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浸润下师生个性的实践

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678 浏览:83208

一、选题的背景

1.“学校文化”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在人类学家克里福特·爵兹(CliffordGeertz)的文化观基础之上形成了几种有代表的学校文化观:第一种观点“做事方式”:学校文化即“学校群体成员的做事方式”,以大卫·斯图瓦德(Die Stewart)为代表;第二种观点“内在实体”:学校文化即由信仰、价值和传统组成的“内在实体”;第三种观点“一种表征”:学校文化表征一个学校群体成员的价值取向、信仰、态度和行为,以班克斯(Banks)为代表;第四种观点“意义之网”:学校文化即共享的经验、集体感、归属感和团队意识,以瓦格勒(Wagner)为代表.在国内,顾明远指出学校文化指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这一定义开启了我国研究学校文化的先河;石鸥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界定了学校文化;郑金洲认为学校文化就是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关于学校文化构建的意义已形成了共识:“学校文化建设是一种生成与发展战略”,“学校文化统领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物质与精神、外在与内在、制度与组织、行为与形象等”.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和策略,学者们也从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学校课程文化、学习型的学校文化、以及学校精神等等多种维度阐述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但对于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校,具体的构建往往比较空泛,缺少可复制推广的实践研究.

2.“师生个性发展”的研究现状

关注“师生个性发展问题”最早始于20世纪初,著名的学者有美国的杜威、前苏联的赞科夫、阿莫什维利等.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发表的《学会生存》到1990年发表的《学会关心》,都无不把促进个人的个性发展作为教育的使命和追求的目标.在国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后,个性发展问题成为教育改革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专家、学者、教师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关注和研究.刘彦文、袁桂林从教育学的角度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出阐释,他指出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有优良个性的人,即摒弃不适合个体自身与社会的特质,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主体判断、主体选择和主体行为的能力.李永森从心理学角度指出多元智能理论是对模式化和一元化教育事实的批判,从而为个性化教育和主体分层教育在心理学层面提供了理论参照.

3.“个性发展与学校文化的关系”研究现状

在国外,教育心理学家不同程度地将“个性”与“文化”联系在一起:皮亚杰解释了个体发展中经由自身需要与环境特征的交互作用历程逐渐得到知识的发展;维果斯基提出“文化发展论”、“内化论”、“最近发展区”等认知发展的观点;埃里克森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理论,阐述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历程;科尔伯格也提出了个体道德发展的阶段论思想.但涉及学校文化的往往笼统或抽象,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从学校管理层面开展的具体实践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研究更少.

在国内,梁胜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大学生个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负面影响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对策做一一探讨.王蓓蓓的《大洼县高级中学高中语文选修课与学生个性发展的调查报告》,采用实地研究法,分别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学生、家长和教师三个群体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高中语文选修课并未达到“发展学生个性”这一目的,报告提出了“教材个性化”、“教法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科学化”的主张,并在实践中获得检验.他们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个性的全部发展过程;目的的一致性,它们发展的总体方向是相同的,师生遵守学校行为文化,恰恰是个体立身社会,成事立业的基石;内容的相关性,在学校文化浸润和个体内化下,学校文化的内容促使师生形成了不同的个性;条件的依存性,学校文化是展示个性的舞台和空间,个性是在学校文化许可的范围下存在、表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所以,两者可以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本课题致力于它们关系的实践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我校创办于70年前抗日战争的烽火之中,初创者以“弘毅”——“弘大刚毅、胜重致远”为校训传承至今.作为学校精神的“弘毅”,“弘”即要有远大的志向、开放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富有包容一切的气魄与精神;“毅”即要有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强而能断,敢于经受挫折和磨难,艰苦卓绝而无怨无悔.弘毅精神铸就了既“仰望天空”、又“脚踏实地”的学校文化,长期潜移默化地影响,形成了我校师生的“群体共性”,也成就了我校师生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群体特质.弘毅精神具有包容性、多元性,有利于促进师生个性的发展,研究学校文化、解读弘毅精神,对于我校构建较高层次的学校管理体系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解读弘毅精神的时代内涵,凝练学校文化中促进师生个性发展的特质;文献研究“学校文化”和“师生个性发展”,探索两者之间的制约和促进因素,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通过开展“文化反省”、“文化创造”和“文化实践”,以案例研究为主要方法,对“学校文化”和“师生个性”交互浸润的过程进行实践研究,全面地发展潜藏在师生内心世界中的一切精神的、道德的、审美的、创造的潜能.

3.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以师生个性发展为目标,依靠以弘毅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管理学校,探索易于操作的学校文化建设机制.初步构建学校文化浸润下的学校管理体系(弘毅教育),并将这种机制在一定区域内进行推广.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理论研究

子课题1 “学校文化”的文献研究

子课题2 “师生个性发展”的文献研究

子课题3 “弘毅精神”当代内涵的研究

子课题4 “文化浸润”的理论研究

子课题5 “弘毅学校文化”与“师生个性发展”关系的理论研究 2.文化反省

子课题1 “环境文化”浸润我校师生个性发展的研究

子课题2 学校文化浸润下我校师生个性发展的调查研究

子课题3 弘毅精神浸润下历届师生个性发展的调查研究

子课题4 学校文化浸润下教师的教学风格形成与发展研究

子课题5 教师“特殊品质”与“个性发展”关系的案例研究

3.文化创造

子课题1 构建“学习型教师文化”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2 构建“多元学生活动文化”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3 构建以弘毅精神为核心的德育平台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4 学校文化浸润下师生个性发展的案例研究

4.文化实践

子课题1 多样性的校本课程促进师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2 课堂教学文化浸润下师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3 行为文化浸润学生个性发展的案例研究

子课题4 活动文化浸润下师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的整体设计

“三驾马车”协同推进:名师引领——在主持人的领导下,名师工作室组织“理论引领”;部门推进——在主持人的领导下,各职能部门组织“具体实践”;督导评价——在主持人的领导下,督导室、监察室、招生办、学生发展中心提供资源,督导组组织“评价督导”.

2.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调查分析(成功案例、现状分析)理论研究(弘毅精神当代内涵、学校文化浸润、师生个性发展、学校文化浸润下师生个性发展、弘毅教育等)模型建构+实践研究(多元学生文化、课堂教学文化、多样性的课程文化、师生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评估完善继续实践,区域推广.

3.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分析法:课题组及时搜集、整理、借鉴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走访、回忆的形式,积累成功案例并编著成案例汇编;调查课题研究前后师生个性发展的变化情况,为学校文化浸润效果的评估以及实践研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3)实证研究法:课题研究强调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文化实践和教学实践,借助课题研究提升学校文化的功能.通过名师、骨干教师的试点与实验而不断地完善、扩大、推广课题实践的面,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地实践、交流、总结、反思、提高、再实践,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

(4)案例研究法: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从“师生行为文化与师生个性发展”、“弘毅精神浸润下历届师生个性发展”、“学习型教师文化”、“多元的学生文化”等不同视角,撰写成功和失败案例,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完善理论,最终形成“学校文化浸润师生个性发展”的案例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第一阶段:开题准备阶段(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

(1)成立子课题组,购写研究资料,组织课题组核心成员进行理论学习;

(2)设计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准备课题研究的基本材料;

(3)制定调查问卷表,调查研究目前我校师生个性发展现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理论与实践阶段(2011年12月至2014年9月)

(1)组织核心成员认真研究,结合开题活动中专家的意见,调整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人员,聘请专家指导小组.


(2)开展理论研究,撰写关于“学校弘毅精神浸润师生个性”的理论研究论文.

(3)开展文化反省,调查研究历届师生个性发展成功案例;研究学校整体教学风格、教研组教学风格和教师个人教学风格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研究教师教学风格的成因及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4)开展文化创造,在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创意设计大赛、案例评比大赛和实践大赛,撰写关于“学习型的教师文化、多元的学生文化”的理论研究论文,建设弘毅精神为核心的德育平台;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文化;建设促进教师特殊品质发展的教师文化.根据研究的结果,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进行总结与完善.

(5)开展文化实践,完善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文化的建设,完善德育体系和综合素质校本评价,完善学校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行为诊断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进行行动研究和实践研究,开展实践大赛、撰写案例.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9月—2016年2月)

本阶段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的研究资料进行汇总,进行成果总结.撰写课题论文、研究报告、案例和专著.准备课题结题资料,完成结题工作.

六、创新之处及预期成果

(一)创新之处

“学校文化浸润”是师生个性发展的较高层次,它培养与造就着师生的共性,促使每个人具备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的知识、技能、习惯、价值观、态度、理想以及行为模式等,而“个性发展”则是学校文化浸润的必然要求与内在要义,浸润的结果是师生素质的整合、个性的发展,进而又提高了学校文化的品质.形象地说,学校文化如“溶液”,师生个性如“溶质”,“溶质”浸润在“溶液”之中,潜移默化,不断产生质的变化,同时也促成了“溶液”自身的发展.形象地说,学校文化如“溶液”,师生个性如“溶质”,“溶质”浸润在“溶液”之中,潜移默化,不断产生质的变化,同时也促成了“溶液”自身的发展.

(二)课题的预期成果

1.主要阶段性成果(限报10项)

(1)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汇编册

(2)学校文化浸润下师生个性发展的调查研究

(3)“弘毅精神”的现代解读

(4)弘毅精神浸润下历届师生个性发展的成功案例研究

(5)学校文化浸润与师生个性发展的理论研究

(6)“学习型教师文化”浸润教师个性发展的研究

(7)学校德育文化浸润下师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8)师生行为文化与师生个性发展的研究

(9)学校文化浸润下师生个性发展的案例研究

2.最终研究成果(限报3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和系列研究论文)

(1)构建学习型的教师文化,促进教师个性发展的研究(研究论文案例汇编)

(2)构建多元的学生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研究论文案例汇编)

(3)学校文化浸润下师生个性发展的研究(专著)

七、参考文献

(略)