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136 浏览:146263

我们知道,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拥有幸福而完美的人生,是让他们成为有用于社会之材.那么,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而和谐的教育:既重视智力开发,又重视健全人格的塑造;既大胆、合理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又使其个性得到充分而和谐的发展.所以说,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智力开发,而且要重视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品质.因为这些品质、习惯和能力,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学好计算机的学习动机

居里夫人称好奇心为“科学家的第一美德”.因此,我们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富有探索性、应答性的环境,合理地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是激发学生个体产生行动的内在心理动力.对中职学生来说,学生动机是直接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力量.一个人的学习主要是受着两种因素制约,一是智力,一是动机.教师不可能从外部给学生智力,更不可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给予内在的驱动和激励.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积极性的高低,一般是由学习动机所决定.而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而且应当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激发.要使中职学生学好计算机,条件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动机.

如何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良好动机?在基础知识教学阶段,一定要重视关于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基础,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内容的教学.虽然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逐年提高,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也逐年增加,但学生的接触面不广,切身体会不够,对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性,对于计算机技术是每一个生活在信息社会中的人必须掌握的技术认识是不足的.就是在高中阶段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必要性,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模糊认为.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在各种媒体(如报纸、网络、电视、广播等)出现的新材料,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合理取舍后,补充到教学中,来加深中职学生对学习计算机重要性的认识,来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正确动机.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充分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计算机是一种不断迅速发展的工具,学好计算机基础是将来学习目标、要求和评估,使学生能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尝试到成功的喜悦.目标的明确,成功的喜悦,都能使中职学生产生学习的良好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中职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2.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除了学习动机外,非智力因素的第二个主要内容是兴趣.兴趣与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兴趣是一种情感倾向,是对某种事物具有认知欲,甚至爱好意念,就形成了兴趣.而有了兴趣,动机也会伴随产生,并会为体现这种情感而付出实践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兴趣作为一种自学的动机,是每个人学习性的起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一般来说是对计算机本身有点兴趣,但要把这种模糊的兴趣转化成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直接兴趣,需要一个较长的转化过程.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中,大多数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的兴趣与年级成反比,年级越高兴趣就越小.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诸如社会的因素、学习环境的因素、教材相对滞后因素、教法陈旧不切学生实际等因素.

改进计算机专业陈旧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转移到专业课程学习上来,才是当务之急.在旧的专业课教学法中,教师采用的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他们往往注重概念的阐述,操作方法的讲授,只要求学生掌握他们罗列出来的“权威性”知识,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只能洗耳恭听.教法的呆板,使听课的学生枯燥乏味,如坐针毡,久而久之,便冲淡了中职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对这种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教学方法,我们必须要改革.首先要转变观念,专业课教学应该是以“学”为主,而不能再以“教”为主.要充分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利用实物和课件之类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计算机基础》这门学科理论性较强,不大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就可以利用实物,如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实物向学生展示.我们可以到机房内,打开主机的机箱,让学生亲眼目睹主机内部的构造.如果有条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拆一拆,装一装.如果在展示的过程中再结合课件演示,这样的课堂就会生动活泼,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学习兴趣也就增加了.

我们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的兴趣能持续下去,关键是要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因此在激发学生兴趣时,一定要留给学生比较充裕的练习时间和充足的自学时间.鼓励学生用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练习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这更有助于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

习惯是人们日常行为中一种生理机理上的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固定地去完成一种程式的动作行为.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操作习惯和良好的自学习惯.

首先,要从最基本的技能操作习惯抓起.好习惯可以使人受用一生,正确、规范的操作习惯,无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将使学生受益匪浅.而不良习惯,一旦养成,日后要改就会费时费力.

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也是教学中,特别是计算机教学中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任何知识都会有落伍或过时的一天,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更是如此,学习计算机技术,要想一直有教师来教,恐怕是很难办到的.要想将来能用好计算机,没有良好自学的习惯是做不到的.所以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教程中,教师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在学生学习和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开动脑筋,自己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求助于教师.多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软件的帮助系统和课本,自行来解决问题.教师一般不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告诉学生可通过什么自学途径来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习惯是一种心理品质,一个人习惯的养成,可在后天的自觉与不自觉的训练中形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从点点滴滴中做起.其中有一个教育训练的过程.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一开始就要重视学生好的习惯的养成,这样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3.培养学生独立于自信的品质

独立与自信的是现代人完善人格的重要体现,因此,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操作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们不仅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还应督促他们独立完成自己的练习,独立解决在学习和操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培养他们独立与自信的品质.一旦他们独立地解决了某个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后,他们便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便会增添几分信心.这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培养是十分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正确的学习动机,积极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与自信的品质等非智力因素,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都应得到重视.它们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和智力因素一起,在计算机教学中相互辉映,在学生的知识建构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