按需施教,精简知识.以掌握必要的技能为目的,以怎么写作学生就业为目标.

4.任务驱动

每个模块的知识点掌握通过一个或多个任务来完成.比如,在“信箱申请及使用”知识点中,要求学生完成信箱申请、添加通讯薄、写邮件、上传附件、读邮件、发邮件等小任务组成.这些小任务非常具体,学生容易完成.上机前,完成哪个模块、哪些任务,教师都具体布置给学生.在操作时,学生明确练习内容,避免因上机目的不明导致学生无所适从.

5.过程性评价

每次上机,安排相应任务,下课前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记录,学生每节课都知道完成了什么,完成的怎样,学习就会有成就感.最后期末成绩可直接由平时成绩评出,这样成绩公平合理.教师也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6.注重团队合作精神

对大型综合作业,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设置小组长,小组成员分配不同任务,由小组共同完成任务.这种方式贴近学生实际,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于,既能发挥学生个人特长又体现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当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示时,能产生成就感,增强学习主动性.

三、总结

如今,随着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日益更新,职业中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更应针对实际,注重学以致用.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学习能力,从根本意义上贴合实际,完成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