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3-1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449 浏览:96912

【摘 要 】计算机应用技能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作为高职院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要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强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因此,对于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应该加强并进一步探索.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两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应如何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关 键 词 】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探索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拥用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已经成为现代人所必备和赖以生存的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普及,各种职业岗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面临此种需求,就要求高职院校不断提高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应培养学生在本专业相关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

高职院校如何使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利用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分析处理本专业领域中的各种问题,从而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已经成为重要的课题.

一、目前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忽略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教学

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在高中学过计算机,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但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农村或偏远地区的学生几乎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因此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然而,计算机基础教学通常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无疑会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显然,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如何才能保证有基础的学生学得更好,零基础的学生快速学到计算机知识及相应的操作能力,已成为高职教学起点的选定和教学方式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2.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及应用能力较差

高职学生自觉学习的主动性较差,通常是教师教点,学生就学点,自学能力不强.不能有效的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较差.尤其对于新生来说,学习方法还没有转变过来,学习应用中缺乏创新能力.

3.计算机基础教学没有与各专业应用整合

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在各个专业学科的领域中,都会用到计算机知识及操作,包括文档处理、数据分析与统计、算法设计、图像处理等.而目前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知识内容都是通用的,没有专门针对不同专业领域应用进行知识技能拓展,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各专业职业岗位需求结合不紧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限,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后续职业能力发展.

二、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1.合理设定教学起点,因材施教

针对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新生问卷调查表,调查了解大一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按照学生水平的高低,选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合理设定教学起点,保证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是未来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而且是比较流行的,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兼顾知识水平两端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实践内容时可以分层次教学,水平较差的进行补偿教学,适当降低实践任务的难度,也可采取兴趣小组等形式,分类指导,使所有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空间.

2.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定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应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合理设定突出培养应用技能的教学内容.具体做法如下:在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下,对企业相应的岗位进行归类,按专业大类,确定本专业所面对的典型岗位(群),再对典型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有关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对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进行梳理,确定需要开设的课程内容.这样设置的计算机教学内容,既能够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又能为专业课程打下良好专业基础,不会造成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课程所需计算机能力脱节,甚至两极分化现象.

3.利用各种机会,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意识

学生自己有求知远比教师的强行灌输效果要好得多,计算机教学应使学生逐步意识到,尽管学的不是计算机专业,但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现代社会的各行业都离不开计算机,学生们应很好地利用现在的学习条件,多掌握计算机应用的技能.还可以在课堂上,讲述相关计算机应用的信息,指出计算机应用方面还有许多前沿问题等待人们去探索.我们还应要求学生写文章,介绍计算机应用的研究内容、应用领域及研究的热点等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使自己更适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这些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书写表达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等.

4.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现有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结合行业标准、岗位能力需求,专业技能实行按行业确定适应行业职业特点的统一标准,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应各具特色.能力评价的信息反馈,促使教学工作不断创新和改革,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做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相结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在计算机课程中,给学生应用和创新的机会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目的就是使学生会使用计算机,学会办公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1.拓宽知识内容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要适当加入一些课外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要细化讲课的方法与技巧,吸引学生注意,这样才会使零基础的学生主动学习,有点基础的学生不会厌烦学习与初高中相同的知识内容.同时,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要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课程的理解,使其对本课程培养的兴趣得以延续,也使学生在表现自己所设计的作品时更加得心应手. 2.提高作业质量

想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必须要加强实践环节,精心设计和准备学生的上机实践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理解并掌握课堂所学内容.同时,要提高课堂或课外作业质量,课堂上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内容,当堂考核记录成绩,加强巡视.课后作业要求不允许出现雷同内容,否则两人都没有作业成绩.这样学生有了约束,就会认真完成,减少了互相抄袭拷贝的作法,提高每个人的动手及设计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要实施创新教育.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只是一个复制机器,只会按照老师讲授的任务照着去做,而让学生自己根据一个主题去设计一些东西时,却又无从下手,这样的学习效果不是我们想要的.计算机教学本身是一个寓教于乐、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过程,我们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还要在设计创新方面多一些训练,自由设计一些作业内容,让学生独立或是小组合作完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4.举办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丰富学生课外活动

学生的学习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各高职院校的一门通用的公共基础课程,因此,面向的是整个学院的学生教学.可以开展一些丰富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设立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四、结束语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开设一些合理的计算机课程,真正帮助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做一个适合职业岗位的合格毕业生,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探索研究和创新改革,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以市场需求及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岗位能力需求的实用型技能人才,提高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及职业素质水平.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