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与

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827 浏览:119631

摘 要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和方法.通过对重点高校和地方普通高校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重点分析了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最后提出了针对该课程进行改革的四点建议.

关 键 词 :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课程;网络化教学平台;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4-5848-03

Talk on the Pres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Basic Computer Course and the Countermeasure

LIU Zhi-liang, GE Wen-geng

(Huanghuai University,Zhumadian 463000,China)

Abstract: The goal of college puter teaching is to train the students to master certain puter basic knowledge, puter technology and methods. Through the local colleges and key universities teaching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basic puter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of the course for the four suggestions.

Key words: puter basis, present teaching situation, course, work teaching platform, information literacy

1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背景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和学习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工具.我国计算机基础教育开始于1978年,当时高校恢复招生不久,仅有少数高校在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了高级语言课.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高校才逐渐普及计算机基础教育.国家为了更好地督促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于1997年颁布执行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与此同时,一些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通常会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这就使得各个高校很重视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但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反馈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不少毕业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脱节,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分析主要有几点:

一是学生基础差异很大.虽然教育部早在2006年就已制定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规划和教学大纲,目标是在21世纪前10年内,要逐步普及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让越来越多的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摆脱“零起点”,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城乡的巨大差异,仍有一部分学生还是“机盲生”,大学新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这是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首先所面临的问题.

二是教学形式单一,实践不够[1].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练习,才能形成相应的技能.早期计算机设备比较昂贵,学生的上机时间受到较大限制.随着大多数高校硬件条件的改善,学校一般都投入大量资金购写计算机设备,但这也是和学校的扩招同时增加的,因此从比例上来分析,仍处于人多机器少的状况.大部分学生除了正常上课的时间外,很少会利于业余时间来练习计算机操作,即使少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占有了计算机,也常常会网上聊天或打游戏,这样学生的上机时间就不能保证,从根本上也就无法提高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质量.

三是教材的不完备,直接导致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效果不好[2].传统的数理化学科在高等教育中有着较长的历史,其教学大纲中对教学目的、内容有着严格而明确的规定,所用教材一般是统编教材,比较有权威性;而计算机教育引入课堂较晚,各个高校的计算机教学情况差异较大:教学大纲一般是由高校自行修订,尽管社会上有不少关于计算机基础的教材,但相当一部分教材存在严重雷同情况,不少高校在选取教材时,没有分析自己学生的学情,常常会出现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当然无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该文从“211”院校中选取若干学校,同时又选取若干地方普通高校,让它们和重点大学形成对比,来调查分析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情况.调查从课程设置、实施、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来分析,从中看到未来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趋势.

2.1课程设置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上,重点大学和普通高校没有什么差别,全部都是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进行开设的.像中山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文科)》,《理科计算机应用基础》,《C++程序设计》,《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动态网页设计与电子商务》.而河南师范大学的是:《大学计算机基础》,《C程序设计基础》,《VB程序设计》,《VFP程序设计基础》,《Ja程序设计基础》.从这两个典型的例子可以看出,其实很多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另外,根据各个高校专业的不同,都有各自的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有理工类教学大纲,医学类教学大纲,人文类教学大纲.北京大学根据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的不同需求,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划分为计算机专业(A类)、理科非计算机专业(B类)、文科专业(C类)三类,目的都是为了因材施教,尽最大可能的提高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效果.

2.2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上,在这方面“211”院校与普通地方高校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以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重庆大学为例,可以看出我国目前重点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施情况:西安交通大学建立数字式教学平台,该平台集成课程网站、上机考试系统、多媒体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等.通过最近几届新生的教学实践,在众多教师制作的课件中优选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将选出的课件再经过专业美工处理,力争在出版社出版发行.与此同时,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由原来采用大批教师人工授课教学模式,转变为采用网络化的数字式授课教学模式,同时实现网上实时答疑,网上提交和批改作业、网上自助式学习和实验、网上自我测评;北京大学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发布在网上,成为网络课程;重庆大学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微机接口及应用等14门计算机课程变成网络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还有其他的重点大学,它们都有自己的网络课程,这样就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而其它的普通地方高校,从它们的校园网上来看,根本没有网络课程.像河南农业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等.可见,它们的教学方式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上机等方法来组织教学.


2.3教学评价

目前,根据课程的不同,各个高校的计算机基础大多采取笔试和上机考试相结合的考评方式.笔试考察的是学生的基本知识,而上机考试则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从2006年的2门国家计算机基础的精品课程来看,一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二是杭州师范学院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由于这两所大学都开发了“无纸化”考核系统,所以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评方式都采取“无纸化”的上机考试,学生通过在上机考试系统上注册就直接可以参加考试.和仍有一大部分的高校仍旧采用笔试考核相比,上机考试更能促使学生积极实践,更有利于技能的掌握.

3建议与对策

鉴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上述问题,应该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该文在调查多个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之后,提出以下四点建议[3-6].

3.1计算机基础教学分层、分类规划和实施

由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所以不少高校都对计算机基础进行了改革.以中国人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出台的新举措为例,人大对计算机基础教育实行分层、分级教育改革,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允许部分基础较好、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在提前完成全部作业的基础上提前进行期末考试.期末考试的题量和难度与全校期末统考相当,如果学生的提前考试成绩达到70分以上,则可以申请提前结课,结课后学生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更多拓展内容和高级课程的学习上.还有些大学在新生刚入学时,先对学生的计算机技能进行考核,然后让他们进入到不同层次的学习中,对于那些基础特别好的学生允许免修,基础差的学生再划分为若干等级,实行分层次教学.

此外,高校还可以根据专业对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需求的不同,分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比如一些专业,对计算机专业的知识要求相当深入,而另外一些专业,则完全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工具使用,因此应依据有限的学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以北京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为例,根据专业不同,有不同的教学大纲,开发不同的教材,争取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努力地学习,最终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达到计算机基础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3.2抓好重点基础课程的建设

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础,只有有了好的课程,再加上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有好的计算机教学,才能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所以搞好计算机基础教学,就要开发好最基本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各个高校应该分析自己学生的学情,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讲授知识时有所偏重.比如对于会计类专业,应该在数据库方面的知识加以倾斜,以达到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相融合,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3网络平台+数字资源基础上的自主学习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基础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从黑板到投影仪,进而到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目前,随着我国高校校园网络资源的开发,学校已经有条件进行网络化教学,大部分高校学生宿舍已经有了网络接口,不少学生还拥有了自己的电脑.同时,学校都在不断的购置计算机设备,学生上机困难的局面已经基本解决,下一步就是探究如何更好地利用校园网中的共享资源,这实际上就是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网络化教学平台是在校园网支持下构建的现代化教学环境.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高校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也应该不断的改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以西安交通大学已经建立的数字式教学平台为例,该平台集成课程网站、上机考试系统、多媒体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等,采用网络化的数字式授课教学模式,实现网上实时答疑、网上提交和批改作业、网上自助式学习和实验、网上自我测评.

此种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的首要前提是“网络平台和数字课程资源”.所以高校要加强自己的网络资源建设,开发优质的课程,把它发布到网络平台上.课程资源系统要具有网上实时答疑、网上提交和批改作业、网上自助式学习和实验、网上自我测评系统等多项功能.在信息化社会,如何去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通过网络环境教学,让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开阔学科视野,让学生学会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

3.4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教学目标

信息素养的定义是:能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的教育实质就是培养大学生快速的获取知识的一种能力.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其就像用纸和笔一样,是人人必备的基本功,这也是现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计算机基础课的很多内容都与信息素养有关,例如在讲授网络知识时,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社会信息化的认识,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意识与能力.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通过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到什么是信息化社会的学习模式和工作模式,以及如何获取这种知识的能力教育培养.总之,计算机基础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更为密切,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应该以信息素养为教育目标.

4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获取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一种很重要途径,该文重点分析了影响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成因,从分层次教学、课程建设、网络平台建设、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当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必然会发生新的变化.但是,只要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师勤于思考,不断改革,就一定能跟上技术的步伐,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