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中医药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

更新时间:2024-01-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534 浏览:131241

摘 要 以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为基础,结合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当前形势下高等中医药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等.

关 键 词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信息化;计算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081-03

Thoughts on Reform of Computer Courses in Higher Institutions of Chinese Medicine//Guo Fengying, Han Aiqing, Zhang Weiwei, Tang Yan

Abstracts Based on research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puter teaching in higher institutions of Chinese medicine, proposed several points on the puter teaching reform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cluding teaching content, mode of teaching, and mode of studying.

Key words higher institutions of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puter teaching reform

2010年,教育部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推进落实该规划纲要,2012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怎么写作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高等中医药院校如何抓住机遇,以《规划》为指导,加强构建中医药信息化人才培养平台,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学结构以及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积极开设中医药信息学相关专业,将中医药信息化教学列入中医药继续教育中,大力提升中医药专业人才的信息素养,培养一批具备中医药学、信息学、管理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不断巩固和扩大中医药信息化高素质专业队伍等一系列问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仅以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为基础,结合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当前形势下高等中医药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等.

1.高等中医药院校计算机教育的现状

计算机课程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陆续在高等医科院校开设的,开始一般只在本科生中作为选修课要求.1993年起,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列为中医药院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教育部在1995年颁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非计算机专业)》中,明确提出计算机基础教学要达到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计算机文化基础,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牢固的“计算机文化意识”;第二层次,计算机技术基础,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软件知识,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第三层次,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任务是将计算机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调查,在全国25所本科中医药院校中,基本上实现了所有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普及,部分中医药院校以不同方式开设中医药信息学课程和设立专业与方向.其中,6所专门建立了独立的中医药信息相关院系,9所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7所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4所院校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展了中医药信息学研究生教育,培养中医药信息化专业人才.

2.高等中医药院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和层次性

首先,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中医药院校有不同的主干专业,如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等,而计算机教学对所有的专业采用统一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缺乏专业针对性,比如中药学专业和中医学专业在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有很大的不同.

其次,教学内容缺乏层次性.随着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城市中小学开设了不同程度的计算机课程,家庭计算机使用也得到了很大范围的普及,有的大学新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有了计算机基础,而来自偏远农村的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并不高,这就造成了大学新生计算机使用水平和应用层次参差不齐.教学内容缺乏层次性教学,势必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或根本没兴趣学,有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

2.2 教材建设相对落后

随着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融合不断深入,针对不同专业计算机应用的教材建设跟不上专业应用的需求,面向中医药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教材比较匮乏.

2.3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没有实质性革新

从事一线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对计算机软件的教学采用PBL教学法,对数据库及程序设计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但仍然采用传统的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面对面”的教学模式. 2.4 考核方式相对落后

目前,北京中医药大学计算机课程的考核大多采用传统笔试的考核方式,这与计算机应用的特点不相适应.由于医药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实践性非常强,一方面,单纯的笔试考核增加出题的难度,需要费劲脑汁思考如何把一个操作题用文字表述考核,而学生则需要死记操作步骤才能得高分;另一方面,标准答案不一定标准,因为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可以使一种结果用多种方式实现.

2.5 计算机课程课时有缩减趋势

随着医药专业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所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越来越多,不论是专业课教学,还是其他非专业课程的教学,都需要越来越多的课时保证,如果要增加专业课的课程,势必要缩减其他非专业课程的课时,看似与中医中药无关的计算机课程成为考虑缩减的对象.

3.对高等中医药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3.1 教学内容改革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医药领域也不例外.中医药专业的发展要想不断创新、实现现代化,必须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高等中医药院校计算机教学应从专业的实际应用出发,围绕中医药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以应用为主线构建计算机课程体系.

笔者参考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教高司[2007]1号文件”及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1],对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了分类,如表1所示.第一类为公共基础课,要求全校不分专业,学习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信息素养,了解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第二类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课,比较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如编程语言、网络技术等.第三类为计算机技术与专业结合的课程,如医学数据库设计与应用、HIS系统、医学多媒体技术、医学图像处理、医学信息学等.第四类为提高课程,面向研究生开设医学信息决策与支持、医学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等课程.


根据《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建议医药类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采用“2+X”形式:“2”代表大学计算机基础(医药类)和程序设计基础两门必修课,“X”包括医学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等课程为选修课,根据不同专业的应用需求来设计课程.

3.2 采用生态型教学模式

《规划》提出,加快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推动学科工具和平台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怎么写作的意识与能力.

基于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产生出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灵活性与方便性,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等.传统的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面对面”的教育模式受到挑战.

生态型教学[2]是一种后现代视野下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本,关注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营造自主课堂氛围,改变满堂灌和注入式的现状,将课堂传授与课外动手相结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生态型教学模式致力于构建和谐课堂,强调创设一种生命化、生活化、生成化、联动化的课堂生态氛围,倡导教师、学生在课堂生态环境中的共振共生,从而形成“无为而教”“学而有为”“师生两忘”的教学生态系统.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教学内容“精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带着问题和需求去学习,体现了学生的差异性;课堂不再是学习的主要场地,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知识,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小组互助合作、讨论达到学习目的,形成“师教生、生教生、师生互动”的效果.

生态型教学模式不拘泥于某种教学方法,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各种合适的教学方法.如结合计算机应用的特点,融合使用多媒体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等,培养学生参与的课堂氛围.

3.3 建设共享的“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

通过网络平台将中医药院校的教师、学生、科研人员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学科优势互补、师生相互促进、资源共同积累的平台,建设一批精品课程库,为学生自主选择内容学习、教师开展教学科研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提供广阔的天地.

3.4 反向教学法

“反向教学法”一改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的模式,发挥学生主动性,变学生的被动上课为主动要求.在讲授计算机类课程时,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由学生课下查阅资料,开展网上自学,试着完成任务;课堂上,针对任务中所遇到的问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解决,也可由完成得好的学生演示任务完成过程,由教师形象点评,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带着兴趣和任务去学习,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3.5 多元的考核评价方式

针对不同的应用课程,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例如:在学习Word 2010时,就可以让学生做一篇图文并茂的毕业论文、求职简历、课题申请书等,从内容设置到排版布局;学习Access 2010时,要求学生制作一个医学数据库应用系统;学习Project时,就让学生以一个课题负责人的身份,对一个科研课题做一个日程任务安排,将科研课题以项目的方式进行科学管理等.这种根据不同的科目的内容选择最接近学生实际应用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考核,既能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又可以对他们的专业学习提供帮助.

4.结语

中医药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计算机教学对培养中医药信息化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需要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还应当把计算机教学改革与中医药教育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逐步建立符合信息化社会要求的中医药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