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五步法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965 浏览:45747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渠道,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场所.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今天,精心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不仅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良药,更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必要条件.面对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如何跟上步伐做好教学结构的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关 键 词 :计算机 教学 结构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6(a)-0200-02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形成了“满堂灌”的模式,老师累、学生苦,结果却是高分低能或无分无能,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为此,我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初步确立了五步教学的结构.这里五步是指“导、读、作、议、用”五个基本的课堂教学环节.

1.导

导是指上课伊始,注重用新颖的方式导入正题,激发学习兴趣.基本方式有:或提一个带启发性的问题;或做有趣的小实验;或讲科学家的小故事;或讲本课在计算机史上的重要地位等例如:讲鼠标使用方法时,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个有趣的小球碰撞实验,在游戏趣味中引导鼠标的使用;又如在准备讲解五笔字型输入法前,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兴致,特地安排同学们到多媒体教室,给大家演示录入几分钟文字,在静得出奇的教室里,只听见清脆的击键声,一行行文字刷刷显示在屏幕上,一双双一眨不眨的眼睛看得入神;在讲解QBASIC课程里作图一节时,首先演示在物理课程中难懂的小球碰撞现象,一方面让学生贯通学科学习;另一方面激起他们想知道怎样才能编出这样的程序等这样,一开始就吸引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寻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万事开头难,找好了开头,知识的泉流就会潺潺流出.

2.读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会学”的基础是会“读”,读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主要材料,它是计算机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计算机学科特点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制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同时,阅读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出发点,按阅读教材的深度,可分为泛读、细读、精读和回读四种.

(1)泛读――自学一本书.检测期中,我布置学生自学下学期的内容,把握大致结构.每章写一个知识提要,分类归纳概念、操作、应用等几部分.对下学期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每位同学可尽自己能力自学到相应的程度.

(2)细读――自学一节内容.上新课前,按老师列出的阅读提纲仔细阅读,回答提纲中的问题,初步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3)精读――突破重点、难点.在细读的基础上,关键的字词要罗列出来,深入理解其含义.例如:在Photoshop和Flash教材中,对“层”的概念理解和运用,Photoshop中通道的内涵等等,须细细琢磨方能运用自如.

(4)回读――课后阅读.这是一个反馈学习的过程,指学生在上完新课之后,对所学知识进行课后再阅读、消化,与课前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比较.这一环节往往不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认为课堂内容知晓了,没必要进行回读,事实则不然,它是前面三个环节“读”的深化和拓展.通过这一过程能利于课堂知识的“头脑再现”,利于对课堂内容的消化,利于教材的识记,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泛读和细读一般指在课前预习的环节中进行.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都在强调预习解读教材,但不少教师只强调预读的具体内容,未提出具体要求;有的教师只有布置,没有检查,让预读流于形式.课堂上的读,可安排精读(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安排细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老师就略讲或不讲,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3.作

作是指操作实验.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后,还得眼见为实.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抓住了实验,就抓住了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和本质,实际操作教学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它能让学生动手动脑,精力集中,思维活跃,全身心地进行观察和思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它能培养学生事实求是、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效果也好.讲计算机不如操作计算机.“作”分为:

(1)学生试作――个别学生尝试操作.对某个教学要点,在老师讲解之前,为了了解学生对本知识点的“读”的掌握情况,请个别学生尝试性的操作本知识点,一般情况请三个档次(好、一般、较差)的同学分别演示,通过他们的演示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在下面的讲授中予以重视.所谓“千人千面”,每个人的想法和实际操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个别学生的演示中,其他同学也可对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找到自身存在的差异,加深印象.

(2)演示操作――老师做,教师在做中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老师动作要熟练、简捷,操作过程要清晰,可见度大.使抽象复杂的理论直观生动地显示在学生面前,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掌握规律、突破难点.例如:学生对Photoshop中纯理论的层与层之间的关系以及对通道概念的难以理解,教师通过演示操作,使学生很快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起来,自己操作起来也就轻松自如了.其它可演示的还有高级语言程序关键行演示、电脑硬件的安装演示等,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将理论从实践中展现出来,这样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总之,尽量直观呈现,避免空说无凭.

(3)学生操作――学生做,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考,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已在积极主动地思考.我要求学生操作时不能带书,只能带好自己预习的笔记.一方面让学生养成做好预习写笔记的好习惯(笔记中理清对本内容的理解,注明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在实验中验证),另一方面让学生不要养成对课本的依赖性,不要盲目崇拜.主要是让学生认真预习,对操作目的、组件、步骤要心中有数,这样,经过自己的预习理解再操作,印象会更深刻.要提高操作技能,必须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尽可能将演示操作变成学生操作,因为在演示操作中,往往是同学们对老师的演示能领会,但是一旦自己动手时,有时就显得很不适应.而且从学生“好动”的天性来讲,动手操作也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技能能力. 4 议

议是指老师把易混淆、易忽略、易出错的问题提出来,让同学们展开讨论,老师适时点拨,去伪存真.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老师在安排讨论时,要注意讨论的范围,一般说来,前后桌的四人小组讨论参与率比集体讨论参与率要高,效果也好.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老师也可适时加入到讨论当中去,师生之间的讨论使疑难问题得以及时解决,思维方向得以及时校正.学生之间的讨论使之思维得以相互启发,促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相互帮助.同时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增进同学间、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一个合谐的、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


5.用

计算机是现实世界的微观反应和人类经验的总结,是构成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必须与计算机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正如“学以致用”一直是我们所倡导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所学的知识尽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切入点.包括以下几点.

(1)当堂处理书上的练习和习题,减轻课余负担.

(2)实现生活中的现象.比如通过编制程序实现滚动小球碰撞,通过Flash软件实现卡通画的制作,利用Photoshop实现精美图片的修饰,在母亲节由同学们自己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制作一幅送给母亲的画等能实现与生活惜惜相关的现象,大大增强同学们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利于学生增强学习信心.

(3)展示:给大家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让学生的作品能够在全班、全校甚至在网络上展现,给学生以自信.例如:利用Photoshop修饰个人照片,同学们全身心投入,通过投影展示优秀成果,同学们鼓掌庆贺,课堂气氛活跃.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成就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计算机竞赛,展示自己的才能,培养他们从小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从而更好的适应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每堂课,教学的重心要放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学生的活动时间要占一半以上,因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及外来的一切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主动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有意义.

在五个教学步骤中,老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老师如何“导演”导得如何,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学中,同时着重要做到:

(1)准备好阅读提纲和议论的问题,演示适可而止.中学生阅读教材常常抓不住重点.老师就要拟出提纲,让学生在寻纲求答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提纲要由浅入深并能在书上找到答案;议论的问题一般没有现存答案,是为了突破重、难点而设的“陷阱”,深度上要加深理解,广度上要与相关知识相比较,设的问题要准、要巧,演示的操作要精,要点评得恰到好处,不能从头到尾演示给学生看,留下一部分给学生思考得出结论的空间,

(2)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参与.课堂上学生活动多,同学们的表现花样百出,对正确的要表扬,错误的要耐心引导,让每位同学都感到轻松愉快,尝试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的信心.

本人教改试用五步教学法以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强化,激发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成绩明显提高,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发展显著.当然,教无定法,但只要我们把握了学生为主、合理引导的教学方式方法,相信,我们明天的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